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維立體卡片。為提供一種造型豐富多彩、更具立體美感、立體圖案與主板片連接牢固的三維立體卡片,提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它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并將主板片分隔成基面及掀開面。于主板片上設有底、頂端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及掀開面連接的立體圖案,其與主板片的基面及掀開面間還設有多個連接處。其周圍設置裁割線。底層板片粘合于主板片背面并以對折線作上、下方向折合。(*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三維立體卡片本技術屬于玩具,特別是一種三維立體卡片。三維立體卡片為一種運用幾何概念及思維能力所設計的美術作品。其關鍵是只需在一平面紙板片上繪制圖案,并在圖案周圍分別設置復數(shù)道裁割線及折疊線,然后以裁割線及折疊線進行分割及折疊,即可展現(xiàn)出卡片設計者所欲表現(xiàn)的立體圖案。如圖1、圖2所示,為一種利用對折線作上、下開合的的三維立體卡片。它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于主板片上設有復數(shù)道裁割線及折疊線,并于主板片上突立有立體圖案。立體圖案的底端系設置于主板片的基面上,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相連并站立于基面上。立體圖案的頂端以折疊線延設與主板片掀開面連接的撐片,立體圖案則藉助撐片設置于主板片的掀開面上。這種習用的三維立體卡片,其立體圖案雖可依據(jù)設計者的設計于卡片上展現(xiàn)出多樣化的立體造型,但其卻不僅無法展現(xiàn)出特殊傾斜的立體造型,使造型單調,而且因立體圖案只能依靠頂端少數(shù)撐片支撐,使立體圖案與主板片的連接不堅固,非常容易產(chǎn)生彎折。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造型豐富多彩、更具立體美感、立體圖案與主板片連接牢固的三維立體卡片。本技術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并將主板片分隔成基面及掀開面。于主板片上設有立體圖案。立體圖案底、頂端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及掀開面連接,立體圖案與主板片的基面及掀開面間還設有多個連接處。立體圖案周圍設置裁割線。底層板片粘合于主板片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作上、下方向折合。其中:-->立體圖案為包括屋身及屋頂?shù)木邇A斜屋頂?shù)慕ㄖ铮晃萆淼锥艘哉郫B線與主板片的基面連接;屋身四周設置撐片;撐片左、右兩側邊設有裁割線,其上、下兩側邊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掀開面及屋身連接;于屋身頂端與屋頂?shù)锥酥g兩側分別設有托片;托片左、右兩側邊設有裁割線,其上、下兩側邊設置分別以折疊線與屋頂及屋身連接。屋身頂端與屋頂?shù)锥酥g的兩托片對應位置上分別設置折疊線。最后,將建筑物除屋頂頂端、屋身底端、撐片四側邊及托片四側邊外的周圍輪廓全設置裁割線。立體圖案為包括墩部平面、平臺平面及復數(shù)階梯平面的階梯;墩部平面的底端以折疊線與主板片的基面連接;平臺平面及階梯平面的寬度與墩部平面的底端至對折線之間的距離相同;平臺平面及復數(shù)階梯平面的上、下側邊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的掀開面及墩部平面的頂端連接;墩部平面、平臺平面及復數(shù)階梯平面的左、右側邊均設有裁割線。由于本技術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并將主板片分隔成基面及掀開面。于主板片上設有立體圖案。立體圖案底、頂端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及掀開面連接,立體圖案與主板片的基面及掀開面間還設有多個連接處。立體圖案周圍設置裁割線。底層板片粘合于主板片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作上、下方向折合。藉由上述方法制作后,當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以對折線對折呈90°角時,以底、頂端折疊線及多個連接處與主板片連接的立體圖案垂直站立于主板片基面上。使立體圖案為屋頂呈一完美的傾斜角度的建筑物或形成一非常立體感的階梯造型,形成一更具立體感的立體卡片,不僅造型豐富多彩、更具立體美感,而且令立體圖案與主板片連接牢固,從而達到本技術的目的。圖1、為習用的三維立體卡片展開分解結構示意平面圖。圖2、為習用的三維立體卡片結構示意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展開分解結構示意平面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結構示意立體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二展開分解結構示意平面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結構示意立體圖。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下詳細闡述。實施例一如圖3、圖4所示,本技術包括主板片1及底層板片2。其中,主板片1及底層板片2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11、21,并將主板片1分隔成基面12及掀開面13,且于主板片1上設有包括屋身31及屋頂32的為具傾斜屋頂?shù)慕ㄖ锏牧Ⅲw圖案3。故當?shù)讓影迤?粘合于主板片1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11、21作上、下方向折合。該為具傾斜屋頂?shù)慕ㄖ锏牧Ⅲw圖案3于繪制設計圖時,屋身31底部系繪制于主板片1基面12上,而屋身31的頂部及屋頂32則跨越對折線11后繪制于掀開面13上,且于屋身31底端及屋頂32頂端均設置折疊線311、321,于屋身31左、右兩側邊選擇適當處設置撐片33,撐片33的長度與屋身31底端至對折線11之間的距離相同。撐片33左、右兩側邊設有裁割線331,其上、下兩側邊設置折疊線332。另于屋身31頂端兩側分別設有托片34。托片34左、右兩側邊設有裁割線341,其上、下兩側邊設置折疊線342。且在兩托片34對應位置上分別設置折疊線343。最后,將立體圖案3除屋頂32頂端、屋身31底端、撐片33四側邊及托片34四側邊外的周圍輪廓全設置裁割線35。藉由上述方法制作后,當主板片1及底層板片2以對折線11、21對折呈90°角時,該為具有傾斜屋頂?shù)慕ㄖ锪Ⅲw圖案3的屋身31可由底端折疊線311連接于主板片1的基面12上,并藉由屋身31兩側適當處所設置的撐片33使屋身31垂直站立于基面12上,而屋頂32則以頂端折疊線321與主板片1的掀開面13連接,屋頂32底端則藉由在相對應位置上設置折疊線343作適當折疊的托片34以折疊線342與屋身31連接,并藉以支撐屋頂32,使屋頂32呈一完美的傾斜角度。-->實施例二如圖5、圖6所示,本技術包括主板片4及底層板片5。其中,主板片4及底層板片5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41、51,并將主板片4分隔成基面42及掀開面43,且于主板片4上設有為包括墩部平面61、平臺平面62及復數(shù)階梯平面63的階梯的立體圖案6。故當?shù)讓影迤?粘合于主板片4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41、52作上、下方向折合。該為階梯的立體圖案6于繪制設計圖時,欲突出于掀開面43的墩部平面61底端系繪制于主板片4基面42上,而墩部平面61頂端則跨越對折線41后繪制于掀開面43上,并于墩部平面61頂端上再繪制一與其頂端相同長度的平臺平面62,該平臺平面62的寬度系與墩部平面61的底端至對折線41之間的距離相同,且于墩部平面61的底端及平臺平面62的底、頂端均設置折疊線611、621、622,且在墩部平面61及平臺平面62左、右側邊設有裁割線612、623。另于墩部平面61兩斜側邊分別繪制復數(shù)層階梯平面63。階梯平面63的寬度系與平臺平面62的寬度相同,于每一階梯平面63的上、下側邊均設置折疊線631、632,于每一階梯平面的左、右側邊均設有裁割線633。藉由上述方法制作后,當主板片4及底層板片5以對折線41、51對折呈90°角時,該墩部平面61可由底部折疊線611連接于主板片4的基面42上。而平臺平面62及階梯平面63則由其上方折疊線622、632與主板片4掀開面43連接。且因平臺平面62及階梯平面63的寬度與墩部平面61的底端至對折線41之間的距離相同,使墩部平面61可垂直站立于主板片4的基面42上。平臺平面62及階梯平面63則可垂直立于主板片4的掀開面43上,以形成一非常立體感的階梯造型。綜上所述,本技術主要系于立體圖案3上半部及下半部之間間隔處設置托片34,并于托片34上設置折疊線343,使上半部可產(chǎn)生完美的傾斜角度,并利用立體圖案3四周設置的復數(shù)撐片33,使立體圖案3可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維立體卡片,它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并將主板片分隔成基面及掀開面;且于主板片上設有立體圖案;立體圖案底、頂端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及掀開面連接,立體圖案周圍設置裁割線;底層板片粘合于主板片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作上、下方向折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體圖案與主板片的基面及掀開面間還設有多個連接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三維立體卡片,它包括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主板片及底層板片中央均設有一水平方向的對折線,并將主板片分隔成基面及掀開面;且于主板片上設有立體圖案;立體圖案底、頂端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基面及掀開面連接,立體圖案周圍設置裁割線;底層板片粘合于主板片背面時,兩者可以對折線作上、下方向折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體圖案與主板片的基面及掀開面間還設有多個連接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維立體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體圖案為包括屋身及屋頂?shù)木邇A斜屋頂?shù)慕ㄖ铮晃萆淼锥艘哉郫B線與主板片的基面連接;屋身四周設置撐片;撐片左、右兩側邊設有裁割線,其上、下兩側邊分別以折疊線與主板片掀開面及屋身連接;于屋身頂端與屋頂?shù)锥酥g兩側分別設有托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游龍輝,
申請(專利權)人:游龍輝,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