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養生壺蓋、養生壺及養生壺蓋的使用方法,該養生壺蓋,包括壺蓋、濾網和濾網蓋,所述壺蓋上設有一圓孔,所述濾網穿過所述圓孔伸入壺體內,并固定于壺蓋的圓孔內,所述濾網蓋蓋在濾網上,并與壺蓋旋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壺蓋上設有一圓孔,將濾網穿過壺蓋的圓孔伸入壺體內,置于壺蓋的圓孔上,并將濾網蓋與壺蓋旋接,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濾網添加食材,或只需要打開濾網蓋,直接將需要添加的食材放入濾網中,然后重新將濾網蓋旋入就可以繼續煲煮食物。從而避免了使用者在煲煮食物過程中添加食材時,因必須將壺蓋打開才能添加食材被燙傷的危險,具有安全、實用、使用方便、成本低,可靠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養生壺,特別涉及一種養生壺蓋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養生壺,其壺蓋的結構都是采用將濾網直接卡接或旋接在壺蓋上,在使用濾網煲煮食物時,必須先將壺蓋從養生壺體上取出,然后再將壺蓋上的濾網取下裝上要煲煮的食物,再將裝有食物的濾網重新安裝在壺蓋上,然后再將壺蓋蓋回養生壺體上,這樣給消費者的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在煲煮食物的過程中,若需要添加或更換所煲煮的食材,由于養生壺還處在煲煮過程中,壺蓋上連接的濾網處于高溫狀態,在取出濾網的過程中,極為容易燙傷消費者,給消費者帶來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為此,現在急需一種使用更為簡單、安全的養生壺。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方便取出濾網更換和添加食材又能保證安全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養生壺蓋,包括壺蓋、濾網和濾網蓋,所述壺蓋上設有一圓孔,所述濾網穿過所述圓孔伸入壺體內,并固定于壺蓋的圓孔內,所述濾網蓋蓋在濾網上,并與壺蓋旋接。本專利技術所述壺蓋為帶有邊緣的下開口圓筒形結構,其圓筒形外端面設有與壺體上口部緊密連接的密封圈,所述壺蓋的圓孔設置在壺蓋的圓心位置,所述壺蓋的圓孔中部設有濾網的定位凹、旋接卡位,底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凸臺。本專利技術所述濾網為上部開口圓筒形結構,其上部開口處設有凸緣,所述凸緣上設有手柄,手柄上設有感溫變色涂層。本專利技術所述濾網的凸緣與凸臺相適配,所述手柄與定位凹在對應位置適配。本專利技術所述濾網蓋上表面設置有提手、下表面設與壺蓋的圓孔配合的圓形垂直的下緣,所述下緣外端面上設有與壺蓋的圓孔連接的旋接凸臺。本專利技術所述旋接凸臺與所述旋接卡位在對應位置相適配。本專利技術的養生壺包括壺體和底座,所述養生壺還包括養生壺蓋,所述養生壺蓋蓋在壺體的上口部與其密封連接。本專利技術養生壺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壺體放在所述底座上;第二步,將所述壺蓋壓蓋在所述壺體的口部上;第三步,將所述濾網穿過所述壺蓋的圓孔并伸入壺體內,所述手柄對準所述壺蓋上的定位凹位置插入定位;第四步,將濾網蓋的旋接凸臺對準壺蓋圓孔內的旋接卡位旋入壺蓋的圓孔內定位。本專利技術又一種養生壺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壺體放在所述底座上;第二步,將所述壺蓋壓蓋在壺體所述的口部上;第三步,將濾網蓋的旋接凸臺對準壺蓋圓孔內的旋接卡位旋入壺蓋的圓孔內定位。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壺蓋上設有一圓孔,將濾網穿過壺蓋的圓孔伸入壺體內,置于壺蓋的圓孔上,并將濾網蓋與壺蓋旋接,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濾網添加食材,或只需要打開濾網蓋,直接將需要添加的食材放入濾網中,然后重新將濾網蓋旋入就可以繼續煲煮食物。從而避免了使用者在煲煮食物過程中添加食材時,因必須將壺蓋打開才能添加食材被燙傷的危險,本專利技術具有安全、實用、使用方便、成本低,可靠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養生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零件分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養生壺蓋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圖3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養生壺蓋,包括壺蓋1、濾網2和濾網蓋3,所述的壺蓋I上設有一圓孔11,所述濾網2穿過所述圓孔11伸入壺體4內,并固定于壺蓋I的圓孔11上,所述濾網蓋3蓋在濾網2上,并與壺蓋I旋接。其中,壺蓋I為帶有邊緣的下開口圓筒形結構,其圓筒形外端面設有與壺體4上口部緊密連接的密封圈15,所述壺蓋I的圓孔11設置在壺蓋I的圓心位置,所述壺蓋I的圓孔11中部設有濾網2的定位凹12、旋接卡位13,底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凸臺14。所述濾網2為上部開口圓筒形結構,其上部開口處設有凸緣22,所述凸緣22上設有手柄21,手柄21上設有感溫變色涂層,當溫度升高至50度以上時,感溫變色涂層會呈現紅色,從而進一步起到警示作用,感溫變色涂層的材料可采用現有的感溫變色材料,例如CN103396730A公開的一種感溫涂料。所述濾網2的所述凸緣22與壺蓋I上的凸臺14適配,所述濾網2上的手柄21與所述壺蓋I上的定位凹12在對應位置適配。所述濾網蓋3上表面設置有提手31、下表面設有與壺蓋I的圓孔11配合的圓形垂直的下緣33,所述下緣33外端面上設有與壺蓋I的圓孔11連接的旋接凸臺32。所述旋接凸臺32與所述旋接卡位13在對應位置適配。本專利技術的養生壺包括壺體4、底座5,還包括上述的養生壺蓋,所述養生壺蓋蓋在壺體4的上口部與其密封連接。本專利技術養生壺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壺體4放在所述底座5上;第二步,將所述壺蓋I壓蓋在所述壺體4的口部41上;第三步,將所述濾網2穿過所述壺蓋I的圓孔11伸入壺體4內,所述手柄21對準所述壺蓋I上的所述定位凹12位置插入定位;第四步,將濾網蓋3的旋接凸臺32對準壺蓋I圓孔11內的旋接卡位13旋入壺蓋I的圓孔11內定位。本專利技術養生壺蓋的又一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壺體4放在所述底座5上;第二步,將所述壺蓋I壓蓋在壺體所述4的口部41上;第三步,將濾網蓋3的旋接凸臺32對準壺蓋I圓孔11內的旋接卡位13旋入壺蓋I的圓孔11內定位。下面是養生壺蓋和養生壺的使用過程:首先,將底座5插上電源,在養生壺裝入適量的水,然后蓋上壺蓋I,將準備的食材放入濾網2中,將濾網2對準壺蓋I上的圓孔11插入,使濾網2伸入到壺體4的容器內,再將濾網2上的手柄21對準壺蓋I上圓孔11內的定位凹12插入,然后,將濾網蓋3的旋接凸臺32對準壺蓋I的圓孔11內的旋接卡位13旋入壺蓋I的圓孔11內定位,這時,選擇底座5上的“功能鍵”51,按一下“啟動/停止”鍵,養生壺開始加熱煲煮食物。當中途需要在養生壺中添加食物時,可以旋出濾網蓋3,然后手捏住濾網2上的手柄21提起,將需要添加的食物放入濾網2中,再將濾網2重新插入壺蓋I的圓孔I內,將濾網2上的手柄21對準壺蓋I的圓孔11內的定位凹12插入,再將濾網蓋3上的旋接凸臺32對準壺蓋I的圓孔11內的旋接卡位13旋入壺蓋I的圓孔11內,這樣養生壺就可以重新繼續煲煮食物。也可以只打開濾網蓋3,直接將要添加的食材放入濾網2中,然后再旋入濾網蓋3繼續煲煮食物。由于有了這種可以打開蓋的養生壺蓋和可以不打開壺蓋I也能取出濾網2添加食物的養生壺蓋,即可以讓消費者在不打開壺蓋1,方便提起濾網2,進行添加食材或只需將濾網蓋3打開即可直接往濾網2內添加食材,避免了打開整個煲蓋使大量蒸汽攜帶熱量瞬間散發出來燙傷用戶,并可避免熱量流失節約能源,同時也避免了在煲煮食物使用過程中拆下濾網的容易燙傷的危險操作,進一步避免了燙傷用戶安全隱患,具有安全、實用、可靠的優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養生壺蓋,包括壺蓋(1)、濾網(2)和濾網蓋(3),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1)上設有一圓孔(11),所述濾網(2)穿過所述圓孔(11)伸入壺體(4)內,并固定于壺蓋(1)的圓孔(11)內,所述濾網蓋(3)蓋在濾網(2)上,并與壺蓋(1)旋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養生壺蓋,包括壺蓋(I)、濾網(2)和濾網蓋(3),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I)上設有一圓孔(11),所述濾網⑵穿過所述圓孔(11)伸入壺體⑷內,并固定于壺蓋⑴的圓孔(11)內,所述濾網蓋(3)蓋在濾網(2)上,并與壺蓋(I)旋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生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I)為帶有邊緣的下開口圓筒形結構,其圓筒形外端面設有與壺體(4)上口部緊密連接的密封圈(15),所述壺蓋(I)的圓孔(11)設置在壺蓋⑴的圓心位置,所述壺蓋⑴的圓孔(11)中部設有濾網⑵的定位凹(12)、旋接卡位(13),底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凸臺(1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養生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2)為上部開口圓筒形結構,其上部開口處設有凸緣(22),所述凸緣(22)上設有手柄(21),手柄(21)上設有感溫變色涂層。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養生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2)的凸緣(22)與凸臺(14)相適配,所述手柄(21)與定位凹(12)在對應位置適配。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養生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蓋(3)上表面設置有提手(31)、下表面設與壺蓋(I)的圓孔(11)配合的圓形垂直的下緣(3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默晗,曹方平,鄒淑斌,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北鼎晶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