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前后混穿的拖鞋,包括鞋底、鞋面、左導向架和右導向架;左導向架包括位于鞋底頂部上的左前豎桿、左后豎桿和左橫桿;所述鞋面的左端內壁上設有左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左端外壁上設有左刺毛部;當左刺毛部連接左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左端形成一與左橫桿間隙配合的左套管;所述右導向架包括位于鞋底頂部上的右前豎桿、右后豎桿和右橫桿;所述鞋面的右端內壁上設有右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右端外壁上設有右刺毛部;當右刺毛部連接右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右端形成一與右橫桿間隙配合的右套管。該可前后混穿的鞋子,其可以將鞋面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并可防止在鞋底頂部上積聚灰塵,有利于足部健康,滿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日常用品
,具體涉及一種可前后混穿的拖鞋。
技術介紹
日常的拖鞋,由于其鞋面是固定在鞋底的前半部上,所以每只鞋前、后不能穿錯。當人們夜間起床,房間沒有燈光,無法看清拖鞋的前、后跟,穿著拖鞋十分不方便。而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可以前后混穿的拖鞋,其結構是,在鞋底的頂面左右兩端分別各設有一個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滑槽,并且在鞋面的左右兩端分別各設有一與所述滑槽相匹配且一一對應的滑塊,當對應滑塊滑動連接對應滑槽時,鞋面就可以在鞋底的前后兩端移動,實現前后混穿。但是,這樣結構的可前后混穿的鞋子,為了防止鞋面從鞋底上脫落,其滑塊是一般限制在滑槽中不能拆卸,并且滑槽呈凹槽狀結構,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在鞋面上和鞋底的滑槽上積聚灰塵,難以清洗,不利于足部健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前后混穿的鞋子,其可以將鞋面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并可防止在鞋底頂部上積聚灰塵,有利于足部健康。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前后混穿的拖鞋,包括鞋底、鞋面、左導向架和右導向架;所述左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左橫桿;所述左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前端上,所述左后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后端上;所述左橫桿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的頂端;所述鞋面的左端內壁上設有左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左端外壁上設有左刺毛部;所述左圓毛部和左刺毛部分別從鞋面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的后端;當左刺毛部連接左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左端形成一與左橫桿間隙配合的左套管;所述右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右前豎桿和右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右橫桿;所述右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右前端上,所述右后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右后端上;所述右橫桿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右前豎桿和右后豎桿的頂端;所述鞋面的右端內壁上設有右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右端外壁上設有右刺毛部;所述右圓毛部和右刺毛部分別從鞋面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的后端;當右刺毛部連接右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右端形成一與右橫桿間隙配合的右套管。優選地,所述鞋底從上到下依次包括絕緣層、導熱層、加熱層和防水絕熱層;所述絕緣層的頂部上設有濕度傳感器;所述防水絕熱層內設有電源盒;所述濕度傳感器通過所述電源盒電性連接所述加熱層。優選地,所述防水絕熱層的底部還設有若干個防滑凸塊。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可前后混穿的鞋子,其可以將鞋面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并可防止在鞋底頂部上積聚灰塵,有利于足部健康,滿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可前后混穿的鞋子較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鞋底;11、絕緣層;12、導熱層;13、加熱層;14、防水絕熱層;15、濕度傳感器;16、防滑凸塊;2、鞋面;21、左圓毛部;22、左刺毛部;23、左套管;24、右圓毛部;25、右刺毛部;26、右套管;3、左導向架;31、左前豎桿;32、左后豎桿;33、左橫桿;4、右導向架;41、右前豎桿;42、右后豎桿;43、右橫桿。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可前后混穿的拖鞋,包括鞋底1、鞋面2、左導向架3和右導向架4;所述左導向架3包括沿著鞋底1高度方向設置的左前豎桿31和左后豎桿32、以及沿著鞋底1長度方向設置的左橫桿33;所述左前豎桿31的底端固定在鞋底1頂部的左前端上,所述左后豎桿32的底端固定在鞋底1頂部的左后端上;所述左橫桿33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左前豎桿31和左后豎桿32的頂端;所述鞋面2的左端內壁上設有左圓毛部21;所述鞋面2的左端外壁上設有左刺毛部22;所述左圓毛部21和左刺毛部22分別從鞋面2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2的后端;當左刺毛部22連接左圓毛部21時,所述鞋面2的左端形成一與左橫桿33間隙配合的左套管23;所述右導向架4包括沿著鞋底1高度方向設置的右前豎桿41和右后豎桿42、以及沿著鞋底1長度方向設置的右橫桿43;所述右前豎桿41的底端固定在鞋底1頂部的右前端上,所述右后豎桿42的底端固定在鞋底1頂部的右后端上;所述右橫桿43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右前豎桿41和右后豎桿42的頂端;所述鞋面2的右端內壁上設有右圓毛部24;所述鞋面2的右端外壁上設有右刺毛部25;所述右圓毛部24和右刺毛部25分別從鞋面2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2的后端;當右刺毛部25連接右圓毛部24時,所述鞋面2的右端形成一與右橫桿43間隙配合的右套管26。本技術的拖鞋,由于其左套管23和右套管26分別對應與左橫桿33和右橫桿43間隙配合,所以鞋面2就可以沿著左橫桿33和右橫桿43在鞋底1的前、后兩端之間滑動,從而實現該拖鞋可前后穿著的功能。而且,當解除左圓毛部21和左刺毛部22之間的連接以及右圓毛部24和右刺毛部25之間的連接,即可將鞋面2從鞋底1上拆卸下來進行全面清洗,同時,由于用來供左套管23和右套管26分別在其上對應滑動的左橫桿33和右橫桿43分別是對應采用左前豎桿31和左后豎桿32以及右前豎桿41和右后豎桿42分別固定在鞋底1的頂部上,從而使左橫桿33和右橫桿43分別于鞋底1頂部之間隔開一定的間隙,不但清洗方便,而且也防止了灰塵積聚在鞋底1的頂部上,有利于足部健康。為了防止鞋底1上積聚水分,保持足部干爽,防止細菌滋生以確保足部健康,所述鞋底1從上到下依次包括絕緣層11、導熱層12、加熱層13和防水絕熱層14;所述絕緣層11的頂部上設有濕度傳感器15;所述防水絕熱層14內設有電源盒(圖未示);所述濕度傳感器15通過所述電源盒電性連接所述加熱層13。當絕緣層11上有積水時,濕度傳感器15就發送電信號給電源盒,從而使電源盒供電給加熱層13,此時加熱層13工作發熱,并將其產生的熱量傳送給導熱層12,再由導熱層12傳送給絕緣層11,從而將絕緣層11上的積水烘干。為了防止人們滑倒,所述防水絕熱層14的底部還設有若干個防滑凸塊16。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技術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前后混穿的拖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鞋面、左導向架和右導向架;所述左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左橫桿;所述左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前端上,所述左后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后端上;所述左橫桿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的頂端;所述鞋面的左端內壁上設有左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左端外壁上設有左刺毛部;所述左圓毛部和左刺毛部分別從鞋面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的后端;當左刺毛部連接左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左端形成一與左橫桿間隙配合的左套管;所述右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右前豎桿和右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右橫桿;所述右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右前端上,所述右后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右后端上;所述右橫桿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右前豎桿和右后豎桿的頂端;所述鞋面的右端內壁上設有右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右端外壁上設有右刺毛部;所述右圓毛部和右刺毛部分別從鞋面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的后端;當右刺毛部連接右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右端形成一與右橫桿間隙配合的右套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前后混穿的拖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鞋面、左導向架和右導向架;所述左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左橫桿;所述左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前端上,所述左后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左后端上;所述左橫桿的前后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所述左前豎桿和左后豎桿的頂端;所述鞋面的左端內壁上設有左圓毛部;所述鞋面的左端外壁上設有左刺毛部;所述左圓毛部和左刺毛部分別從鞋面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鞋面的后端;當左刺毛部連接左圓毛部時,所述鞋面的左端形成一與左橫桿間隙配合的左套管;所述右導向架包括沿著鞋底高度方向設置的右前豎桿和右后豎桿、以及沿著鞋底長度方向設置的右橫桿;所述右前豎桿的底端固定在鞋底頂部的右前端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錦輝,
申請(專利權)人:邱錦輝,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