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觸控技術,提供了一種觸控面板,觸控面包括感測電極層以及形成于其上的至少一金屬圖案部。感測電極層包含沿第一軸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電極軸、沿第二軸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電極軸及絕緣層。第二電極軸包括多個導電單元及多條走線。所述導電單元間隔排列于第一電極軸的兩側。所述走線設置于第一電極軸上并電性連接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導電單元。絕緣層設置于走線與第一電極軸之間。所述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所述走線。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電阻值大于與其對應電性接觸的所述走線的電阻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透過增設金屬圖案部強化走線的導通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觸控面板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觸控技術,且特別是一種觸控面板。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觸控面板的技術發展,觸控面板已廣泛地運用于各類電子裝置中,例如手機、手提電腦以及掌上電腦等。觸控面板(touch panel) 一般會與顯示面板(displaypanel)相整合為觸控顯示屏幕,以作為電子裝置的輸入輸出接口,達到觸控顯示功能。據此,使用者可透過手指或觸控感測對象(如觸控筆)觸碰觸控顯示屏幕來控制電子裝置,對應操控電子裝置之功能。習知觸控面板的觸控輸入方式包括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電磁感應式與音波感應式,其中電容式為目前市場常見之觸控面板技術?,F行觸控面板的觸控感測電路一般是以單層氧化銦錫(Single IT0,SIT0)的技術進行制作。具體地說,即是將觸控感測電路中X軸向感測電極與Y軸向的導電單元制作于一基材上,并透過另一透明導電層(例如,氧化銦錫(ITO))來制作橋接Y軸向的走線,走線電性連接Y軸向導電單元,以形成Y軸向感測電極。同時,走線與X軸向感測電極之間的重疊區域透過布設絕緣層,使X軸向與Y軸向感測電極電性絕緣。然而,習知氧化銦錫的厚度較薄,材質較為脆弱,容易于制程中發生斷裂(crack),例如因制程中蝕刻溫度變化而產生熱漲冷縮或因靜電擊穿而斷裂,從而增加氧化銦錫線路的電阻值,降低感測信號傳導效益,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斷路,導致觸控面板不作動,尤其是位于絕緣層上的Y軸向的走線,因其本身線路較細,且需跨設于絕緣層上,更加容易發生局部斷裂或斷路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透過增設金屬圖案部來強化原本跨設于絕緣層上的走線,以降低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層中的走線因環境或外力因素而容易發生斷裂的情況。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感測電極層以及至少一金屬圖案部。所述感測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電極軸、至少一第二電極軸以及絕緣層。所述第一電極軸是沿一第一軸向延伸,而所述第二電極軸是沿一第二軸向延伸。所述第二電極軸并與所述第一電極軸絕緣交錯。所述第二電極軸包括多個導電單元及多條走線,其中所述導電單元間隔排列于所述第一電極軸的兩側。所述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軸上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導電單元。所述絕緣層對應設置于所述走線與所述第一電極軸之間。所述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所述走線而形成于所述感測電極層上,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電阻值大于與所述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的所述走線的電阻值。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進一步電性接觸所述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導電單元。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為長條狀。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長度大于所述走線的長度,且所述金屬圖案部的寬度小于所述走線的寬度。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橋接段。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包括多條橋接線,且該些橋接線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所述橋接段。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軸包含多個第一導電部及多個第二導電部,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所述第一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導電部。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部與所述走線形成交錯且通過所述絕緣層來隔絕電性接觸。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更包含復數條周邊引線,且該些周邊引線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極軸與所述第二電極軸。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更包括一鈍化層,且此鈍化層是形成于所述金屬圖案部及至少部分的所述感測電極層上。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軸及所述第二電極軸的材料為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鋅氧化物、納米銀、石墨烯及耐米碳管的其中之一。在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的材料為銅合金、鋁合金、金、銀、鋁、銅以及鑰的其中之一或組合。綜上所述,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面板,藉由在感測電極層上方增設的金屬圖案部來強化及確保感測電極層中的電極軸的導通性,藉以降低感測電極層因受環境或外力因素而產生電路斷路的情況。據此,有效地提升觸控面板的制程良率。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之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用來說明本技術,而非對本技術的權利范圍作任何的限制?!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中的A-A剖面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A?圖3C分別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局部正視圖。圖4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沿圖4中的B-B剖面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一實施例提供的之流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一實施例提供的感測電極層的制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感測電極層的制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說明本技術之各種例示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技術。然而,本技術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于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此外,圖式中相同參考數字可用以表示類似的組件。本技術提供一種具強化感測電極層電路導通性的觸控面板,此觸控面板可藉由增設金屬圖案部來協助補強感測電極層中跨設于絕緣層上方的走線的導通性,避免需跨設于絕緣層的電極軸因制程過程熱脹冷縮及靜電擊穿等環境或外力問題產生斷裂而喪失功能。另外,在此先敘明的是,觸控面板上感測電極層的實際設計架構與運作方式并非本技術所著重的部分,且所屬
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熟知感測電極層的實際設計架構與運作原理,故以下實施例中僅簡單加以描述。〔第一實施例〕請參照圖1并同時參照圖2。圖1繪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中的A-A剖面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于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控面板10可應用于具顯示設備的電子裝置,例如智能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平板計算機、手提電腦等。觸控面板10包括感測電極層12及金屬圖案部13。其中,本實施例的感測電極層12在制程順序上是以所謂的正制程結構來實現,其包括第一電極軸121、第二電極軸123及絕緣層125。第一電極軸121是沿第一軸向(例如X軸向)延伸。第二電極軸123是沿第二軸向(例如Y軸向)延伸,并且與第一電極軸121絕緣交錯。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軸121及第二電極軸123皆是以多條來設計。所有第一電極軸121之間是相互平行且沒有電性接觸,而所有第二電極軸123之間也是相互平行且沒有電性接觸。第二電極軸123更包括導電單元1231及走線1233。導電單元1231間隔排列于第一電極軸121的兩側,并且所有導電單元1231整體呈現矩陣排列。走線1233絕緣地設置于第一電極軸121上并且電性連接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導電單元1231。絕緣層125對應地設置于各個走線1233及第一電極軸121之間,讓第一電極軸121與第二電極軸123之間彼此交錯的位置是通過絕緣層125來隔絕直接電性接觸。更具體來講,每一條第一電極軸121包括多個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部1211以及多條平行排列的第二導電部1213,其中第二導電部1213電性連接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感測電極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軸,沿一第一軸向延伸;?至少一第二電極軸,沿一第二軸向延伸,所述第二電極軸并與所述第一電極軸絕緣交錯,其中所述第二電極軸包括多個導電單元及多條走線,且所述導電單元間隔排列于所述第一電極軸的兩側,所述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軸上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導電單元;及?一絕緣層,對應設置于所述走線與所述第一電極軸之間;以及至少一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所述走線而形成于所述感測電極層上,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電阻值大于與所述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的所述走線的電阻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測電極層,包括: 至少一第一電極軸,沿一第一軸向延伸; 至少一第二電極軸,沿一第二軸向延伸,所述第二電極軸并與所述第一電極軸絕緣交錯,其中所述第二電極軸包括多個導電單元及多條走線,且所述導電單元間隔排列于所述第一電極軸的兩側,所述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軸上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導電單元;及 一絕緣層,對應設置于所述走線與所述第一電極軸之間;以及至少一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所述走線而形成于所述感測電極層上,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電阻值大于與所述金屬圖案部對應電性接觸的所述走線的電阻值。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圖案部進一步電性接觸所述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導電單元。3.如申請專利范圍第I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所述金屬圖案部為長條狀。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圖案部的長度大于所述走線的長度,且所述金屬圖案部的寬度小于所述走線的寬度。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圖案部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寬鑫,黃秋鳳,趙峰,云花,
申請(專利權)人: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