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它涉及煙氣脫硫脫硝設備技術領域,煙氣再熱裝置與氣體混合裝置連接,氣體混合裝置與吸收塔連接,吸收塔與煙氣再熱裝置連接,且吸收塔與濃液收集池連接,濃液收集池與濃液過濾裝置連接,濃液過濾裝置與結晶分離裝置連接,且結晶分離裝置與吸收塔連接,且吸收塔與吸收液加藥裝置連接,吸收塔上部設有除霧器,氣體混合裝置與氧化劑配置/發生器連接。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臭氧氧化—MgO濕法吸收煙氣中SO2和NOX的方法,具有工藝路線短、不需投加催化劑、氧化劑及吸收液利用效率高、脫硫脫硝效果好、投資及運行成本低、副產物純度及市場價值高等特點,實現了同時脫硫脫硝副產物資源化。(*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
:本技術涉及煙氣脫硫脫硝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
技術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影響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燃煤型污染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特征,so2、nox等燃煤廢氣的排放已經對我國形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而煙氣脫硫脫硝是控制燃煤煙氣污染的主要途徑,其技術與產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煙氣脫硫的主流工藝仍然是石灰石/石膏法(WFGD),該法產生的副產物是石膏,石膏可作為建材原料,其具有品質要求低且潛在市場大等優點;然而我國生產石膏,價格低廉,因此其回收價值不高,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且若需達到脫硝的效果,必須與選擇性催化還原工藝(SCR)相結合,完成煙氣中SO2和NOx的脫除,其工藝路線長,且需投加昂貴的還原劑與催化劑,投資及運行成本高。氧化鎂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已有近40年的實踐,其技術基礎研究及應用開發經過不斷深入,工藝工程問題得到不斷的改進及完善,其成熟度僅次于鈣法脫硫技術。脫硫脫硝技術主要包括聯合脫硫脫硝和同時脫硫脫硝兩種技術,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主要包括:①在同一固體催化劑作用下,煙氣中SOdPNOx被氧化或還原,然后采用吸收液吸收;②采用化學氧化劑氧化煙氣中的SO2和NO,然后采用吸收液吸收;③用絡合溶液進行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此法為純粹的出去SO2和NO方法,很難實現副產物資源化;④采用電子束氨法脫硫脫硝技術,采用高能電子束氧化煙氣中SO2和NO,然后吸收,此法能耗高,投資及運行成本高;?采用臭氧氧化煙氣中SO2和NO,然后采用吸收液吸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臭氧氧化一MgO濕法吸收煙氣中SO2和NOx的方法,具有工藝路線短、不需投加催化劑、氧化劑及吸收液利用效率高、脫硫脫硝效果好、投資及運行成本低、副產物純度及市場價值高等特點,實現了同時脫硫脫硝副產物資源化。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煙氣再熱裝置1、氧化劑配置/發生裝置2、氣體混合裝置3、吸收塔4、除霧器5、吸收液加藥裝置6、濃液收集池7、濃液過濾裝置8、結晶分離裝置9、一號閥10、二號閥11、三號閥12、一號泵13、二號泵14,煙氣再熱裝置I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混合裝置3的一端連接,氣體混合裝置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左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煙氣再熱裝置I的另一端連接,且吸收塔4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閥10的上端連接,一號閥10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濃液收集池7的左上端連接,濃液收集池7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泵14的一端連接,二號泵14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濃液過濾裝置8的下端連接,濃液過濾裝置8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連接,且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三號閥12的上端連接,三號閥12的下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右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泵13的一端連接,一號泵1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上部連接,且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閥11的下端連接,二號閥11的上端通過管道與吸收液加藥裝置6的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內側上部設有除霧器5,氣體混合裝置3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氧化劑配置/發生器2連接。本技術的工作原理:高溫煙氣首先作為熱源進入煙氣再熱裝置,后進入氣體混合裝置與氧化劑充分接觸混合后進入吸收塔,同時吸收液加藥裝置配置好加藥后,間斷進入煙氣吸收塔對煙氣進行吸收,吸收液通過泵進行不斷循環濃縮,達到煙氣中SO2和NOx被吸收的目的,經凈化后的煙氣經除霧器處理后進入煙氣再熱裝置升溫,最后由引風機排入煙?,同時濃縮后的副產物達到一定濃度后,由吸收塔底排入濃液收集池,并由泵打入濃液過濾裝置過濾后,進入結晶分離裝置結晶分離,得到較高純度、市場價值高的副產物。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氧化劑與煙氣充分接觸,氧化劑利用效率高,利用初始高溫煙氣為熱源,大大降低能耗,間斷投加MgO漿液,充分提濃MgSO4和MgNO3,最大化利用原料同時降低濃液中MgO含量,工藝流程短,運營維護簡單,運行能耗少,運行費用低,投資成本低,副產物市場價值高,能夠充分滿足現階段我國國情需要,較好的資源化解決SO2和NOx的排放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參看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煙氣再熱裝置1、氧化劑配置/發生裝置2、氣體混合裝置3、吸收塔4、除霧器5、吸收液加藥裝置6、濃液收集池7、濃液過濾裝置8、結晶分離裝置9、一號閥10、二號閥11、三號閥12、一號泵13、二號泵14,煙氣再熱裝置I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混合裝置3的一端連接,氣體混合裝置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左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煙氣再熱裝置I的另一端連接,且吸收塔4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閥10的上端連接,一號閥10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濃液收集池7的左上端連接,濃液收集池7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泵14的一端連接,二號泵14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濃液過濾裝置8的下端連接,濃液過濾裝置8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連接,且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三號閥12的上端連接,三號閥12的下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右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泵13的一端連接,一號泵1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上部連接,且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閥11的下端連接,二號閥11的上端通過管道與吸收液加藥裝置6的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內側上部設有除霧器5,氣體混合裝置3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氧化劑配置/發生器2連接。所述的吸收液加藥裝置6的內部設有攪拌器15。所述的吸收塔4的高徑比為1: 3?1: 5。所述的吸收塔4內的液氣比為12?14m3 / L。所述的煙氣再熱裝置I所采用的熱源為初始高溫煙氣,換熱方式為夾套式換熱。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高溫煙氣首先作為熱源進入煙氣再熱裝置1,后進入氣體混合裝置3與由氧化劑配置/發生裝置2提供的氧化劑充分接觸混合后進入吸收塔4,同時吸收液加藥裝置6配置好加藥(工藝配水與MgO原料混合,配制MgO濃度為15%?20% )后,由二號閥11控制,間斷進入煙氣吸收塔4對煙氣進行吸收,吸收液通過一號泵13進行不斷循環濃縮,達到煙氣中SO2和NOx被吸收的目的,經凈化后的煙氣經除霧器5處理后進入煙氣再熱裝置I升溫,最后由引風機排入煙囪,同時濃縮后的副產物達到一定濃度后,由吸收塔底通過一號閥10排入濃液收集池7,并由二號泵14打入濃液過濾裝置8過濾后,進入結晶分離裝置9結晶分離,得到較高純度、市場價值高的副產物。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操作步驟如下:①煙氣首先與氧化劑(H202或者O3)混合,氧化劑與煙氣中NO與SO2總摩爾數比為1.5?4倍,使得煙氣中NO氧化成NOx,部分SO2氧化成SO3 ;②混合后的煙氣進入吸收塔4,同時用普通氧化鎂原料(MgO含量> 85% )配制脫硫脫硝劑進入吸收塔4吸收S02、S03及NOx,得到MgS03、MgS04及MgNO3產物,煙氣中所夾帶的氧化劑進一步將MgSO3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煙氣再熱裝置(1)、氧化劑配置/發生裝置(2)、氣體混合裝置(3)、吸收塔(4)、除霧器(5)、吸收液加藥裝置(6)、濃液收集池(7)、濃液過濾裝置(8)、結晶分離裝置(9)、一號閥(10)、二號閥(11)、三號閥(12)、一號泵(13)、二號泵(14),煙氣再熱裝置(1)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混合裝置(3)的一端連接,氣體混合裝置(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左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煙氣再熱裝置(1)的另一端連接,且吸收塔(4)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閥(10)的上端連接,一號閥(10)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濃液收集池(7)的左上端連接,濃液收集池(7)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泵(14)的一端連接,二號泵(14)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濃液過濾裝置(8)的下端連接,濃液過濾裝置(8)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連接,且結晶分離裝置(9)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三號閥(12)的上端連接,三號閥(12)的下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右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泵(13)的一端連接,一號泵(1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上部連接,且吸收塔(4)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閥(11)的下端連接,二號閥(11)的上端通過管道與吸收液加藥裝置(6)的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內側上部設有除霧器(5),氣體混合裝置(3)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氧化劑配置/發生器(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氧化鎂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煙氣再熱裝置(I)、氧化劑配置/發生裝置(2)、氣體混合裝置(3)、吸收塔(4)、除霧器(5)、吸收液加藥裝置(6)、濃液收集池(7)、濃液過濾裝置(8)、結晶分離裝置(9)、一號閥(10)、二號閥(11)、三號閥(12)、一號泵(13)、二號泵(14),煙氣再熱裝置(I)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混合裝置(3)的一端連接,氣體混合裝置(3)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吸收塔(4)的左下端連接,吸收塔(4)的上端通過管道與煙氣再熱裝置(1)的另一端連接,且吸收塔(4)的下端通過管道與一號閥(10)的上端連接,一號閥(10)的下端通過管道與濃液收集池(7)的左上端連接,濃液收集池(7)的右下端通過管道與二號泵(14)的一端連接,二號泵(1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業鋼,艾奇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東碩環??萍加邢薰?/a>,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