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為腔式結構且通過隔板分割為上下兩個腔室,所述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隔板底端面上的連接口聯通,下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進口端,進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放布棍,與所述進口端相對的上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出口端,出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收布棍,所述箱體的頂端面上設置有頂蓋;下腔室內設置有若干布棍,布棍分別位于進口端處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過所述連接口與下腔室聯通,連接口的正上方設置有布棍,布棍的安裝高度與出口端的安裝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內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組加熱器件,加熱器件的安裝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與出口端之間。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設備占用面積小,上漿均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為腔式結構且通過隔板分割為上下兩個腔室,所述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隔板底端面上的連接口聯通,下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進口端,進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放布棍,與所述進口端相對的上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出口端,出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收布棍,所述箱體的頂端面上設置有頂蓋;下腔室內設置有若干布棍,布棍分別位于進口端處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過所述連接口與下腔室聯通,連接口的正上方設置有布棍,布棍的安裝高度與出口端的安裝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內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組加熱器件,加熱器件的安裝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與出口端之間。本專利技術的設備占用面積小,上漿均勻。【專利說明】一種新型上漿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機械
,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于織物上漿的上漿裝置。
技術介紹
:上漿是指織物浸涂漿液并烘干以獲得手感厚實和硬挺效果的整理過程。在傳統的印花中,助劑與染料一起混合與漿料中形成色漿,一起印到紡織品面料上的。而對于數碼印花來說,因漿料顆粒較大以及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因而不能與染料一起混合從打印頭的噴嘴中噴出。因此,面料需要預先進行上漿處理后才能在數碼印花機上打印圖案。中國專利CN203373543U公開了一種紡織品上漿裝置,見圖1所示,包括用于面料3收放的收卷輥筒8和放卷輥筒2,收卷輥筒8和放卷輥筒2間還依次連接有上漿系統和烘干系統,上漿系統包括箱體18、上漿輥筒4、壓緊輥筒6,離心泵16、儲漿罐014以及傳感器020,烘干系統包括烘干箱012和位于箱體012內部的輔助棍筒010,這種上漿設備存在設備占地面積大,上漿不均勻的缺點。因此,為了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其設備占用面積小,上漿均勻,上漿質量好。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為腔式結構且通過隔板分割為上下兩個腔室,所述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隔板底端面上的連接口聯通,所述下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進口端,進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放布棍,與所述進口端相對的上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一側設置有收布棍,所述箱體的頂端面上設置有頂蓋;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若干布棍,所述布棍分別位于進口端處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過所述連接口與下腔室聯通,連接口的正上方設置有布棍,所述布棍的安裝高度與出口端的安裝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內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組加熱器件,所述加熱器件的安裝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與出口端之間。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頂蓋通過轉軸鉸接在箱體的頂端面上,所述頂蓋分為漿室蓋和烘干室蓋,所述漿室蓋和烘干室蓋套設在轉軸上并繞著轉軸做一定角度的旋轉。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漿室蓋和烘干室蓋的頂端面上設置有矩形凹槽。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漿室蓋和烘干室蓋的旋轉角度為0°?9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轉軸通過轉軸座設置在箱體的頂端面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垂直于隔板的底端面且通過連接口中心線的平面與最接近收布棍的布棍相切設置。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收布棍與放布棍設置在同一高度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烘干設備設置在上漿設備的上方,即箱體的下腔室布置有上漿設備,在下腔室上方的上腔室布置有烘干設備,充分的利用空間,減少了設備的占用面積,且布料通過放布棍及布棍浸入到漿液中,上漿充分且均勻,提高了布料的上漿質量。【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正面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剖面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部分分解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箱體;11、漿室蓋;12、烘干室蓋;13、轉軸;14、出口端;15、進口端;20、收布棍;30、放布棍;40、布棍;50、隔板;51、連接口 ;52、加熱器件。【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本實施例中提到的“上方”、“下方”、“頂部”、“底部”等描述是按照通常的意義而定義的,比如,參考重力的方向定義,重力的方向是下方,相反的方向是上方,類似地在上方的是頂部或者頂端,在下方的是底部或底端,也僅為便于敘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也當視為本專利技術可實施的范疇。見圖2至6所示,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包括由箱體10、漿室蓋11、烘干室蓋12、轉軸13、出口端14、進口端15、收布棍20、放布棍30、布棍40、隔板50、連接口 51、加熱器件52組成;所述箱體10為腔式結構且通過隔板50分割為上下兩個腔室,位于箱體10中下部的為下腔室,位于箱體10中上部的為上腔室,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漿液,所述漿液的高度不高于隔板50底端面的高度,上腔室內設置有加熱器件52,通過加熱器件52對布料進行烘干。所述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隔板50底端面上的連接口 51聯通,所述下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進口端15,進口端15的一側設置有放布棍30,與所述進口端15相對的上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出口端14,所述出口端14的一側設置有收布棍20,所述收布棍20與放布棍30設置在同一安裝高度上。箱體10的頂端面上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通過轉軸13鉸接在箱體10的頂端面上,轉軸13通過轉軸座設置在箱體10的頂端面上;所述頂蓋分為漿室蓋11和烘干室蓋12,所述漿室蓋11和烘干室蓋12套設在轉軸13上并繞著轉軸13做一定角度的旋轉,所述漿室蓋11和烘干室蓋12的旋轉角度為0°?90°,通過在箱體10上設置頂蓋一方面可以防止車間內的灰塵及顆粒掉入用于上漿的漿液中,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布料的烘干效率;另外,在漿室蓋11和烘干室蓋12的頂端面上設置有矩形凹槽,凹槽的設置是為了方便工人開合頂蓋,當下腔室內的漿液用完時,可以拉開漿室蓋11,為下腔室注入漿液,提高了操作的舒適度;這種將頂蓋分為漿室蓋11和烘干室蓋12的設計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為開合漿室蓋11而影響到烘干的效率,兩者互不影響。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若干布棍40,所述布棍40分別位于進口端15處及下腔室的底部,垂直于隔板50的底端面且通過連接口 51中心線的平面與最接近收布棍20的布棍40相切設置,這樣的設置可以使布料垂直的通過連接口 51,使得布料上多余的漿液滴落回下腔室中,節約漿液。上腔室通過所述連接口 51與下腔室聯通,連接口 51的正上方設置有布棍40,所述布棍40的安裝高度與出口端14的安裝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內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組加熱器件52,所述加熱器件52的安裝高度位于隔板50的底端面與出口端14之間。工作原理:工作時,布料通過放布棍30和布棍40進入到下腔室中浸泡漿液,通過下腔室中的布棍40和隔板50上的連接口 51將上漿好的布料往上運送至上腔室,布料通過設置在上腔室側壁上的加熱器件52進行烘干,最后通過布棍40將布料送出上腔室,由收布棍20將布料收起。所述實施例用以例示性說明本專利技術,而非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上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10),所述箱體(10)為腔式結構且通過隔板(50)分割為上下兩個腔室,所述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隔板(50)底端面上的連接口(51)聯通,所述下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進口端(15),進口端(15)的一側設置有放布棍(30),與所述進口端(15)相對的上腔室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出口端(14),所述出口端(14)的一側設置有收布棍(20),所述箱體(10)的頂端面上設置有頂蓋;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若干布棍(40),所述布棍(40)分別位于進口端(15)處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過所述連接口(51)與下腔室聯通,連接口(51)的正上方設置有布棍(40),所述布棍(40)的安裝高度與出口端(14)的安裝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內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組加熱器件(52),所述加熱器件(52)的安裝高度位于隔板(50)的底端面與出口端(14)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永強,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申祥絲織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