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包括下車架,下車架兩邊分別設有履帶架,履帶架一端設有馬達座,履帶架另一端設有引導輪座。馬達座上設置有驅動輪,驅動輪與行走馬達連接,行走馬達為驅動輪提供動力,引導輪座上設有導向輪,履帶架上安裝有拖輪,履帶架底面設有九個支重輪,履帶架底面設有三個護鏈架,確保行走時履帶更穩定可靠,本挖掘機加強型底盤適用于30T級及以上并且能在高強度工作環境下較好工作的液壓挖掘機。(*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挖掘機加強型底盤
本技術涉及一種工程機械,尤其是涉及一種30T級以上中大型液壓挖掘機的加強底盤。
技術介紹
30T級及以上中大挖,對于常規挖掘機底盤,設計較為經濟,但不能較好的滿足礦山作業要求,礦山作業強度大,需要高強度結構、較大驅動力、良好的通過性、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并且四輪一帶結構選用為輕型,承受力不高,易磨損及損壞,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影響工作效率,而且其底盤尺寸偏小,承受面積小,穩定性不高,受力大的部位未加強結構強度,相應的安全性也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對于30T級及以上中大挖常規挖掘機底盤結構強度低,驅動力較小,通過性、穩定性及安全性較低的問題,本技術通過提高支重輪數量和底盤尺寸,提供了一款適用于30T級及以上并且能在高強度工作環境下較好工作的液壓挖掘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包括履帶和下車架,下車架兩邊分別設有履帶架,履帶架一端設有馬達座,履帶架另一端設有引導輪座,馬達座上設置有驅動輪,驅動輪與行走馬達連接,引導輪座上設有導向輪,所述的導向輪與固定在履帶架上的漲緊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架底面設有九個支重輪。本技術采用履帶架底面設有三個護鏈架,通過改變支重輪數量和改變底盤的各指標的尺寸和比例,確保行走時履帶更穩定可靠,并提高了底盤的強度及可靠性,同時匹配相對應的高驅動的液壓傳動,保證了較大驅動力,而且其底盤加長、加寬、加高,使底盤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優越的爬坡性能,較好的通過性和較高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挖掘機底盤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引導輪座結構圖;圖3是本技術馬達座結構圖;圖4是本技術挖掘機底盤履帶架結構圖。圖中,1、履帶,2、馬達座,3、驅動輪,4、行走馬達,5、護鏈架,6、支重輪,7、拖輪,8、導向輪,9、引導輪座,10、漲緊機構,11、履帶架,12、下車架,13、加強筋,14、輪座安裝底板,15、側板,16、側板,17、固定板,18、加強筋,19、馬達座安裝底板,20、護板,21、第一筋板,22、第二筋板,23、中間架,24、第三筋板,25、第四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1所示,本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包括下車架12,下車架12兩端分別設有履帶架11,履帶架11 一端設有馬達座2,履帶架11另一端設有引導輪座9,馬達座2上設置有驅動輪3,驅動輪3與行走馬達4連接,行走馬達4為驅動輪3提供動力,引導輪座9上設有導向輪8,履帶架11頂面設有拖輪7,履帶架11底面設有九個支重輪,提高底盤的承重能力,履帶架11底面設有三個護鏈架5,所述的護鏈架5為梯形狀,較長底邊與履帶架11固定連接,梯形狀的護鏈架5的高度,即頂邊的水平線高度必須位于履帶I中履帶銷直徑的1/3與2/3厚度之間,防止履帶I在行走的過程中不易打滑和左右搖擺且不與地面接觸,減少行走過程中的摩擦;每個護鏈架5為雙層,分別位于履帶I的兩側。三個護鏈架5的位置分別設置在九輪式支重輪6的第二支重輪,第五支重輪和第八個支重輪6的兩側,確保行走時履帶更穩定可靠,其中驅動輪3、導向輪8、支重輪6、拖輪7和履帶I為常規的四輪一帶結構。圖1中,行走馬達4帶動驅動輪3通過卷繞履帶1,將驅動輪3的旋轉運動轉化為履帶I的直線運動,并通過履帶I產生驅動力使機械行駛;拖輪7有二至四個,位于履帶架11上方,與引導輪8和驅動輪3將履帶I上半部分分為三至五部分;其作用是可以將履帶I上部托起,防止履帶I下垂過大而造成履帶I運動時產生跳動和側向擺動,并可避免履帶I橫向滑落和履帶I與履帶架11產生摩擦。漲緊機構10固定在引導輪座9上,其能夠調整履帶I的張緊度,當履帶I行走產生過大阻力時,漲緊機構10的彈簧迫使導向輪8向驅動輪3方向移動,并壓縮彈簧,使履帶I松弛,起到緩沖和保護作用。并能夠有效的保證履帶I傳動的能力,避免了由于履帶I不是完全的彈性體,在預緊力的作用下一段時間后就會由于塑形變形而使得預緊力降低從而出現履帶I松弛的現象的發生。圖2中,引導輪座9包括輪座安裝底板14,輪座安裝底板14設有兩側板15,16,側板上設有加強筋13。加強筋13長度最好與側板15,16沿垂直于輪座安裝底板14方向上的長度相等。引導輪座側板15與輪座安裝底板14通過焊接等固定連接方式連接,加強筋13緊貼側板并與側板15通過焊接或固定銷等固定連接方式連接,加強筋13底部與輪座安裝底板14通過焊接或固定銷等固定連接方式連接。加強筋13緊貼側板15,有效的改善側板15的受力情況,增加了對壓力、彎矩等的承受力,并分別在兩個側板15上等距的設置兩個加強筋13,明顯加強了引導輪座9的抗彎矩能力,并提高了弓丨導輪座9強度。圖3中,馬達座2包括馬達座安裝底板19,馬達座安裝底板19上設有固定板17和設在固定板外圍的護板20,馬達座安裝底板19和固定板17連接處設有加強筋18。加強筋18分別與馬達座安裝底板19,護板20和固定板17通過焊接等固定連接的方式連接。護板20分別與馬達座安裝底板19和固定板17固定連接,馬達座安裝底板19和固定板17固定連接。加強筋18緊貼馬達座安裝底板19、護板20和固定板17,有效的改善了固定板17與馬達座安裝底板19和固定板17與護板20之間的受力情況,增大了沿垂直于護板20方向對壓力和彎矩的承受力,提高了結構之間的關聯度并提高了馬達整體結構強度。圖4中,如圖所示,第一筋板21、第二筋板22緊貼履帶架11并與中間架23固定連接,通過增加筋板21、22及相應焊縫,提高了下車架12的整體強度;同時第三筋板24、第四筋板25在有第一筋板21、第二筋板22的條件下,改善焊接變形及焊接可靠性,使下車此處結構得到加強,可靠性增加。圖5和圖6中,本挖掘機底盤下車部分尺寸增大為L=4305mm、A=2740mm、B=550mm、H=1140mm、b=600mm,(此尺寸只針對本實施例,具體尺寸可以在本尺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而其他廠家普通的挖掘機底盤尺寸為L=3700、A=2600、B=490、H=1000、b=600,其中L為驅動輪與導向輪的旋轉軸之間的軸距,A為兩履帶中心處的間距,B為下車架水平高度,H為履帶高度,b為履帶寬度。由于B值越大通過性能越好,故本挖掘機具有更好的通過性能。履帶的平均接地比壓:P=mg/2b (L+0.35H),由于本挖掘機的L值和H值較大,且b值不變,故在相同重力的情況下本挖掘機的P較小,故其行走更穩定。并且底盤尺寸的增大能與四輪一帶結構較好的匹配,使其有更優越的爬坡性能和較高的安全性。并采用相匹配的液壓馬達驅動,保證了其有足夠的驅動力。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包括履帶(1)和下車架(12),下車架(12)兩邊分別設有履帶架(11),履帶架(11)一端設有馬達座(2),履帶架(11)另一端設有引導輪座(9),馬達座(2)上設置有驅動輪(3),驅動輪(3)與行走馬達(4)連接,引導輪座(9)上設有導向輪(8),所述的導向輪(8)與固定在履帶架(11)上的漲緊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架(11)底面設有九個支重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包括履帶(I)和下車架(12),下車架(12)兩邊分別設有履帶架(11),履帶架(11) 一端設有馬達座(2),履帶架(11)另一端設有引導輪座(9),馬達座(2)上設置有驅動輪(3),驅動輪(3)與行走馬達(4)連接,弓I導輪座(9)上設有導向輪(8),所述的導向輪(8)與固定在履帶架(11)上的漲緊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架(11)底面設有九個支重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架(11)底面設有三個護鏈架(5),護鏈架(5)頂部端面的水平線高度位于履帶(I)中履帶銷直徑的1/3與2/3厚度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輪座(9)包括輪座安裝底板(14),輪座安裝底板(14)設有兩側板(15,16),側板上設有加強筋(13)。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機加強型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13)長度與側板(15,16)沿垂直于輪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學軍,潘光林,汪輝,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