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
本專利技術涉及連續(xù)模具領域,尤其為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
技術介紹
如圖1所示的軸套緊固件,其中部具有較深深度的桶狀體,桶狀體的口部具有環(huán)狀體,桶狀體的底部中央設有連接孔,對桶狀體的精度要求較高,否則連接孔以及環(huán)狀體不能與軸套進行有效緊固連接,現(xiàn)有的加工方式需要采用多道工序先行生產(chǎn)桶狀體和環(huán)狀體,再將兩者連接起來,再沖連接孔,后再經(jīng)過多道整形工序才能生產(chǎn)出滿足使用要求的軸套緊固件,生產(chǎn)效率較低且廢品率較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具體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設置于上模座、下模座之間的第一沖孔模具、第二沖孔模具、四組拉深模具、拉深整形模具以及沖孔模具,所述各組模具分別包括連接于上模座的凸模和連接于下模座的凹模,凸模與凹模相對應,凸模隨著上模座向下模座運動配合位于下模座上凹模分別對脈沖式行走在各組模具之間的料帶進行作業(yè);所述第一沖孔模具的凸模包括一組對稱設置于料帶橫向兩側部分的第一沖切塊,所述第一沖切塊主體為圓弧切塊,圓弧塊的一端為矩形切塊,在料帶橫向兩側切出部分弧形切口 ;所述第二沖孔模具的 塊,所述第二圓弧切塊的沿料帶縱向兩側具有對稱的圓弧切口,圓弧切口經(jīng)過一個臺階過渡到連接帶切塊;在第二沖孔模具所在工位的前后工位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一沖孔模具,料帶在第一沖孔模具以及第二沖孔模具的作用下形成僅僅通過四個彎曲的連接帶與料帶連接的圓形件;所述四組拉深模具的拉深半徑逐步減小、拉深深度逐步增加,在圓形件的中部進行拉深作業(yè)形成桶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上模座、下模座之間的第一沖孔模具、第二沖孔模具、四組拉深模具、拉深整形模具以及沖孔模具,所述各組模具分別包括連接于上模座的凸模和連接于下模座的凹模,凸模與凹模相對應,凸模隨著上模座向下模座運動配合位于下模座上凹模分別對脈沖式行走在各組模具之間的料帶進行作業(yè);所述第一沖孔模具的凸模包括一組對稱設置于料帶橫向兩側部分的第一沖切塊,所述第一沖切塊主體為圓弧切塊,圓弧塊的一端為矩形切塊,在料帶橫向兩側切出部分弧形切口;所述第二沖孔模具的凸模沿料帶的橫向分布,其中部為第二圓弧切塊,第二圓弧切塊的兩端分別具有連接帶切塊,所述第二圓弧切塊的沿料帶縱向兩側具有對稱的圓弧切口,圓弧切口經(jīng)過一個臺階過渡到連接帶切塊;在第二沖孔模具所在工位的前后工位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第一沖孔模具,料帶在第一沖孔模具以及第二沖孔模具的作用下形成僅僅通過四個彎曲的連接帶與料帶連接的圓形件;所述四組拉深模具的拉深半徑逐步減小、拉深深度逐步增加,在圓形件的中部進行拉深作業(yè)形成桶狀體;所述拉深整形模具對桶狀體進行擠壓整形;所述沖孔模具對經(jīng)過整形后的桶狀體的桶底部分進行沖孔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軸套緊固件連續(xù)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上模座、下模座之間的第一沖孔模具、第二沖孔模具、四組拉深模具、拉深整形模具以及沖孔模具,所述各組模具分別包括連接于上模座的凸模和連接于下模座的凹模,凸模與凹模相對應,凸模隨著上模座向下模座運動配合位于下模座上凹模分別對脈沖式行走在各組模具之間的料帶進行作業(yè);所述第一沖孔模具的凸模包括一組對稱設置于料帶橫向兩側部分的第一沖切塊,所述第一沖切塊主體為圓弧切塊,圓弧塊的一端為矩形切塊,在料帶橫向兩側切出部分弧形切口 ;所述第二沖孔模具的凸模沿料帶的橫向分布,其中部為第二圓弧切塊,第二圓弧切塊的兩端分別具有連接帶切塊,所述第二圓弧切塊的沿料帶縱向兩側具有對稱的圓弧切口,圓弧切口經(jīng)過一個臺階過渡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余桂萍,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旭創(chuàng)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