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外墻保溫板
本技術涉及一種外墻保溫板。
技術介紹
為了增加建筑物墻體的保溫效果,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建筑物外墻一般要進行保溫處理。目前,保溫處理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加厚墻體,二是抹保溫砂漿,三是粘接保溫泡沫板。上述方式一帶來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大增,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上述方式二不但帶來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增大,而且容易脫落和開裂;上述方式三不但時間久了容易脫落,而且防火性能低。因此,有必有設計一種施工方便、強度高和保溫效果好的外墻保溫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連接方便、強度高和保溫效果好的外墻保溫板。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如下結構的外墻保溫板,其結構特點在于包括外板體和內板體,所述內板體的左側邊被外板體的左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左包夾部包夾后與外板體連接在一起,內板體的右側邊被外板體的右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右包夾部包夾后與外板體連接在一起;連接在一起的外板體和內板體形成具有封閉內腔的復合體,所述內腔中填充有保溫材料層;所述復合體的右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右插槽,所述復合體的左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左插槽和左插筋,所述左插槽緊鄰內板體設置,所述左插槽的外槽壁構成所述左插筋的內側面,所述左插槽的內槽壁外伸高出左插筋,外伸的內槽壁以及與外伸的內槽壁其相接觸的部分內板體形成連接部。所述內板體包括低平直段和高平直段,低平直段和高平直段之間為連接段,所述低平直段靠近右插槽設置。所述外板體和內板體均為用鋼材制成的鋼板體。所述保溫材料層為由聚氨酯發泡后形成的保溫層。所述右插槽的深度大于左插筋的高度,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墻保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板體(1)和內板體(2),所述內板體(2)的左側邊被外板體(1)的左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左包夾部(3)包夾后與外板體(1)連接在一起,內板體(2)的右側邊被外板體(1)的右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右包夾部(4)包夾后與外板體(1)連接在一起;連接在一起的外板體(1)和內板體(2)形成具有封閉內腔的復合體,所述內腔中填充有保溫材料層(5);所述復合體的右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右插槽(6),所述復合體的左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左插槽(7)和左插筋(8),所述左插槽(7)緊鄰內板體(2)設置,所述左插槽(7)的外槽壁構成所述左插筋(8)的內側面,所述左插槽(7)的內槽壁外伸高出左插筋(8),所述外伸的內槽壁以及與外伸的內槽壁其相接觸的部分內板體(2)形成連接部(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墻保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板體(I)和內板體(2),所述內板體(2)的左側邊被外板體(I)的左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左包夾部(3)包夾后與外板體(I)連接在一起,內板體(2)的右側邊被外板體(I)的右側邊向內彎折后形成的右包夾部(4)包夾后與外板體(I)連接在一起;連接在一起的外板體(I)和內板體(2)形成具有封閉內腔的復合體,所述內腔中填充有保溫材料層(5);所述復合體的右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右插槽(6),所述復合體的左側面上設有通過彎折外板體而形成的左插槽(7)和左插筋(8),所述左插槽(7 )緊鄰內板體(2 )設置,所述左插槽(7 )的外槽壁構成所述左插筋(8 )的內側面,所述左插槽(7)的內槽壁外伸高出左插筋(8),所述外伸的內槽壁以及與外伸的內槽壁其相接觸的部分內板體(2)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延全,高萬軍,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貝加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