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在容器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在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在進水口上活動設置一擋片,擋片的邊緣卡在擋塊內,在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在容器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在所述把手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中心孔內串接一軟繩,軟繩的一端連接到擋片上,軟繩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將整個采集器浸入水下25cm~30cm處,拉動軟繩將擋片從進水口上分離,讓水注入容器內,待瓶滿后,松動軟繩,利用套接在活動把手上的長繩將采集器提出水面,被采集樣品從出水孔處流入采集瓶內,此采集器結構簡潔,方便攜帶。(*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在容器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在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在進水口上活動設置一擋片,擋片的邊緣卡在擋塊內,在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在容器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在所述把手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中心孔內串接一軟繩,軟繩的一端連接到擋片上,軟繩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將整個采集器浸入水下25cm~30cm處,拉動軟繩將擋片從進水口上分離,讓水注入容器內,待瓶滿后,松動軟繩,利用套接在活動把手上的長繩將采集器提出水面,被采集樣品從出水孔處流入采集瓶內,此采集器結構簡潔,方便攜帶。【專利說明】地表水水樣采集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液體樣品的采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不斷的污水都在往河流中進行排放,雖然國家也出臺了大量的整理、整治措施,但還是無法杜絕河流污染事件,這些被污染的河流中不僅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還含有很多油類分子,這樣的污水進入到土壤,滲透進地表水中將會對人類飲用水的質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對人體的機能造成損傷,故對此類污水的處理是現在刻不容緩的問題,而有效的整理、整治需要對癥下藥,先對污染的水源進行采集分析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資源環境與生態科學的研究工作中,調查采樣工作效率的高低與否,主要取決于能否方便、快捷的進行水體樣品的采集,因此方便快捷的水體樣品采集工作是順利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的前提,當前,已經開發研制或正在使用的野外水體樣品采集器,普遍存在結構比較復雜、體積較大不易攜帶等缺點,特別是在不同深度的地下水體樣品的采集工作中,因操作難度較大,大大降低了野外水體樣品采集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攜帶,便于野外水體樣品采集,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地表水水樣采集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在該容器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在該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在該進水口上活動設置一擋片,該擋片的邊緣卡在擋塊內,在所述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在所述容器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在所述把手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該中心孔內串接一軟繩,軟繩的一端連接到擋片上,軟繩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進一步的,為了適合野外采集水體樣品時,能夠從不同深度的水中采集,在所述容器的側壁還設置一活動把手,在該活動把手上系一長繩,可將該采集器深入到水底。進一步的,為了防止擋片從進水口上方滑出,以至于擋片能夠很好的扣合在進水口上,所述擋塊的個數為三個,該三個擋塊沿進水口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更進一步的,所述擋塊的個數為四個,該四個擋塊沿進水口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進一步的,為了對容器中采集到的水體樣品從上方快速的倒出到采集瓶內,所述活動封蓋由兩塊半圓形封蓋組成,該兩塊半圓形封蓋的直邊處串接一轉軸,轉軸的兩端與容器口部轉動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整個采集器浸入水下25cm?30cm處,拉動軟繩將擋片從進水口上分離,讓水注入容器內,待瓶滿后,松動軟繩,利用套接在活動把手上的長繩將采集器提出水面,被采集樣品從出水孔處流入采集瓶內,此采集器結構簡潔,方便攜帶,更有利于野外對水體樣品的采集,其工作效率高。【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帶有軟繩的擋片插入容器底部進水口處的示意圖。圖中:1、容器11、進水口 12、出水孔2、擋塊3、擋片4、半圓形封蓋5、把手51、中心孔6、活動把手7、拉環8、軟繩。【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的描述。如圖1和2所不一種地表水水樣米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I,在該容器I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 11,在該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2,在該進水口 11上活動設置一擋片3,該擋片3的邊緣卡在擋塊2內,在所述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12,在所述容器I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5,在所述把手5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51,該中心孔51內串接一軟繩8,軟繩8的一端連接到擋片3上,軟繩8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7。進一步的,為了適合野外采集水體樣品時,能夠從不同深度的水中采集,在所述容器I的側壁還設置一活動把手6,在該活動把手6上系一長繩,可將該采集器深入到水底。進一步的,為了防止擋片3從進水口 11上方滑出,使擋片3能夠很好的扣合在進水口 11上,所述擋塊2的個數為三個,該三個擋塊2沿進水口 11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更進一步的,所述擋塊2的個數為四個,該四個擋塊2沿進水口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進一步的,為了對容器I中采集到的水體樣品從上方快速的倒出到采集瓶內,所述活動封蓋由兩塊半圓形封蓋4組成,該兩塊半圓形封蓋4的直邊處串接一轉軸,轉軸的兩端與容器口部轉動連接。將整個采集器浸入水下25cm?30cm處,利用整個采集器自身是鐵質的性質,可自行浸入水下,拉動軟繩8將擋片3從進水口 11上分離,讓水自行注入容器I內,待容器內腔水裝滿后,松動軟繩8,利用套接在活動把手6上的長繩將采集器提出水面,在此過程中,兩個半圓形封蓋4由于向上運行受到受壓反作用,可一直封蓋在容器口部,被采集樣品從出水孔12處流入采集瓶內,此采集器結構簡潔,方便攜帶,更有利于野外對水體樣品的采集,其工作效率高。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1),在該容器(I)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11),在該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2),在該進水口(11)上活動設置一擋片(3),該擋片(3)的邊緣卡在擋塊(2)內,在所述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12),在所述容器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5),在所述把手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51),該中心孔內串接一軟繩(8),軟繩的一端連接到擋片(3)上,軟繩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的側壁還設置一活動把手(6),在該活動把手(6)上系一長繩。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2)的個數為三個,該三個擋塊(2)沿進水口(11)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2)的個數為四個,該四個擋塊沿進水口(11)的中心點呈陣列狀分布。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封蓋由兩塊半圓形封蓋(4)組成,該兩塊半圓形封蓋的直邊處串接一轉軸,轉軸的兩端與容器口部轉動連接。【文檔編號】G01N1/10GK203719946SQ201420061225【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1日 【專利技術者】趙雅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表水水樣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的圓柱狀容器(1),在該容器(1)的底部開設一進水口(11),在該容器內底部設置有數量至少為兩個的擋塊(2),在該進水口(11)上活動設置一擋片(3),該擋片(3)的邊緣卡在擋塊(2)內,在所述容器下部的柱面上開設一出水孔(12),在所述容器的頂部設置一活動封蓋,在容器的上方還固定設置一把手(5),在所述把手的中心處開設一中心孔(51),該中心孔內串接一軟繩(8),軟繩的一端連接到擋片(3)上,軟繩的另一端穿過中心孔后連接一拉環(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雅芳,仇棟梁,張永峰,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康達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