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屬于文化用品,由面套、底套加固卡片構成,面套保護封面,并包含書脊護面,書脊護面伸入底套,底套保護封底,并容納和固定書脊護面,書刊資料有多厚,書脊護面從底套內移出相應的寬度,加固卡片固緊封面和封底,形狀像一個書脊可伸縮的精裝書夾,包書簡易迅速,用以保護和延長各種開本,不同厚度的新舊書刊資料的使用壽命,從而發揮其使用價值,適于圖書館、資料室、科研室、開架銷售書店,個人用書和藏書。(*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本技術屬于文化用品。經濟知識時代的到來新舊書刊資料的保存愛護和使用顯得極為重要。目前圖書館/室的基本書庫中,80年代及以前的書刊有逐漸減少的現象,有的已借閱不到了,有的磨損較大,開架借閱的新舊書刊則更嚴重,有的連索書號都看不清楚了。在這些書刊中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蘊藏著許多有用的理論、技能和科研成果,至今尚未充分開發,特別是專利法頒布以前,以論文和專著形式發表的成果,仍有很大的借鑒和使用價值,愛護書刊的人們,往往用包書紙包起來,但書名和精美的裝幀都掩蓋了,書與書之間的外觀區別也不存在了,用塑料薄膜書套可克服這一缺點,但只適用于固定厚度的書刊,如統一制作的證書、固定內容的教科書,但目前教材、教法在不斷更新,固定厚度的護書套,已不再適用了。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種書刊資料保護套,能保護各種開本且厚度不同的新舊書刊資料,有利于發揮和延長書刊資料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壽命,以便為創新者、科研者較齊全地提供解決難題的寶貴知識。本技術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由面套、底套,加固卡片構成,其主要特征是面套保護封面,并包含書脊護面,書脊護面伸入底套,底套保護封底,并容納和固定書脊護面,書刊資料有多厚,書脊護面從底套內移出相應的寬度,加固卡片分別將封面、封底固緊在面套和底套內,形狀像一個書脊可伸縮的書夾。因此,面套是由封一護面、封二護面、書脊護面、封合備用邊組成,其特征是用一張略成凸字形的透明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凸部向右,封一護面的大小與各種開本書刊資料的幅面相對應,封二護面的大小與封一護面比較,僅寬度較小,兩護面的邊上向外,延出封合備用邊,延出長度,根據熱封合線的粗細決定,延出寬度為封二護面寬度的二倍,將封二護面折疊在封一護面之上,然后沿折疊重合的封合備用邊進行熱封合,書脊護面是封一護面的外延部份,長度相等,寬度小于或等于封一護面,共同組成面套。底套由封三護面、封四護面、封合備用邊、標簽袋、雙面膠帶及其護膠紙組成,其特征是封三護面、封四護面、封合備用邊是一張略成凸字形的透明塑料薄膜,凸部向左,封四護面的大小與封一護面相等,封三護面的大小與封二護面相等,封四護面外側右上角有一透明塑料薄膜標簽袋,封三護面折疊于封四護面之上,然后沿折疊重合的封合備用邊進行熱封合,在封四護面內側,靠近書脊的一邊貼有一條雙面膠帶,雙面膠帶上面有一層護膠紙,組成底套。加固卡片用皺紋卡片紙或壓紋塑料薄片制成,其大小比封二護面/封三護面,僅寬度略大,面套和底套內各配備一張。將一個面套的書脊護面,插入一個底套內,并儲存在底套內待用,構成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本技術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的保護套,均采用文具用原材料透明塑料薄膜、皺紋卡片紙、壓紋塑料薄片,雙面透明膠帶及護膠紙帶制成,它的結構,結合附圖加以說明附圖說明圖1、面套的組成圖2、面套的封合圖3、底套的組成圖4、底套的封合圖5、加固卡片圖6、面套和底套的組合及其內側形狀圖7、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的護套的組裝及其外側形狀圖1、面套的組成。面套用于保護書刊資料的封面和書脊,由封一護面(1)封二護面(2)書脊護面(3)封合備用邊(4)組成,是一張略成凸字形的透明塑料薄膜,凸部在右,其特征是封一護面(1)的尺寸與各種開本書刊資料的幅面相對應,封二護面(2)尺寸比封一護面僅寬度較小。書脊護面(3)是封一護面的延長部份,長度相等,寬度小于或等于封一護面,因為一般書刊資料的厚度,即書脊的寬度,均小于封一護面的寬度。封合備用邊(4)是封一護面、封二護面上下方延長出來的,延出的寬度等于封二護面寬度的二倍,延出的長,根據熱封合線的粗細來決定,并應留有一定空余,以便封面易于套入。并可容納書刊資料的幅面誤差。圖2,面套的封合。將封二護面(2)折疊于封一護面(1)之上,上下封合備用邊,也相互重疊,在重疊的封合備用邊上進行熱封合,已封合的邊緣(5)應平整光滑,封合線細小,連同封一護面延伸的書脊護面(3)組成面套。圖3底套的組成。底套保護封底并容納和固定書脊護面,由封三護面(6),封四護面(7),封合備用邊(4)標簽袋(8)雙面膠帶及上面的護膠紙(9)組成。其特征是封三護面(6)封四護面(7)封合備用邊(4)是一張略成凸字形的透明塑料薄膜,凸部向左,封四護面(7)的尺寸與封一護面相等,封三護面(6)的尺寸與封二護面相等,封合備用邊(4)與面套封合備用邊的特征相同,標簽袋(8)用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大小僅為書刊資料幅面的幾分之一,與幅面成相似形,僅袋口略成弧形,以便于標簽的放入和取出,標簽袋位于封四護面外側的右上方,可裝書刊類目的標簽,或位于封一護面外側中央可裝資料目錄標簽,雙面膠帶及其護膠紙(9)位于封四護面內側靠書脊的一邊,選擇透明粘性較好的,護膠紙避免粘膠防礙書脊護面出入底套。圖4、底套的封合。將封三護面(6)折疊于封四護面(7)之上,上下封合備用邊也相互重疊,在重疊的封合備用邊上進行熱封合,構成底套。已封合的邊緣(5)應平整光滑,封合線細小。圖5、加固卡片。用皺紋卡片紙或壓紋塑料薄片制成,其大小與書刊資料的幅面對應,僅寬度稍小,面套、底套內各用一張,當書刊資料的封頁裝入面套及底套后,將加固卡片分別插入封二與封二護面之間及封三與封三護面之間,使封頁緊固在套內,翻閱時封頁受力均勻,防止封頁在套內移動,無封頁的短篇歸類資料可在熱封合前,在面套和底套內側另鋪一層加固卡片紙以代替封頁。加固卡片向上的一面可印制黨的重要指示、名言箴言、借閱圖書規則,及與讀者所閱書刊內容有關的信息等,圖6、面套和底套的組合及其內側形狀。取一個面套,封二護面(2)向上,將其書脊護面(3)插入一個封三護面(6)向上的底套內,書脊護面(3)留在底套外的寬度,根據書刊資料的厚度來決定,即書刊、資料有多厚、書脊護面就留多寬,圖中所示為面套和底套組合后的內側形狀。圖7、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保護套的組裝及其外側形狀。面套和底套組合后,處于內側狀態時,取加固卡片兩張分別插入面套和底套內,并翻轉180度,所看到的是封一護面(1)書脊護面(3)封四護面(7)及標簽袋(8)便是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保護套的外側形狀,即是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的保護套組裝完畢后的成品。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的保護套(以下簡稱護書套)的使用方法1、將書刊資料的封面裝入護書套的面套里,在封二與封二護面之間,插入加固卡片;2、將書刊資料的封底裝入護書套的底套里,在封三與封三護面之間,插入加固卡片;3、讓已裝有書刊資料的底套向上,用左手扶住,右手將書脊護面插入封四與封四護面之間,直到書脊護面緊貼書脊,在封四護面上用左手按住伸在底套內的書脊護面,右手撕掉封四護面內側邊上的護膠紙,使膠面與書脊護面粘接,該書刊資料的護書套即已包裝完畢;4、如果書刊資料的封面或封底破損較大,可將加固卡片與封二或封三相粘接,待干后再一并裝入護書套的面套或底套內。各種厚度不等書刊資料保護套的優點1、使各種開本且厚度不等的書刊資料均能得到保護;2、對于目前暫不再版的書刊資料可延長其使用壽命,發揮其使用價值;3、護書套具有略為寬松的面套的底套,具有固緊作用的加固卡片,因而適用于新、舊、破損書刊資料的包裝及幅面尺寸超過允許誤差的書刊資料的包裝4、比固定厚度的書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由面套、底套、加固卡片構成,其形狀像一個書脊可伸縮的書夾,面套與封面配合,由封一護面,封二護面,書脊護面,封合備用邊組成,其特征是書脊護面是封一護面的外延部分,其長度相等,寬度小于或等于封一護面,底套與封底配合,由封三護面,封四護面、封合備用邊、標簽袋、雙面膠帶及其護膠紙組成,底套容納書脊護面,在封四護面內側靠近書脊的一邊,貼有一條雙面膠帶,膠帶上面有一層護膠紙,加固卡片的特征是用皺紋卡片紙或壓紋塑料薄片制成,其大小比封二護面或封三護面,僅寬度略大,面套和底套內各配備一張,將一個面套的書脊護面插入一個底套內,構成各種不同厚度書刊資料的保護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德超,
申請(專利權)人:廖德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53[中國|云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