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1)和安裝在油壓機(1)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2),它還包括上半圓模(3)、下半圓模(4)、曲柄(5)、支撐桿(6)和連桿(7),下半圓模(4)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3)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4)的頂部,上半圓模(3)的頂部設置有方槽(9)且方槽(9)與導向孔(8)連通,曲柄(5)和支撐桿(6)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曲柄(5)的另一端與連桿(7)的一端鉸接,連桿(7)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3)上,支撐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7)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節省工人勞動量、操作非常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1)和安裝在油壓機(1)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2),它還包括上半圓模(3)、下半圓模(4)、曲柄(5)、支撐桿(6)和連桿(7),下半圓模(4)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3)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4)的頂部,上半圓模(3)的頂部設置有方槽(9)且方槽(9)與導向孔(8)連通,曲柄(5)和支撐桿(6)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曲柄(5)的另一端與連桿(7)的一端鉸接,連桿(7)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3)上,支撐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7)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節省工人勞動量、操作非常方便。【專利說明】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貯油筒加工
,特別是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
技術介紹
汽車用的減震器主要由彈簧盤、貯油筒和彈簧等部件組成,其中貯油筒的材料是空心圓管,空心圓管的外壁上開設有矩形凹槽。加工貯油筒的裝置包括空心圓模具和油壓機,油壓機的活塞桿上安裝有壓頭,模具的頂部設置有方形槽,方形槽與空心圓模具內部連通,壓頭設置在方形槽內,生產加工貯油筒時,將空心圓管插入空心圓模具的圓孔內,按下油壓機的按鈕,油壓機油缸的活塞桿向下伸出,活塞桿帶動安裝在其上的壓頭向空心圓管沖擊,壓頭沖擊空心圓管,從而使空心圓管的外壁凹陷,便加工出貯油筒,產品貯油筒如圖1所示,最后控制油缸的活塞桿縮回,為后續沖壓做準備。然而,這種加工裝置非常簡單、操作也簡單,但是,產品的的外壁緊緊的貼在空心圓模具內,工人通常采用榔頭敲擊貯油筒端面的方式將產品從空心圓模具內取出,取出時非常費力,增加了工人的勞動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省工人勞動量、操作非常方便的取出貯油筒的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和安裝在油壓機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它還包括上半圓模、下半圓模、曲柄、支撐桿和連桿,下半圓模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的頂部,上半圓模與下半圓模之間形成有導向孔,上半圓模的頂部設置有方槽且方槽與導向孔連通,曲柄和支撐桿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的工作臺上,支撐桿設置在曲柄與下半圓模之間,曲柄的另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上,支撐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上,所述的壓頭設置在方槽內。所述的連桿和支撐桿的長度均大于曲柄。所述的連桿鉸接在上半圓模的端面上。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的上半圓模與下半圓模之間形成有導向孔,上半圓模的頂部設置有方槽且方槽與導向孔連通,曲柄和支撐桿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的工作臺上,支撐桿設置在曲柄與下半圓模之間,曲柄的另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上,支撐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上,加工貯油筒前,先將空心圓管插入導向孔內,再控制油壓機油缸活塞桿的伸出,壓頭向下壓空心圓管,從而加工出貯油筒,當要取出貯油筒時,控制油缸的活塞桿縮回,當壓頭復位后轉動曲柄,曲柄帶動連桿移動,連桿使上半圓模在下半圓模上移動,從而使貯油筒完全暴露在下半圓模內,方便了工人取出產品、節省了工人的勞動量。【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貯油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中,1-油壓機,2-壓頭,3-上半圓模,4-下半圓模,5-曲柄,6-支撐桿,7-連桿,8-導向孔,9-方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I和安裝在油壓機I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2,它還包括上半圓模3、下半圓模4、曲柄5、支撐桿6和連桿7,下半圓模4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I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3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4的頂部,上半圓模3與下半圓模4之間形成有導向孔8,上半圓模3的頂部設置有方槽9且方槽9與導向孔8連通。如圖2所示,曲柄5和支撐桿6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I的工作臺上,支撐桿6設置在曲柄5與下半圓模4之間,曲柄5的另一端與連桿7的一端鉸接,連桿7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3上,支撐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7上,當工人轉動曲柄5時,曲柄5帶動連桿7擺動,連桿7使上半圓模3在下半圓模4上移動,從而使貯油筒完全暴露在下半圓模4內,方便了工人取出產品、節省了工人的勞動量。如圖2所示,壓頭2設置在方槽9內。如圖2所示連桿7和支撐桿6的長度均大于曲柄5,連桿7鉸接在上半圓模3的端面上。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加工貯油筒前,先將空心圓管插入導向孔8內,再控制油壓機I油缸活塞桿的伸出,壓頭2向下壓空心圓管,從而加工出貯油筒,當要取出貯油筒時,控制油缸的活塞桿縮回,當壓頭2復位后轉動曲柄5,曲柄5帶動連桿7向曲柄5方向移動,連桿7使上半圓模3在下半圓模4上移動,從而使貯油筒完全暴露在下半圓模4內,方便了工人取出產品、節省了工人的勞動量。【權利要求】1.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I)和安裝在油壓機(I)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上半圓模(3)、下半圓模(4)、曲柄(5)、支撐桿(6)和連桿(7),下半圓模(4)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I)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3)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4)的頂部,上半圓模(3)與下半圓模(4)之間形成有導向孔(8),上半圓模(3)的頂部設置有方槽(9)且方槽(9)與導向孔(8)連通,曲柄(5)和支撐桿(6)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I)的工作臺上,支撐桿(6)設置在曲柄(5)與下半圓模(4)之間,曲柄(5)的另一端與連桿(7)的一端鉸接,連桿(7)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3)上,支撐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7 )上,所述的壓頭(2 )設置在方槽(9 )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7)和支撐桿(6)的長度均大于曲柄(5)。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7)鉸接在上半圓模(3)的端面上。【文檔編號】B21D22/02GK103990676SQ201410176528【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專利技術者】蔣斌 申請人:成都聯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取出貯油筒的裝置,它包括油壓機(1)和安裝在油壓機(1)油缸活塞桿上的壓頭(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上半圓模(3)、下半圓模(4)、曲柄(5)、支撐桿(6)和連桿(7),下半圓模(4)開口向上且設置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上半圓模(3)開口向下且蓋在下半圓模(4)的頂部,上半圓模(3)與下半圓模(4)之間形成有導向孔(8),上半圓模(3)的頂部設置有方槽(9)且方槽(9)與導向孔(8)連通,曲柄(5)和支撐桿(6)的一端鉸接在油壓機(1)的工作臺上,支撐桿(6)設置在曲柄(5)與下半圓模(4)之間,曲柄(5)的另一端與連桿(7)的一端鉸接,連桿(7)的另一端鉸接在上半圓模(3)上,支撐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桿(7)上,所述的壓頭(2)設置在方槽(9)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斌,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聯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