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包括直徑不大于2mm的通軸,所述通軸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截面和第二凹槽的橫截面均為圓弧面,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一軸承固定件,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二軸承固定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加工制作方便且成本低,加工精度高,不易折斷,能夠適應高速下轉動,能夠很好地滿足安裝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的需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
本技術屬于葉輪軸
,具體涉及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
技術介紹
煤礦用的現有機械電子式風速表,仍然沿用的機械風速表寶石滑動軸承,葉輪軸使用高碳鋼制作成臺階軸(中間粗,兩頭細),中間固定葉片,兩頭熱處理淬火使之變硬,與座上的寶石軸座相配合,為了在微速風下起動,制作的很細(Φ0.3_)(如圖6所示),使用中遇到的問題是:稍有震動就造成折斷,也沒有辦法適應高速下轉動,所以要有兩塊風表(微速和中高速表)配合完成全量程(0.3m/s?25m/s)的檢測;國外也有使用滾動軸承的,但葉輪軸使用H62黃銅也制作成臺階形式(如圖7所示),臺階軸的加工只能使用鐘表小車床或數控機床加工,精度只能控制在百分之幾,軸的直徑< Φ3πιπι,精度更難以達到,所以起動風速均大于0.4m/s,煤礦對掘進中的巖巷和通風人行巷道要求最低風速僅為0.15m/s,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另外,現有技術中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還存在加工成本高的問題,每根小軸加工成本至少3元。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結構簡單,加工制作方便且成本低,加工精度高,不易折斷,能夠適應高速下轉動,能夠很好地滿足安裝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的需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徑不大于2mm的通軸,所述通軸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截面和第二凹槽的橫截面均為圓弧面,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一軸承固定件,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二軸承固定件。上述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承固定件均為金屬絲。上述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承固定件均為擋圈。上述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軸的直徑為1.495mm ?1.5mm。上述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的間隔為24.85mm?25.15mm。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成本低,與現有技術中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相比,加工成本可以降低6倍。2、本技術采用了通軸的形式,因此能夠采用只能加工通軸的無心磨床進行加工,采用無心磨床加工軸,精度可以達到Φ1.5±0.005,與使用其他加工方法加工軸精度只能達到Φ1.5±0.05相比,精度輕松提高了 10倍。3、本技術離地600_高直接跌落到水泥地面安然無恙,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易折斷的弊病。4、本技術通軸的直徑小,因此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能夠選用超輕系列滾動軸承,摩擦力很小,極限轉數為48000轉/分,既可以滿足起動風速0.15m/s的要求,又可以達到測量全程的要求,一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表可以代替微、中高兩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甚至替代微、中、高三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5、本技術的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加工制作方便且成本低,加工精度高,不易折斷,能夠適應高速下轉動,能夠很好地滿足安裝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的需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除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承固定件外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6為現有技術中第一種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7為現有技術中第二種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的使用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一通軸;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一金屬絲;5—擋圈;6—第一軸承;7一第二軸承;8一支撐座;9—葉輪;10—臺階軸;11—寶石軸座。【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直徑不大于2mm的通軸I,所述通軸I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的橫截面和第二凹槽3的橫截面均為圓弧面,所述第一凹槽2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一軸承固定件,所述第二凹槽3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二軸承固定件。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承固定件均為金屬絲4 ;例如可以選用鎳鉻絲。所述通軸I的直徑為1.495mm?1.5mm。所述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之間的間隔為 24.85mm ?25.15mm。本技術加工時,使用數控機床進行車加工,留余量0.15mm,然后進行調質處理,最后使用微型無心磨床,加工成成品。由于本技術采用了通軸I的形式,因此可以采用只能加工通軸的無心磨床進行加工,采用無心磨床加工軸,精度可以達到Φ1.5±0.005,與使用其他加工方法加工軸精度只能達到Φ1.5±0.05相比,精度輕松提高了 10倍。如圖3所示,本技術使用時,首先,將通軸I安裝在間隔設置的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內,用支撐座8支撐通軸I,且使第一凹槽2位于第一軸承6的內側,第二凹槽3位于第二軸承7的內側;接著,在第一凹槽2內纏繞上金屬絲4,用于頂卡固定第一軸承6,并在第二凹槽3內纏繞上金屬絲4,用于頂卡固定第二軸承7 ;然后,將葉輪9安裝在通軸I上。實施例2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承固定件均為擋圈5。其余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本技術的加工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如圖5所示,本技術使用時,首先,將通軸I安裝在間隔設置的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內,用支撐座8支撐通軸1,且使第一凹槽2位于第一軸承6的內側,第二凹槽3位于第二軸承7的內側;接著,在在第一凹槽2內套上擋圈5,用于頂卡固定第一軸承6,并在第二凹槽3內套上擋圈5,用于頂卡固定第二軸承7 ;然后,將葉輪9安裝在通軸I上。由于本技術通軸I的直徑小,因此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能夠選用超輕系列滾動軸承,摩擦力很小,極限轉數為48000轉/分,既可以滿足起動風速0.15m/s的要求,又可以達到測量全程的要求,一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表可以代替微、中高兩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甚至替代微、中、高三塊機械電子式風速表。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技術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徑不大于2mm的通軸(1),所述通軸(1)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的橫截面和第二凹槽(3)的橫截面均為圓弧面,所述第一凹槽(2)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一軸承固定件,所述第二凹槽(3)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二軸承固定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徑不大于2mm的通軸(1),所述通軸(I)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的橫截面和第二凹槽(3)的橫截面均為圓弧面,所述第一凹槽(2)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一軸承固定件,所述第二凹槽(3)內設置有用于頂卡固定軸承的第二軸承固定件。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機械電子式風速表葉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固定件和第二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東山,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安通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