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0316195 閱讀: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3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一油缸組件,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上隨所述轉軸本體一同轉動,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徑向通孔;所述油缸組件設置有容納液體的腔體;一槳葉式離合器,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上匹配所述第二徑向通孔的位置處,所述槳葉式離合器包括復數個槳葉通過復數個預定倔強系數的復位彈簧連接于復數個槳葉控制座上,所述槳葉控制座可活動的連接于離心盤上,所述離心盤設置有聯通所述第二徑向通孔與所述槳葉控制座的油道。通過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實施,可以獲得以下技術效果:可在槳葉式自動離合軸預設轉速未達到時提前使離合單元結合;使槳葉式自動離合軸使用更靈活;結構簡單易于實施。(*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
    本技術屬于一種機械零件,尤其涉及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
    技術介紹
    槳葉式自動離合軸是離合器的一種,用于當動力輸出軸的轉速達到預設值時使離合單元結合,當動力輸出軸的轉速低于預設值時使離合單元分離。現有的槳葉式自動離合軸的結合與分離的轉速控制都是通過預定倔強系數的彈簧實現的,一旦彈簧的倔強系數被確定,則在使用時無法施加干預,令槳葉式自動離合軸無法靈活的適應各種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的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于工作時施加額外的干預的槳葉式自動離合軸。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其中,包括:—轉軸本體,所述轉軸本體設有中心孔,所述轉軸本體上預定位置環設有復數個第一徑向通孔,所述第一徑向通孔與所述中心孔聯通;所述轉軸本體上第二預定位置處環設有第二徑向通孔,所述第二徑向通孔與所述中心孔聯通,所述中心孔的兩端分別通過堵頭封閉;一油缸組件,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上隨所述轉軸本體一同轉動,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徑向通孔;所述油缸組件設置有容納液體的腔體,所述腔體設有環形開口與所述第一徑向通孔聯通;所述腔體內設有一環形的活塞元件;所述活塞元件設有一環形的凸起伸出所述油缸組件;一槳葉式離合器,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上匹配所述第二徑向通孔的位置處,所述槳葉式離合器包括復數個槳葉通過復數預定倔強系數的復位彈簧連接于復數個槳葉控制座上,所述槳葉控制座可活動的連接于離心盤上,所述離心盤設置有聯通所述第二徑向通孔與所述槳葉控制座的油道,所述槳葉控制座受所述油道中液體推動時強制所述槳葉展開,所述槳葉控制座復位時不干涉所述槳葉。本技術的另一方面,還包括一與所述轉軸本體分離的撥叉,所述撥叉與所述凸起匹配,用以推動所述凸起。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所述槳葉設置有2-4個。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所述槳葉控制座設有彈性復位元件。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徑向通孔兩側分別環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分別嵌設有O型環,所述油缸組件與所述轉軸本體之間通過所述O型環密封。通過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實施,可以獲得以下技術效果:1,可在槳葉式自動離合軸預設轉速未達到時提前使離合單元結合;2,使槳葉式自動離合軸使用更靈活;3,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槳葉式自動離合軸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槳葉式離合器處于分離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槳葉式離合器在槳葉控制座42控制下處于結合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在與本技術的技術目的無沖突的前提下,下文中提到的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口 ο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其中,包括:一轉軸本體1,轉軸本體I設有中心孔10,轉軸本體上預定位置環設有復數個第一徑向通孔11,第一徑向通孔11與中心孔10聯通;轉軸本體I上第二預定位置處環設有第二徑向通孔12,第二徑向通孔12與中心孔10聯通,中心孔10的兩端分別通過堵頭101封閉;一油缸組件2,套設于轉軸本體I上隨轉軸本體I 一同轉動,并且位置匹配第一徑向通孔11 ;油缸組件2設置有容納液體的腔體21,腔體21設有環形開口 211與第一徑向通孔11聯通;腔體21內設有一環形的活塞元件212 ;活塞元件212設有一環形的凸起213伸出油缸組件2 ;一槳葉式離合器4,套設于轉軸本體I上匹配第二徑向通孔12的位置處,槳葉式離合器4包括復數個槳葉41通過復數個預于定倔強系數的復位彈簧43連接于復數個槳葉控制座42上,槳葉控制座42可活動的連接于離心盤40上,離心盤40設置有聯通第二徑向通孔12與槳葉控制座42的油道401,槳葉控制座42受油道401中液體推動時強制槳葉41展開,槳葉控制座42復位時不干涉槳葉41。上述技術方案中,可通過推動油缸組件2的腔體21中的活塞元件212伸出油缸組件2的凸起213,進而帶動活塞元件212向腔體21內移動,使腔體21內的液體被擠壓后從環形開口 211流入轉軸本體I上的徑向通孔11,進而流入轉軸本體I的中心孔10內,并沿中心孔10流動至第二徑向通孔21,并流入離心盤40的油道401推動槳葉控制座42,使槳葉41展開接觸離合罩44,離合罩44是通過單向軸承連接于轉軸本體I上的。槳葉式離合器為現有技術,其工作原理是,槳葉41通過復位彈簧43連接于離心盤40上,離心盤40連接于轉軸本體I上并隨轉軸本體I轉動,離心盤40的轉速未達到預設值時槳葉41在復位彈簧43的作用下處于收縮狀態,因此槳葉41不接觸離合罩44,離合器處于分離狀態。當離心盤40的轉速達到預設轉速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槳葉41克服復位彈簧43的作用向外展開,接觸離合罩44,使離合器處于結合狀態。本技術通過增加液壓控制的槳葉控制座42,使離心盤40未達預定轉速時可通過額外的控制使槳葉41提前打開,由于槳葉控制座42復位時不干涉槳葉41,因此當槳葉控制座42復位時,槳葉41又恢復到接受復位彈簧43和離心盤40的離心力聯合作用的自動離合狀態。在一較優的實施方式中,槳葉控制座42可設置彈性復位元件421。當作用于凸起213的推力消失時,槳葉控制座42的彈性復位元件421使槳葉控制座42復位,進而使液體由油道401,第二徑向通孔12沿轉軸本體I的中心孔10,第一徑向通孔11,和油缸組件2的環形開口 211回流入腔體21內,推動活塞元件212復位。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槳葉41可設置2-4個。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腔體21中的液體可以是液壓油。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還包括一與轉軸本體I分離的撥叉3,撥叉3與凸起213匹配,用以推動凸起213。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實施時可施加一作用力于撥叉3,使撥叉3推動凸起213,進而推動活塞元件212。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第一徑向通孔11兩側分別環設有凹槽13,凹槽13內分別嵌設有O型環14,油缸組件2與轉軸本體I之間通過O型環14密封。上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的部分體現,并不能涵蓋本技術的全部,在上述實施例以及附圖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可獲得更多的實施方式,因此這些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獲得的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轉軸本體(1),所述轉軸本體(1)設有中心孔(10),所述轉軸本體上預定位置環設有復數個第一徑向通孔(11),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與所述中心孔(10)聯通;所述轉軸本體(1)上第二預定位置處環設有第二徑向通孔(12),所述第二徑向通孔(12)與所述中心孔(10)聯通,所述中心孔(10)的兩端分別通過堵頭(101)封閉;一油缸組件(2),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1)上隨所述轉軸本體(1)一同轉動,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所述油缸組件(2)設置有容納液體的腔體(21),所述腔體(21)設有環形開口(211)與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聯通;所述腔體(21)內設有一環形的活塞元件(212);所述活塞元件(212)設有一環形的凸起(213)伸出所述油缸組件(2);一槳葉式離合器(4),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1)上匹配所述第二徑向通孔(12)的位置處,所述槳葉式離合器(4)包括復數個槳葉(41)通過復數個預定倔強系數的復位彈簧連接于復數個槳葉控制座(42)上,所述槳葉控制座(42)可活動的連接于離心盤(40)上,所述離心盤(40)設置有聯通所述第二徑向通孔(12)與所述槳葉控制座(42)的油道(401),所述槳葉控制座(42)受所述油道(401)中液體推動時強制所述槳葉(41)展開,所述槳葉控制座(42)復位時不干涉所述槳葉(4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槳葉式自動離合軸,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轉軸本體(I ),所述轉軸本體(I)設有中心孔(10),所述轉軸本體上預定位置環設有復數個第一徑向通孔(11),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與所述中心孔(10)聯通;所述轉軸本體(I)上第二預定位置處環設有第二徑向通孔(12),所述第二徑向通孔(12)與所述中心孔(10)聯通,所述中心孔(10)的兩端分別通過堵頭(101)封閉; 一油缸組件(2 ),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I)上隨所述轉軸本體(I) 一同轉動,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 所述油缸組件(2)設置有容納液體的腔體(21),所述腔體(21)設有環形開口(211)與所述第一徑向通孔(11)聯通; 所述腔體(21)內設有一環形的活塞元件(212);所述活塞元件(212)設有一環形的凸起(213)伸出所述油缸組件(2); 一槳葉式離合器(4),套設于所述轉軸本體(I)上匹配所述第二徑向通孔(12)的位置處,所述槳葉式離合器(4)包括復數個槳葉(41)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建杰董國柱毛財德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捷成軸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 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