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在設備倉(8)的外圍設置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懸臂(9),在每個懸臂(9)的外端均設置有電機倉(10),并在懸臂(9)內部的定位框(11)中穿插固定有一塊底板(12),該底板(12)上安裝有電子調速器(7)。在設備倉(8)頂部的開口處設置有頂蓋(1),頂蓋(1)底面靠近邊緣處固定有一個卡塊(2)和兩個定位座(3),同一定位座(3)的內、外支耳上共同穿設插銷(4)。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重量輕,結構強度好;在頂蓋底面的邊沿設置一個卡塊和兩個伸縮式插銷,頂蓋分別通過卡接和抵接的方式與機身緊密配合,能夠方便快捷地開合頂蓋。(*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
本技術屬于農用飛行器
,具體地說,特別涉及農用無人飛行裝置上的集成式機身。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田大范圍地噴灑農藥、施肥等工作逐步由無人飛行器來完成。頂蓋和電子調速器都是農用無人飛行器上的重要部件,其中,頂蓋起密封機身上端口的作用。現有的頂蓋為翻轉式結構,并通過鎖具鎖定。在使用過程中,頂蓋不僅重量大、容易損壞;而且開合極為不便,不但操作繁瑣,而且費時費力,十分影響使用的便捷性。而現有的電子調速器布置在設備艙內,此種布置方式不但極大地占用設備艙空間,影響設備艙內其它部件的布置;而且拆裝極為不便,散熱性能不佳,使用性能沒有保障。另外,現有農用無人飛行器的機身重量及體積大、結構強度較差、容易損壞、加工制作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造型簡單、體積小巧的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包括機身、頂蓋(I)和電子調速器(7 ),所述機身由設備倉(8 )、懸臂(9 )和電機倉(10 )組成,所述設備倉(8 )位于中間位置,在設備倉(8)的外圍設置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懸臂(9),該懸臂(9)為空心結構,所述懸臂(9)的內端與設備倉(8)的周壁連為一體,在每個懸臂(9)的外端均設置有電機倉(10);所述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為一體結構,由從外至內依次布置的航空無堿玻璃布層、高密度玻璃布層、第一碳纖維層、PPC泡沫層和第二碳纖維層組成,在每個所述懸臂(9)內部靠近設備倉(8)的位置均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框(11),這兩個定位框(11)內穿插固定有一塊底板(12),在該底板(12)上安裝有電子調速器(7);在設備倉(8)頂部的開口處設置有與之相適應的頂蓋(1),所述頂蓋(I)為圓形,頂蓋(I)邊沿的頂面向外一體延伸,形成一圈裙邊,使頂蓋(I)的邊沿呈臺階結構;在所述頂蓋(I)底面靠近邊緣處固定有一個卡塊(2 )和兩個定位座(3 ),所述卡塊(2 )卡接在設備倉(8 )頂部開口的邊沿處,且所述卡塊(2)和兩個定位座(3)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在每個定位座(3)底部的內外端分別設置有內支耳(3a)和外支耳(3b),同一定位座(3)的內、外支耳上共同穿設插銷(4),該插銷(4)的外端與設備倉(8)頂端口的內壁相抵接,在所述插銷(4)上垂直固定撥桿(5),該撥桿(5)的上端穿過定位座(3)和頂蓋(I)對應設置的條形過孔,所述插銷(4)上套裝有彈簧(6),該彈簧(6)的一端與內支耳(3a)相抵接,彈簧(6)的另一端與撥桿(5)相抵接。本技術整個機身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體積小巧;機身由多層復合材料制成,不但重量較輕,能有效減輕飛行器的重量,而且結構強度可靠、不易發生損壞。本技術將電子調速器安裝在懸臂內部,并由定位框和底板組成的支撐結構進行準確定位,能夠確保對電子調速器支撐的穩固性,以防止電子調速器發生松動,這樣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懸臂的空間,不影響農用無人飛行器上其它部件的布置;另一方面,電子調速器的拆裝十分便捷。本技術在關閉頂蓋的時候,先將卡塊下橫段與頂蓋之間的空隙處卡入機身頂端開口的邊沿,對頂蓋在機身上進行初步定位,接著同時撥動兩根撥桿,使兩根撥桿向頂蓋中心的方向運動,此時彈簧被壓縮,撥桿運動的同時,帶動與撥桿固定連接的插銷一起運動,使插銷的外端縮回頂蓋邊沿以內,這樣頂蓋可完全扣裝在機身頂端的開口處,并對機身頂端開口進行密封,最后松開撥桿,在彈簧回彈力的作用下,撥桿和插銷復位,插銷的外端與機身頂端開口的內壁抵緊,在兩根插銷和一個卡塊的共同作用下,頂蓋緊緊扣裝在機身頂部,不會發生松動或脫落。當頂蓋需要開啟的時候,只需按照以上操作方式撥動撥桿,使插銷縮回,然后繞卡塊向上翻轉頂蓋即可。頂蓋邊沿形成一圈裙邊,這樣頂蓋的邊沿為臺階結構,該臺階與機身之間形成止口定位,不僅定位效果更好,而且能夠有效增強頂蓋的密封性。所述卡塊(2)為“Z”形,卡塊(2)的上橫段與頂蓋(I)的底面相貼合,并通過粘接或螺釘固定,卡塊(2)的下橫段與頂蓋(I)的底面之間形成卡口,該卡口與設備艙(8)相卡接。以上結構一方面卡塊與頂蓋之間接觸面積大,連接既牢固又可靠;另一方面,卡塊下橫段與頂蓋底面之間的間隙能夠方便定位,并有利于頂蓋與設備艙卡接牢靠。為了將定位座的頂面與頂蓋的底面進行牢固連接,所述定位座(3)的頂面通過粘接或螺釘與頂蓋(I)的底面相貼合固定。為了簡化結構、方便加工制作、防止插銷發生脫落,所述插銷(4)的內端為球頭,該球頭由內支耳(3a)限位。在每個所述懸臂(9 )的頂面均分布有兩排散熱口( 13 ),這兩排散熱口( 13 )在懸臂(9)軸心線的兩側對稱布置,且散熱口(13)位于對應電子調速器(7)的斜上方。以上結構能夠充分、有效地散發熱量,極大地保障了電子調速器的使用性能;散熱口在電子調速器的斜上方,即使飛行器作業時遭遇下雨,雨水也不會直接飄濺到電子調速器上,從而有效防止了電子調速器失效。為了在確保產品使用性能的同時美化外觀、盡可并能減輕機身的重量,所述懸臂(9)橫截面的外輪廓為橢圓形,且懸臂(9)的橫截面從設備倉(8)到電機倉(10)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定位框(11)為橢圓形環狀片體結構,并由航空層板制成,定位框(11)的厚度為2-4mm。定位框采用采用以上結構,與懸臂結合緊密,連接牢靠;定位框由航空層板制作,強度高、不易變形或損壞;并且彎曲角度小、抗震性好。所述底板(12)由航空層板制成,強度高、抗水性和抗震性好;在底板(12)上均勻分布有圓形的散熱孔,這樣在對電子調速器進行有效支撐的同時,有利于電子調速器的底部散熱。有益效果:本技術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重量輕,結構強度好;在頂蓋底面的邊沿設置一個卡塊和兩個伸縮式插銷,頂蓋分別通過卡接和抵接的方式與機身緊密配合,能夠方便快捷地開合頂蓋。【附圖說明】圖1為機身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頂蓋安裝后的俯視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圖5為伸縮式插銷的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機身由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組成,所述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為一體結構,由從外至內依次布置的航空無堿玻璃布層、高密度玻璃布層、第一碳纖維層、PPC泡沫層和第二碳纖維層組成。其中,設備倉8位于中間位置,且設備倉8上端開有圓形口下端封閉,在設備倉8的外圍設置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懸臂9,該懸臂9為空心結構,懸臂9的軸心線與設備倉8的軸心線相垂直,所述懸臂9的內端與設備倉8的周壁連為一體。在每個懸臂9的外端均設置有電機倉10,該電機倉10的軸心線與設備倉8的軸心線平行。所述懸臂9橫截面的外輪廓為橢圓形,且懸臂9的橫截面從設備倉8到電機倉10的方向逐漸減小。如圖1、圖2所示,在每個所述懸臂9內部靠近設備倉8的位置均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框11,所述定位框11為橢圓形環狀片體結構,且定位框11的外環壁與懸臂9的內壁相貼合,并通過粘接固定。所述定位框11由航空層板制成,定位框11的厚度為2-4mm。在同一懸臂9中的兩個定位框11內穿插固定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包括機身、頂蓋(1)和電子調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由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組成,所述設備倉(8)位于中間位置,在設備倉(8)的外圍設置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懸臂(9),該懸臂(9)為空心結構,所述懸臂(9)的內端與設備倉(8)的周壁連為一體,在每個懸臂(9)的外端均設置有電機倉(10);所述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為一體結構,由從外至內依次布置的航空無堿玻璃布層、高密度玻璃布層、第一碳纖維層、PPC泡沫層和第二碳纖維層組成,在每個所述懸臂(9)內部靠近設備倉(8)的位置均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框(11),這兩個定位框(11)內穿插固定有一塊底板(12),在該底板(12)上安裝有電子調速器(7);在設備倉(8)頂部的開口處設置有與之相適應的頂蓋(1),所述頂蓋(1)為圓形,頂蓋(1)邊沿的頂面向外一體延伸,形成一圈裙邊,使頂蓋(1)的邊沿呈臺階結構;在所述頂蓋(1)底面靠近邊緣處固定有一個卡塊(2)和兩個定位座(3),所述卡塊(2)卡接在設備倉(8)頂部開口的邊沿處,且所述卡塊(2)和兩個定位座(3)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在每個定位座(3)底部的內外端分別設置有內支耳(3a)和外支耳(3b),同一定位座(3)的內、外支耳上共同穿設插銷(4),該插銷(4)的外端與設備倉(8)頂端口的內壁相抵接,在所述插銷(4)上垂直固定撥桿(5),該撥桿(5)的上端穿過定位座(3)和頂蓋(1)對應設置的條形過孔,所述插銷(4)上套裝有彈簧(6),該彈簧(6)的一端與內支耳(3a)相抵接,彈簧(6)的另一端與撥桿(5)相抵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農用無人飛行裝置集成式機身,包括機身、頂蓋(I)和電子調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由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組成,所述設備倉(8)位于中間位置,在設備倉(8)的外圍設置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懸臂(9),該懸臂(9)為空心結構,所述懸臂(9)的內端與設備倉(8)的周壁連為一體,在每個懸臂(9)的外端均設置有電機倉(10);所述設備倉(8)、懸臂(9)和電機倉(10)為一體結構,由從外至內依次布置的航空無堿玻璃布層、高密度玻璃布層、第一碳纖維層、PPC泡沫層和第二碳纖維層組成,在每個所述懸臂(9)內部靠近設備倉(8)的位置均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框(11),這兩個定位框(11)內穿插固定有一塊底板(12),在該底板(12)上安裝有電子調速器(7);在設備倉(8)頂部的開口處設置有與之相適應的頂蓋(1),所述頂蓋(I)為圓形,頂蓋(I)邊沿的頂面向外一體延伸,形成一圈裙邊,使頂蓋(I)的邊沿呈臺階結構;在所述頂蓋(I)底面靠近邊緣處固定有一個卡塊(2 )和兩個定位座(3 ),所述卡塊(2 )卡接在設備倉(8 )頂部開口的邊沿處,且所述卡塊(2 )和兩個定位座(3 )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在每個定位座(3 )底部的內外端分別設置有內支耳(3a)和外支耳(3b),同一定位座(3)的內、外支耳上共同穿設插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相超,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金泰航空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