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yī)用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院前急救擔架,包括擔架本體,其特征在于:擔架本體的前端固定有充氣枕,充氣枕通過管路連接手握充氣氣囊,手握充氣氣囊上具有排氣閥,擔架本體的后端固定有防滑脫裝置,擔架本體上至少設置有前、后兩組固定帶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固定帶組件能夠?qū)颊哌M行固定,在醫(yī)務人員抬患者過程中,防止患者移位,并通過防滑脫裝置防止患者滑脫,從整體上保證急救過程中患者的安全;通過充氣枕能夠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將頭部調(diào)節(jié)控制至適宜的高度,尤其針對心衰病人等需要頭部抬起或者半臥位的患者;整體擔架結構合理,操作應用方便,便于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院前急救擔架
本技術涉及一種院前急救擔架,屬于醫(yī)用器械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急救時采用的擔架通常結構簡單,僅僅是一個擔架本體,安全性能差,在急救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xiàn)移位或者滑脫的現(xiàn)象,存在安全隱患,對于心衰病人等需要頭部抬起或者半臥位的患者,只能采用枕頭墊高的方式,操作繁瑣,而且枕頭不易固定,使用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根據(jù)以上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操作應用方便、能夠防止患者移位滑脫且便于保證患者安全的院前急救擔架。本技術所述的院前急救擔架,包括擔架本體,擔架本體的前端固定有充氣枕,充氣枕通過管路連接手握充氣氣囊,手握充氣氣囊上具有排氣閥,擔架本體的后端固定有防滑脫裝置,擔架本體上至少設置有前、后兩組固定帶組件。使用時,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尤其針對心衰病人等需要頭部抬起或者半臥位的患者,需要通過手握充氣氣囊調(diào)節(jié)控制充氣枕至適宜的高度,對患者安全進行保障,同時通過固定帶組件對患者進行固定,在醫(yī)務人員抬患者過程中,防止患者移位,并通過防滑脫裝置防止患者滑脫,從整體上保證急救過程中患者的安全。所述的防滑脫裝置包括左、右兩支撐桿和防滑脫網(wǎng),防滑脫網(wǎng)的兩端分別與兩支撐桿固定連接,對應兩支撐桿在擔架本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支撐桿放置槽,兩支撐桿靠近擔架本體后端的一端通過軸與擔架本體鉸接。用擔架抬患者時,將左、右兩支撐桿繞軸旋轉(zhuǎn),使兩支撐桿以及防滑脫網(wǎng)共同形成的防滑脫裝置與擔架本體所在平面垂直,在擔架傾斜時,能夠通過防滑脫網(wǎng)對患者腳底形成有效支撐,從而防止患者向下滑脫,保證了患者的安全;不使用擔架時,將左、右兩支撐桿向反方向旋轉(zhuǎn),使兩支撐桿位于擔架本體的支撐桿放置槽中,節(jié)省空間。所述的固定帶組件包括固定帶和相互卡合的公扣、母扣,固定帶的一端固定在擔架本體一側,另一端安裝公扣,對應公扣在擔架本體的另一側安裝母扣,通過公扣、母扣相互卡合實現(xiàn)對患者的固定,操作簡便快捷。所述的擔架本體上安裝有固定臺,固定臺位于充氣枕前端,固定臺中設置氧氣筒安裝槽,固定臺的上表面設置固定座,固定座上固定有氧氣筒定位用的卡箍。當患者需要持續(xù)吸氧時,可以將小氧氣筒置于固定臺的氧氣筒安裝槽中,并通過卡箍夾緊固定,防止小氧氣筒移位或者掉落,并能避免因不小心觸及氧氣開關所造成氧流量過大或過小的問題。所述的擔架本體的側面安裝污物臺,污物臺位于充氣枕一側,污物臺中放置一次性使用盒,一次性使用盒的盒口上具有軟塑料擋蓋,軟塑料擋蓋的中間位置開有縫隙。該一次性使用盒主要應用于嘔吐患者,當患者嘔吐時,沿縫隙撥開軟塑料擋蓋,將頭端靠近軟塑料擋蓋嘔吐即可,避免了病人嘔吐物亂濺。所述的擔架本體左、右兩側安裝扶手,方便患者或者醫(yī)務人員進行抓扶。所述的擔架本體的底部具有萬向輪,便于移動擔架。本技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院前急救擔架通過固定帶組件能夠?qū)颊哌M行固定,在醫(yī)務人員抬患者過程中,防止患者移位,并通過防滑脫裝置防止患者滑脫,從整體上保證急救過程中患者的安全;通過充氣枕能夠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將頭部調(diào)節(jié)控制至適宜的高度,尤其針對心衰病人等需要頭部抬起或者半臥位的患者;整體擔架結構合理,操作應用方便,便于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圖中:1、擔架本體;2、母扣;3、扶手;4、污物臺;5、一次性使用盒;6、充氣枕;7、固定臺;8、卡箍;9、氧氣筒安裝槽;10、固定座;11、固定帶;12、公扣;13、支撐桿放置槽;14、支撐桿;15、防滑脫網(wǎng);16、軸;17、萬向輪;18、排氣閥;19、手握充氣氣囊;20、管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2所示,本院前急救擔架包括擔架本體I,擔架本體I的前端固定有充氣枕6,充氣枕6通過管路20連接手握充氣氣囊19,手握充氣氣囊19上具有排氣閥18,擔架本體I的后端固定有防滑脫裝置,擔架本體I上至少設置有前、后兩組固定帶組件。其中:防滑脫裝置包括左、右兩支撐桿14和防滑脫網(wǎng)15,防滑脫網(wǎng)15的兩端分別與兩支撐桿14固定連接,對應兩支撐桿14在擔架本體I的左、右兩側設置支撐桿放置槽13,兩支撐桿14靠近擔架本體I后端的一端通過軸16與擔架本體I鉸接;固定帶組件包括固定帶11和相互卡合的公扣12、母扣2,固定帶11的一端固定在擔架本體I 一側,另一端安裝公扣12,對應公扣12在擔架本體I的另一側安裝母扣2 ;擔架本體I上安裝有固定臺7,固定臺7位于充氣枕6前端,固定臺7中設置氧氣筒安裝槽9,固定臺7的上表面設置固定座10,固定座10上固定有氧氣筒定位用的卡箍8 ;擔架本體I的側面安裝污物臺4,污物臺4位于充氣枕6 —側,污物臺4中放置一次性使用盒5,一次性使用盒5的盒口上具有軟塑料擋蓋,軟塑料擋蓋的中間位置開有縫隙。使用時,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尤其針對心衰病人等需要頭部抬起或者半臥位的患者,需要通過手握充氣氣囊19調(diào)節(jié)控制充氣枕6至適宜的高度,對患者安全進行保障,同時通過固定帶組件對患者進行固定,在醫(yī)務人員抬患者過程中,防止患者移位,并打開防滑脫裝置,使兩支撐桿14以及防滑脫網(wǎng)15共同形成的防滑脫裝置與擔架本體I所在平面垂直,在擔架傾斜時,能夠通過防滑脫網(wǎng)15對患者腳底形成有效支撐,防止患者向下滑脫,從整體上保證患者安全。在用擔架抬患者過程中,當患者需要持續(xù)吸氧時,可以將小氧氣筒置于固定臺7的氧氣筒安裝槽9中,并通過卡箍8夾緊固定,防止小氧氣筒移位或者掉落,并能避免因不小心觸及氧氣開關所造成氧流量過大或過小的問題;當患者嘔吐時,將頭端靠近污物臺4上的一次性使用盒5并沿縫隙撥開軟塑料擋蓋,嘔吐即可,避免了病人嘔吐物亂濺。除上述外,為方便患者或者醫(yī)務人員進行抓扶,在擔架本體I的左、右兩側安裝扶手3 ;在擔架本體I的底部具有萬向輪17,便于移動擔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院前急救擔架,包括擔架本體(1),其特征在于:擔架本體(1)的前端固定有充氣枕(6),充氣枕(6)通過管路(20)連接手握充氣氣囊(19),手握充氣氣囊(19)上具有排氣閥(18),擔架本體(1)的后端固定有防滑脫裝置,擔架本體(1)上至少設置有前、后兩組固定帶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院前急救擔架,包括擔架本體(1),其特征在于:擔架本體(I)的前端固定有充氣枕(6),充氣枕(6)通過管路(20)連接手握充氣氣囊(19),手握充氣氣囊(19)上具有排氣閥(18),擔架本體(I)的后端固定有防滑脫裝置,擔架本體(I)上至少設置有前、后兩組固定帶組件。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院前急救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脫裝置包括左、右兩支撐(14)和防滑脫網(wǎng)(15),防滑脫網(wǎng)(15)的兩端分別與兩支撐桿(14)固定連接,對應兩支撐桿(14)在擔架本體(I)的左、右兩側設置支撐桿放置槽(13),兩支撐桿(14)靠近擔架本體(I)后端的一端通過軸(16)與擔架本體(I)鉸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院前急救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帶組件包括固定帶(11)和相互卡合的公扣(12)、母扣(2),固定帶(11)的一端固定在擔架本體(I) 一側,另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歌今,
申請(專利權)人:王歌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