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包括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圈(3)、電路板(4)。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由燭焰片、支架、偏置線圈、電路板構成的裝置,其中,燭焰片設有配重墜、永磁體、中孔和支點凸,支架設有臼窩;所述支點凸支撐在所述臼窩中,偏置線圈偏置在燭焰片下端的永磁體的下方,偏置線圈與電路板連接,工作時,電路板提供間隔脈沖電流激勵偏置線圈產生間隔脈沖的磁場,脈動偏置的磁場經永磁體帶動燭焰片搖擺的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與不足,使燭焰片搖曳裝置,達到了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提高裝配效率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飾用電子燈具,具體是指用于電子仿真蠟燭中驅動仿真燭焰片擺動搖曳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
技術介紹
仿真蠟燭中設有驅動燭焰片擺動搖曳的裝置,現有技術如專利號201220295721.6的“一種仿真蠟燭”,采用由電機(動力裝置)帶動設有撥桿的轉盤旋轉撥動由鋼絲(金屬絲)懸掛的燭焰片(反光板)作仿真擺動;該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裝配工序多,裝配效率低;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與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本專利技術采用由燭焰片、支架、偏置線圈、電路板構成的裝置,其中,燭焰片設有配重墜、永磁體、中孔和支點凸,支架設有臼窩;所述支點凸支撐在所述臼窩中,偏置線圈偏置在燭焰片下端的永磁體的下方,偏置線圈與電路板連接,工作時,電路板提供間隔脈沖電流激勵偏置線圈產生間隔脈沖的磁場,脈動偏置的磁場經永磁體帶動燭焰片搖擺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旨在使燭焰片搖曳裝置,達到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提高裝配效率的目的。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包括燭焰片、支架、偏置線圈、電路板,其中:所述的燭焰片為上部設有蠟燭焰炬形凹片狀塑料質構件,燭焰片的下部設有用于平衡上部重量的矩形塊狀的配重墜,所述配重墜的下端設有圓柱形的永磁體,燭焰片的中部的中心設有圓形的通孔稱為中孔,所述中孔的上孔壁處設有向下凸出、圓柱形的凸緣稱為支點凸,所述支點凸的下端為球面形; 所述的支架為俯視呈T字形的塊狀塑料質構件,主視,支架的后部為水平狀的橫梁,所述橫梁的中部設有向前凸出的凸緣稱為凸柱,所述凸柱的上面中心設有球面形的凹槽稱為臼窩; 所述的偏置線圈為圓形扁平螺旋電磁線圈; 所述的電路板為設有將直流電轉換為間隔直流方波脈沖輸出的芯片電路印刷電路板; 支架的所述凸柱懸空穿在燭焰片的所述中孔中,燭焰片的所述支點凸活動支撐在支架的所述臼窩中;偏置線圈與電路板的輸出端連接; 應用連接,燭焰片的上部位于仿真蠟燭的殼體上端中心的上方,燭焰片的中下部懸空在所述殼體上部的內腔中,支架的所述橫梁與所述殼體內腔壁連接,偏置線圈偏置在燭焰片的所述永磁體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內腔壁連接,電路板位于偏置線圈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內腔壁連接,電路板經開關與電池連接。 上述結構表述的方向面分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為面對裝置主視圖的面,后面為與所述前面相對的面。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工作時,電路板將電池提供的直流電轉換為間隔的直流方波脈沖輸出激勵偏置線圈,偏置線圈產生間隔的脈沖磁場,脈動偏置的磁場經永磁體帶動燭焰片發生間歇性的傾斜,由于所述支點凸與所述臼窩的活動支撐,致使燭焰片產生間歇性、恢復平衡的搖擺運動,使得燭焰片的上部在LED燈的照射下形同搖曳的燭焰。 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裝配工序少,且省電,使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裝配效率。 上述,本專利技術采用由燭焰片、支架、偏置線圈、電路板構成的裝置,其中,燭焰片設有配重墜、永磁體、中孔和支點凸,支架設有臼窩;所述支點凸支撐在所述臼窩中,偏置線圈偏置在燭焰片下端的永磁體的下方,偏置線圈與電路板連接,工作時,電路板提供間隔脈沖電流激勵偏置線圈產生間隔脈沖的磁場,脈動偏置的磁場經永磁體帶動燭焰片搖擺的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與不足,所提供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使燭焰片搖曳裝置,達到了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提高裝配效率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位于應用電子仿真蠟燭中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視圖的左視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的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圈3構件的軸測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的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圈3構件相互連接關系的軸測示意圖; 圖5是圖1中A部的引出放大圖; 圖6是圖2中B部的引出放大圖。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任何限制。 圖中:燭焰片1、配重墜11、永磁體12、中孔13、支點凸131、支架2、臼窩21、偏置線圈3、電路板4、殼體01、電池02、開關03、LED燈04。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6,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包括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圈3、電路板4,其中:所述的燭焰片1為上部設有蠟燭焰炬形凹片狀塑料質構件,燭焰片1的下部設有用于平衡上部重量的矩形塊狀的配重墜11,所述配重墜11的下端設有圓柱形的永磁體12,燭焰片1的中部的中心設有圓形的通孔稱為中孔13,所述中孔13的上孔壁處設有向下凸出、圓柱形的凸緣稱為支點凸131,所述支點凸131的下端為球面形; 所述的支架2為俯視呈T字形的塊狀塑料質構件,主視,支架2的后部為水平狀的橫梁,所述橫梁的中部設有向前凸出的凸緣稱為凸柱,所述凸柱的上面中心設有球面形的凹槽稱為臼窩21; 所述的偏置線圈3為圓形扁平螺旋電磁線圈; 所述的電路板4為設有將直流電轉換為間隔直流方波脈沖輸出的芯片電路印刷電路板; 支架2的所述凸柱懸空穿在燭焰片1的所述中孔13中,燭焰片1的所述支點凸131活動支撐在支架2的所述臼窩21中;偏置線圈3與電路板4的輸出端連接; 應用連接,燭焰片1的上部位于仿真蠟燭的殼體01上端中心的上方,燭焰片1的中下部懸空在所述殼體01上部的內腔中,支架2的所述橫梁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偏置線圈3偏置在燭焰片1的所述永磁體12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電路板4位于偏置線圈3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電路板4經開關03與電池02連接。 上述結構表述的方向面分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為面對裝置主視圖的面,后面為與所述前面相對的面。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包括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圈(3)、電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燭焰片(1)為上部設有蠟燭焰炬形凹片狀塑料質構件,燭焰片(1)的下部設有用于平衡上部重量的矩形塊狀的配重墜(11),所述配重墜(11)的下端設有圓柱形的永磁體(12),燭焰片(1)的中部的中心設有圓形的通孔稱為中孔(13),所述中孔(13)的上孔壁處設有向下凸出、圓柱形的凸緣稱為支點凸(131),所述支點凸(131)的下端為球面形;所述的支架(2)為俯視呈T字形的塊狀塑料質構件,主視,支架(2)的后部為水平狀的橫梁,所述橫梁的中部設有向前凸出的凸緣稱為凸柱,所述凸柱的上面中心設有球面形的凹槽稱為臼窩(21);所述的偏置線圈(3)為圓形扁平螺旋電磁線圈;所述的電路板(4)為設有將直流電轉換為間隔直流方波脈沖輸出的芯片電路印刷電路板;支架(2)的所述凸柱懸空穿在燭焰片(1)的所述中孔(13)中,燭焰片(1)的所述支點凸(131)活動支撐在支架(2)的所述臼窩(21)中;偏置線圈(3)與電路板(4)的輸出端連接;應用連接,燭焰片(1)的上部位于仿真蠟燭的殼體(01)上端中心的上方,燭焰片(1)的中下部懸空在所述殼體(01)上部的內腔中,支架(2)的所述橫梁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偏置線圈(3)偏置在燭焰片(1)的所述永磁體(12)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電路板(4)位于偏置線圈(3)的下方且與所述殼體(01)內腔壁連接,電路板(4)經開關(03)與電池(0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子仿真蠟燭的燭焰片搖曳裝置,包括燭焰片(1)、支架(2)、偏置線
圈(3)、電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燭焰片(1)為上部設有蠟燭焰炬形凹片狀
塑料質構件,燭焰片(1)的下部設有用于平衡上部重量的矩形塊狀的配重墜(11),
所述配重墜(11)的下端設有圓柱形的永磁體(12),燭焰片(1)的中部的中心設有圓
形的通孔稱為中孔(13),所述中孔(13)的上孔壁處設有向下凸出、圓柱形的凸緣
稱為支點凸(131),所述支點凸(131)的下端為球面形;
所述的支架(2)為俯視呈T字形的塊狀塑料質構件,主視,支架(2)的后部為
水平狀的橫梁,所述橫梁的中部設有向前凸出的凸緣稱為凸柱,所述凸柱的上
面中心設有球面形的凹槽稱為臼窩(21);
所述的偏置線圈(3)為圓形扁平螺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偉岳,
申請(專利權)人:寧海雙美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