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真空抽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以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的凸輪與雙曲柄固定連接,雙曲柄分別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相連;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相連分別于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的第一活塞體、第二活塞體相連。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雙曲柄雙連桿機構,通過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同時驅動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使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分別完成進氣、排氣,實現對氣體的輸送作用。通過并聯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能夠產生大的抽氣量;通過串聯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能夠產生大的出口壓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真空抽氣裝置
[0001 ]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真空抽氣裝置。
技術介紹
往復式抽氣裝置,作為一種氣體輸送裝置,通過往復遠動產生容積變化,可在進口產生較高的真空度,完成對氣體的抽吸作用,但其抽氣量較小,出口產生的壓力較低。在一些使用往復式真空抽氣裝置的場合往往需要其能夠工作在可變的工況下,在一些工況需要其具有大的抽氣量,在一些工況需要其在出口能產生大的壓力,為解決該問題需要設計一種可以滿足這一要求的真空抽氣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通過改變真空抽氣裝置的驅動機構來實現。實現上述并聯式真空抽氣裝置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真空抽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以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連桿、驅動軸、第二連桿、雙曲柄、凸輪,所述驅動軸與動力源相連,凸輪設置在驅動軸上,所述凸輪與雙曲柄固定連接,雙曲柄分別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相連;所述第一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一出氣口、與第一出氣口相連的第一出氣腔、設在第一出氣口與第一出氣腔之間的第一出氣口單向閥、第一進氣口、與第一進氣口相連的第一進氣腔、位于第一進氣口與第一進氣腔之間的第一進氣口單向閥、位于第一出氣腔與第一進氣腔之間的第一活塞體,所述第一活塞體上設有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第一活塞體與第一連桿相連;所述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二出氣口、與第二出氣口相連的第二出氣腔、位于第二出氣口與第二出氣腔之間的第二出氣口單向閥、第二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相連的第二進氣腔、位于第二進氣口與第二進氣腔之間的第二進氣口單向閥、位于第二出氣腔與第二進氣腔之間的第二活塞體,所述第二活塞體上設有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所述第二活塞體與第二連桿相連。優選地,所述雙曲柄的兩個曲柄之間的角度為90°?180°。優選地,所述雙曲柄的兩個曲柄之間的角度180°,兩個曲柄水平對置。優選地,所述雙曲柄的兩個曲柄之間的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時,兩個曲柄之間呈V型。優選地,還包括用于連接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或連接第一出氣口連接到第二進氣口的管道。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真空抽氣裝置,采用特殊的驅動機構,將兩個獨立的真空抽氣裝置連接起來。驅動機構采用雙曲柄雙連桿機構,通過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同時驅動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雙曲柄雙連桿機構與驅動軸相連,驅動軸與動力源相連接,驅動軸在動力源的作用下,進行旋轉運動,通過雙曲柄的雙連桿機構將驅動軸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的往復運動,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分別帶動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的第一活塞體、第二活塞體做往復運動,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分別完成進氣、排氣,實現對氣體的輸送作用。當要求有大的抽氣量時,通過將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的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管路并聯來實現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的并聯,產生大的抽氣量;當要求有大的出口壓力時,將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的第一出口連接到第二真空抽氣裝置的第二進口,將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串聯,以此來產生大的出口壓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真空抽氣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所述驅動機構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為所述雙曲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圖4為所述雙曲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圖。圖中:1-第一出氣口,2-第一出氣口單向閥,3-第一出氣腔,4-第一活塞體,5-第一進氣腔,6-第一連桿,7-驅動軸,8-第二連桿,9-第二進氣腔,10-第二活塞體,11-第二出氣腔,12-第二出氣口單向閥,13-第二出氣口,14-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5-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6-第一進氣口,17-雙曲柄,18-凸輪,19-第二進氣口,20-第二進氣口單向閥,21-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以及驅動機構。如圖2所示,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連桿6、驅動軸7、第二連桿8、雙曲柄17、凸輪18,所述驅動軸7與動力源相連,凸輪18設置在驅動軸7上,所述凸輪18與雙曲柄17固定連接,雙曲柄17分別與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相連,構成雙連桿結構。動力源帶動驅動軸7進行旋轉運動,驅動軸7上布置凸輪18,通過凸輪18、雙曲柄17以及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將驅動軸7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的往復運動。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的運動具有對稱性。所述雙曲柄17的兩個曲柄之間可采用一定的角度,兩曲柄之間的角度為90°?180°。當角度為180°時,兩個曲柄采用水平對置形式,如圖3所示;當角度大于90°小于180°時,兩個曲柄之間呈V型,如圖4所示。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一出氣口 1,與第一出氣口 I相連的第一出氣腔3,設在第一出氣口 I與第一出氣腔3之間的第一出氣口單向閥2,第一進氣口 16,與第一進氣口 16相連的第一進氣腔5,位于第一進氣口 16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5,位于第一出氣腔3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活塞體4。所述第一活塞體4上設有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4,第一活塞體4與第一連桿6相連。所述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二出氣口 13,與第二出氣口 13相連的第二出氣腔11,位于第二出氣口 13與第二出氣腔11之間的第二出氣口單向閥12,第二進氣口 19,與第二進氣口 19相連的第二進氣腔9,位于第二進氣口 19與第二進氣腔9之間的第二進氣口單向閥20,位于第二出氣腔11與第二進氣腔9之間的第二活塞體10。所述第二活塞體10上設有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21,所述第二活塞體10與第二連桿8相連。當第一連桿6推動第一活塞體4對第一出氣腔3進行壓縮時,第二連桿8帶動第二活塞體10對第二進氣腔9進行壓縮。此時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5打開,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4關閉,第一出氣口單向閥2打開,第一出氣腔3中的氣體從第一出氣口 I排出,同時外部氣體通過第一進氣口 16進入第一進氣腔5 ;第二進氣口單向閥20關閉,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21打開,第二出氣口單向閥12關閉,第二進氣腔9氣體通過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21進入第二出氣腔11。當第一連桿6帶動第一活塞體4對第一進氣腔5進行壓縮時,第二連桿8帶動第二活塞體10對第二出氣腔11進行壓縮。此時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5關閉,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4打開,第一出氣口單向閥2關閉,第一進氣腔5氣體通過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5進入第一出氣腔3 ;第二進氣口單向閥20打開,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21關閉,第二出氣口單向閥12打開,第二出氣腔11中的氣體從第二出氣口 13排出,同時外部氣體通過第二進氣口 19進入第二進氣腔9。驅動軸7旋轉一周,帶動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同時進行往復運動一次,兩個真空抽氣裝置各完成一次進氣和排氣。為實現大抽氣量將第一進氣口 16與第二進氣口 19并聯,第一出氣口 I與第二出氣口 19并聯,從而將第一真空抽氣裝置與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并聯起來產生大的抽氣量。為實現大的出口壓力將第一出氣口 I連接到第二進氣口 19,第一進氣口 16與進口管路相連,第二出氣口 19與出口管路相連,從而將第一真空抽氣裝置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抽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以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連桿(6)、驅動軸(7)、第二連桿(8)、雙曲柄(17)、凸輪(18),所述驅動軸(7)與動力源相連,凸輪(18)設置在驅動軸(7)上,所述凸輪(18)與雙曲柄(17)固定連接,雙曲柄(17)分別與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相連;所述第一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一出氣口(1)、與第一出氣口(1)相連的第一出氣腔(3)、設在第一出氣口(1)與第一出氣腔(3)之間的第一出氣口單向閥(2)、第一進氣口(16)、與第一進氣口(16)相連的第一進氣腔(5)、位于第一進氣口(16)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5)、位于第一出氣腔(3)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活塞體(4),所述第一活塞體(4)上設有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4),第一活塞體(4)與第一連桿(6)相連;所述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二出氣口(13)、與第二出氣口(13)相連的第二出氣腔(11)、位于第二出氣口(13)與第二出氣腔(11)之間的第二出氣口單向閥(12)、第二進氣口(19)、與第二進氣口(19)相連的第二進氣腔(9)、位于第二進氣口(19)與第二進氣腔(9)之間的第二進氣口單向閥(20)、位于第二出氣腔(11)與第二進氣腔(9)之間的第二活塞體(10),所述第二活塞體(10)上設有第二腔體單向連通閥(21),所述第二活塞體(10)與第二連桿(8)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真空抽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真空抽氣裝置、第二真空抽氣裝置以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連桿(6)、驅動軸(7)、第二連桿(8)、雙曲柄(17)、凸輪(18),所述驅動軸(7)與動力源相連,凸輪(18)設置在驅動軸(7)上,所述凸輪(18)與雙曲柄(17)固定連接,雙曲柄(17)分別與第一連桿(6)和第二連桿(8)相連;所述第一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一出氣口(1)、與第一出氣口(1)相連的第一出氣腔(3)、設在第一出氣口(1)與第一出氣腔⑶之間的第一出氣口單向閥(2)、第一進氣口(16)、與第一進氣口(16)相連的第一進氣腔(5)、位于第一進氣口(16)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進氣口單向閥(15)、位于第一出氣腔(3)與第一進氣腔(5)之間的第一活塞體(4),所述第一活塞體(4)上設有第一腔體單向連通閥(14),第一活塞體(4)與第一連桿(6)相連;所述第二真空抽氣裝置包括第二出氣口(13)、與第二出氣口(13)相連的第二出氣腔(11)、位于第二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秀禮,付強,朱榮生,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