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利用光纖把LED(light?emitting?diode)光源照射的光傳達到前照燈透鏡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纖電纜;第1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一端即入光部;第2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另一端即出光部。據(jù)此,能夠把安裝在車輛前照燈內(nèi)部的光源隔離到前照燈的外部,預防熱性光量的降低,容易替換。(*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
本技術涉及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更詳細地說,涉及把安裝在車輛前照燈內(nèi)部的光源移動安裝在前照燈外部,從而不僅能夠預防熱性光量的降低且容易替換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通常,車輛具備了照射前方的前照燈、剎車燈、由方向指示燈及尾燈組合的后組合燈等,其中前照燈的光源主要使用的是電燈泡。但是,所述電燈泡因熱消耗量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 申請人:提出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為第10-2011-0007853號的‘LED前照燈’。但是,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燈的所述LED前照燈,雖然熱消耗量少,但存在因熱而發(fā)光性能低下的缺點。因此存在的問題是,使用于鄰近車輛發(fā)動機室的前照燈受到限制。并且,為了克服所述問題,LED前照燈應安裝散熱系統(tǒng)。而且,通常安裝LED前照燈的結構很難另行只替換光源,因此存在的問題是,因事故等沖擊發(fā)生問題時,要更換所述前照燈的整體。為了克服所述問題,提出的傳統(tǒng)技術為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為第10-2009-0044208號的‘車輛用前照燈配件’。所述車輛用前照燈配件,如圖1所示,包括:照明發(fā)熱部10,光和熱同時產(chǎn)生;發(fā)光部30,為了發(fā)光插入到燈罩40的內(nèi)側;光纖電纜20,相互連接照明發(fā)熱部10和發(fā)光部30。這里,燈罩40具有反射光線的反射器41,在燈罩40的邊緣部安裝透鏡42,使反射的光向車輛前方通過。并且,所述反射器41的前面中央部可具備用于隔熱的護罩43。這里,安裝在燈罩40的反射器41、透鏡42、護罩43等具體結構是普遍使用的技術,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但是,所述車輛用前照燈配件,使光源位于燈罩40的外部,具有最小化熱影響的優(yōu)點,但是集光后通過透鏡照射時,光源和透鏡42以一定的間隔隔離安裝,因此具有需提高集光效率的必要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傳統(tǒng)技術的問題點,提供一種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把安裝在車輛前照燈內(nèi)部的光源移動安裝到前照燈外部,預防熱性光量的降低,容易替換光源及光傳達結構。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光纖的末端涂抹熒光物質,提高集光效率。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適用光纖束的可固定組裝結構,最小化光損失。(解決問題的手段)所述目的通過本技術提供的光學系統(tǒng)達成,即,利用光纖把LED(lightemitting diode)光源照射的光傳達到前照燈透鏡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纖電纜;第I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一端即入光部;第2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另一端即出光部。并且,所述第I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LED光源,所述第2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前照燈的內(nèi)部,使所述LED光源照射的光在所述透鏡成像(image formation;結像)為特征。并且,所述出光部的末端涂抹熒光物質為特征。而且,所述LED光源由多個藍色LED形成,從所述藍色LED照射的光通過所述熒光物質變換為白色光為特征。并且,所述第I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上形成設置孔,分別插入所述光纖電纜的所述入光部和所述出光部為特征。這里,所述設置孔以已設定的間隔相互隔離地設置為特征。并且,所述第I固定部的所述設置孔與所述入光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的所述設置孔與所述出光部之間可分別設置彈性固定部件。并且,所述第I固定部及所述第2固定部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所述彈性固定部件可由雙重注塑成型方式形成。技術的效果具有上述結構的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使車輛前照燈內(nèi)部的光源隔離到前照燈外部,預防熱性光量降低,容易替換。并且,因光纖的末端涂抹了熒光物質,集光效率高,適用了光纖束的可固定組裝結構,能夠最小化光損失。【附圖說明】圖1是傳統(tǒng)的車輛用前照燈配件的表示圖。圖2是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的立體圖。圖3是顯示在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涂抹突光物質時的光的照射的圖。圖4是顯示按照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的光的照射順序呈現(xiàn)的光的圖。符號說明1: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100: LED 光源200:透鏡300:光纖電纜310:入光部320:出光部400:第I固定部500:第2固定部600:熒光物質600:彈性固定部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為了明確本技術的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說明本技術時,若對于相關公開技術的說明反而會使本技術的要旨不明確時,省略對所述技術的說明。并且,后述的用語是考慮到本技術中的功能而定義的用語,可根據(jù)設計者、制造者等的意圖或慣例等,進行相應的改變。所以,其定義應以本說明書的全部內(nèi)容為基礎。并且,整個說明書中用相同的附圖編號(參照編號)標示的部分是指同一要素。下面,請看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I。圖2是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的立體圖,圖3是顯示在LED(lightemitting diode)光源涂抹突光物質時的光的照射的圖,圖4是顯示按照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的光的照射順序呈現(xiàn)的光的圖。參照圖2至圖4,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I是指利用了光纖把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100照射的光傳達到前照燈透鏡200的的光學系統(tǒng)。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I包括:光纖電纜300、第I固定部400、第2固定部500。LED光源100設置成與所述前照燈的外部隔離。因此,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I,只把除熱以外的光傳達到透鏡200。光纖電纜300把LED光源100照射的光傳達到透鏡200。因此,光纖電纜300的一端連接到LED光源100,另一端設置成與透鏡200相鄰,起到傳達LED光源100照射的光到透鏡200的作用。光纖電纜300的一端即入光部310固定設置在第I固定部400,光纖電纜300的另一端即出光部320固定設置在第2固定部500。這里,光纖電纜100是集約光纖的結構,由以低反射板材質形成表面的具有特殊傳達力的薄膜所覆蓋,由具有高度透過力的傳達管構成。因此,引入到光纖的光,在所述膜的內(nèi)側反射并傳達,在所述另一端照射。這里,光的亮度與引入的光的亮度、纖維長度及吸收系數(shù)成比例。并且,為了使LED光源100照射的光在透鏡200成像(image formation;結像),第I固定部400可拆卸地設置在LED光源100,第2固定部500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前照燈的內(nèi)部。因此,根據(jù)本技術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I容易替換,且利用固定光纖電纜300的第I固定部400和第2固定部500,呈現(xiàn)f禹合(coupling)。更詳細觀察,最小化LED光源100和入光部310之間的距離,提高LED光源100照射的光的均勻度。據(jù)此,第I固定部400設置成與LED光源100相鄰。但是,固定設置光纖電纜300的另一端即出光部320的第2固定部500的情況是,考慮到與通過透鏡200照射的光的關系,設置在所述前照燈的內(nèi)部,為了使出光部320照射的光在透鏡200成像,設置在已設定的距離。另外,第I固定部400與第2固定部500上分別形成設置孔410、510,如圖2所示,分別插入光纖電纜300的入光部310與出光部3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即,利用光纖把LED光源照射的光傳達到前照燈透鏡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纖電纜;第1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一端即入光部;第2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另一端即出光部。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3.06 KR 10-2013-00239251.一種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即,利用光纖把LED光源照射的光傳達到前照燈透鏡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纖電纜; 第I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一端即入光部; 第2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光纖電纜的另一端即出光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LED光源,所述第2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前照燈的內(nèi)部,使所述LED光源照射的光在所述透鏡成像。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部的末端涂抹了熒光物質。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光纖的光學系統(tǒng),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房明極,
申請(專利權)人:現(xiàn)代摩比斯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