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包括主框架、活動框架、液壓缸、主動輥、第一皮帶輥、第二皮帶輥、第三皮帶輥以及皮帶,主動輥設于主框架的右側,第三皮帶輥設于主框架的下側,第一皮帶輥設于活動框架的左側,第二皮帶輥設于活動框架的下側,液壓缸一端固定于活動框架上,另一端固定于主框架上,主框架上設有滑道,活動框架上設有滾輪,滾輪可于滑道內滑動,主動輥通過皮帶依次帶動第三皮帶輥、第二皮帶輥和第一皮帶輥轉動。液壓缸可帶動活動框架在滑道內運動,從而改變第一皮帶輥轉動和主動輥之間的距離,繼而改變兩者之間皮帶的長度,使得不同外徑的卷鋼均可卷取帶鋼。(*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帶鋼穿帶輔助裝置
[0001 ] 本技術涉及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應用于帶鋼精整及處理機組生產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在帶鋼精整及處理生產線中,為了使帶鋼能順利地進入卷取機皮帶助卷器,常采用過渡導板臺或者皮帶輸送裝置來實現這個功能。但是一般的導板臺只能托住帶鋼,借助后方的夾送輥將帶鋼往前夾送,但是對于薄帶鋼且輸送距離遠,就相對比較困難;使用皮帶,一般不能伸縮,結構空間受限,也只能滿足一個功能的需要,卷取的鋼卷外徑不一,在需要甩尾的情況下,不伸縮的皮帶輸送裝置或導板臺應用受限。且皮帶一般使用橡膠材質,時間久了會松弛,容易跑偏,從而帶鋼也會隨著跑偏,卷出來的鋼卷會不齊。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的帶鋼穿帶輔助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可適用于不同外徑的鋼卷的帶鋼穿帶輔助裝置。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包括主框架、活動框架、液壓缸、主動輥、第一皮帶輥、第二皮帶輥、第三皮帶輥以及皮帶,所述主動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右側,所述第三皮帶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下側,所述第一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左側,所述第二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下側,所述液壓缸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動框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主框架上設有滑道,所述活動框架上設有滾輪,所述滾輪可于所述滑道內滑動,所述主動輥通過所述皮帶依次帶動所述第三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和所述第一皮帶棍轉動。進一步地,所述主框架上設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兩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以及所述第三皮帶輥上均設有凹槽,所述皮帶上設有導條,所述導條位于所述凹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凹槽呈梯形結構,所述導條呈倒置的梯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主動輥和所述第一皮帶輥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帶輥的外側設有鋼卷,所述主動輥的外側設有轉向輥。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液壓缸可帶動所述活動框架在所述滑道內運動,從而改變所述第一皮帶輥轉動和所述主動輥之間的距離,繼而改變兩者之間皮帶的長度,使得不同外徑的卷鋼均可卷取帶鋼。2、所述第一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以及所述第三皮帶輥上均設有凹槽,所述皮帶上設有導條,所述導條位于所述凹槽內,從而限制了皮帶的偏移,防止皮帶跑偏。 【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帶鋼穿帶輔助裝置的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帶鋼穿帶輔助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皮帶的導條與第一皮帶輥的凹槽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3,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包括主框架1、活動框架2、液壓缸7、主動輥6、第一皮帶輥4、第二皮帶輥5、第三皮帶輥3以及皮帶8。如圖1-圖3,所述主動輥6與所述第三皮帶輥3設于所述主框架I,其中所述主動輥6設于所述主框架I的右側;所述第三皮帶輥3設于所述主框架I的下側,所述主動輥6的外側還設有轉向輥,即所述主動輥6的右側設有轉向輥9,用于傳輸帶鋼。所述主框架I上設有滑道(未圖示),所述活動框架2上設有滾輪(未圖示),所述滾輪可于所述滑道內滑動。[0021 ] 如圖1-圖3,所述第一皮帶輥4與所述第二皮帶輥5設于所述活動框架2,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皮帶輥4設于所述活動框架2的左側;所述第二皮帶輥5設于所述活動框架2的下側。所述第一皮帶輥4的外側設有鋼卷(未圖示),即所述第一皮帶輥4的左側設有鋼卷,用于卷取帶鋼。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動輥6和所述第一皮帶輥4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從而保證了帶鋼可于水平方向上移動。所述主動輥6通過所述皮帶8依次帶動所述第三皮帶輥3、所述第二皮帶輥5和所述第一皮帶輥4轉動,即所述皮帶8從所述主動輥6出發,依次連接所述第三皮帶輥3、第二皮帶輥5以及所述第一皮帶輥4,最終回到所述主動輥6上,完成一個循環,當工作時,所述皮帶8進行周而復始的轉動,從而不停的帶動帶鋼運動,從而進行卷鋼工作。如圖1-圖3,所述液壓缸7 —端固定于所述活動框架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框架I上,所述液壓缸7可帶動所述活動框架2于水平方向上運動,即所述液壓缸7工作時,帶動所述活動框架2的滾輪于所述滑道內運動,所述第一皮帶輥4與所述第二皮帶輥5也一起運動,在此同時,所述皮帶8 —直處于繃緊的狀態,從而改變所述第一皮帶輥4轉動和所述主動輥6之間的距離,繼而改變兩者之間皮帶8的長度,使得不同外徑的卷鋼均可卷取帶鋼。如圖1-圖3,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框架I上設有電磁鐵10,所述電磁鐵10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7的兩側。當所述電磁鐵10通電后,帶鋼被吸附在所述皮帶8表面,隨著皮帶8運動,帶鋼也往前移動,當帶鋼運行一定長度后,電磁鐵10斷電,帶鋼不在吸附于皮帶8,從而完成鋼卷的卷鋼工作。如圖1-圖3,所述第一皮帶輥4、所述第二皮帶輥5以及所述第三皮帶輥3上均設有凹槽41,所述皮帶8上設有導條81,上述凹槽41與導條81均相同,所述導條81位于所述凹槽41內,從而限制了皮帶8的偏移,防止皮帶跑偏。所述凹槽41是在所述第一皮帶輥4、所述第二皮帶輥5以及所述第三皮帶輥3的軸頭上開槽實現的,工藝簡單,便于加工,節省成本。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凹槽41呈梯形結構,所述導條81呈倒置的梯形結構,因此所述導條81可與所述凹槽41很好的配合,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凹槽41和所述導條81的形狀也可以為其它結構,只需要滿足兩者相互配合,保證皮帶不會發生偏移即可。所述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液壓缸可帶動所述活動框架在所述滑道內運動,從而改變所述第一皮帶輥轉動和所述主動輥之間的距離,繼而改變兩者之間皮帶的長度,使得不同外徑的卷鋼均可卷取帶鋼。2、所述第一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以及所述第三皮帶輥上均設有凹槽,所述皮帶上設有導條,所述導條位于所述凹槽內,從而限制了皮帶的偏移,防止皮帶跑偏。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活動框架、液壓缸、主動輥、第一皮帶輥、第二皮帶輥、第三皮帶輥以及皮帶,所述主動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右側,所述第三皮帶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下側,所述第一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左側,所述第二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下側,所述液壓缸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動框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主框架上設有滑道,所述活動框架上設有滾輪,所述滾輪可于所述滑道內滑動,所述主動輥通過所述皮帶依次帶動所述第三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和所述第一皮帶輥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活動框架、液壓缸、主動輥、第一皮帶輥、第二皮帶輥、第三皮帶輥以及皮帶,所述主動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右側,所述第三皮帶輥設于所述主框架的下側,所述第一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左側,所述第二皮帶輥設于所述活動框架的下側,所述液壓缸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動框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主框架上設有滑道,所述活動框架上設有滾輪,所述滾輪可于所述滑道內滑動,所述主動輥通過所述皮帶依次帶動所述第三皮帶輥、所述第二皮帶輥和所述第一皮帶棍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鋼穿帶輔助裝置,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尤敏,況群意,胡立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