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包括X射線機、主安裝板、主安裝架側板、探測器和盛物筒;所述探測器包括第一探測器和第二探測器,且X射線機、第一探測器、第二探測器以及盛物筒構成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檢測幾何學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機械結構上,增加了一路探測器,盛物筒設計,增大了傾角并在上方使用滑蓋門,盛物筒底板設計卡槽,整個結構更加簡單、更加實用化,并且使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輻射安全性好,檢查的正確率和精確性更高,辨別物質能力更強,更加適用于現場對液體和膠糊狀物質的安全檢測。(*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安檢儀器,具體是一種基于X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康普頓背散射效應的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
技術介紹
按中國技術專利(專利號ZL 201220330697.5,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和專利號ZL 200820034744.5,新型輕便臺式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所述結構研制成功的兩款液體安全檢查儀,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使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第一:最早的盛物筒上方無罩蓋,被檢查物散射的X射線致使盛物筒上方泄露的輻射劑量稍大;后期為解決此問題,不使用盛物筒,直接做一個置物托盤,利用傳動裝置將托盤傳送到機箱內部,解決了盛物筒的劑量問題,但也增大了整機的檢測速度。第二:被檢查物在最早結構的盛物筒里的檢查位置,隨操作人員或乘客隨機放置的位置而異,后期的置物托盤在傳動過程中,有一定的機率使小容器的位置發生少許變化,以上兩種結構都會影響檢查的準確率。第三:最早的結構不能給出被檢查容器的直徑,操作人員只能憑目測來選擇測量參數,影響了檢查精度;后期的裝置利用刻度尺在測直徑,較為精確,但是會使整個結構變得較為復雜。第四:之前兩種結構都只使用一個探測器來檢測,使得特殊材質的異形容器檢測正確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
技術介紹
中所述的問題,對之前的結構取長補短,針對關鍵問題,在結構上作了一些重大改進,研制成功了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其大大提高了輻射安全性和檢查的正確率與精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包括X射線機、主安裝板、主安裝架側板、探測器和盛物筒,所述X射線機上安裝有X射線機準直器,所述主安裝板上安裝主安裝架側板,且主安裝架側板上安裝X射線機;所述探測器包括第一探測器和第二探測器,且第一探測器上安裝有第一探測器準直器,第二探測器上安裝有第二探測器準直器,所述第一探測器和第二探測器安裝在主安裝板上;所述盛物筒的盛物筒底板也安裝在主安裝板上;且X射線機、第一探測器、第二探測器以及盛物筒構成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檢測幾何學結構。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安裝架側板上通過主安裝架連接固定軸安裝有X射線機底板,所述X射線機底板上安裝有X射線機固定前板,所述X射線機安裝在X射線機底板上,并通過X射線機固定前板固定。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探測器和第二探測器分別通過探測器安裝架安裝在主安裝板上。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探測器與第二探測器的夾角為15。-75。。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盛物筒遠離X射線機I的一側垂直主安裝板,且該側的對側與主安裝板的夾角為45° -85°。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盛物筒與盛物筒底板為一個整體結構,且盛物筒底板上設有滑動卡槽。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X射線機、主安裝板、主安裝架側板、探測器和盛物筒均設置在機箱內。本技術在機械結構上,增加了一路探測器,盛物筒設計,增大了傾角并在上方使用滑蓋門,盛物筒底板設計卡槽,整個結構更加簡單、更加實用化,并且使得本技術的輻射安全性好,檢查的正確率和精確性更高,辨別物質能力更強,更加適用于現場對液體和膠糊狀物質的安全檢測。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I)輻射安全性好,整個盛物筒都在機箱內,并在出口使用滑蓋,將X射線掃描檢查時的泄露輻射劑量減至最小;(2)正確率更高,使用雙探測器并增大盛物筒的傾角,使得不管是操作人員還是過往人員都能將物品放到檢測點;(3)結構更簡單,不需要添加任何自動裝置,從結構上就排除容器直徑的影響。【附圖說明】圖1為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的主視圖;圖2為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的俯視圖;圖3為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的簡化圖;圖中:1、X射線機;2、X射線機準直器;3、X射線機底板;4、X射線機固定前板;5、主安裝架連接固定軸;6、主安裝板;7、主安裝架側板;8、第一探測器;9、第一探測器準直器;10、第二探測器;11、第二探測器準直器;12、探測器安裝架;13、盛物筒;14、盛物筒底板;15、被檢測物;16、發射射束;17、散射射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包括X射線機1、主安裝板6、主安裝架側板7、探測器和盛物筒13,所述X射線機I上安裝有X射線機準直器2,所述主安裝板6上安裝主安裝架側板7,且主安裝架側板7上通過主安裝架連接固定軸5安裝有X射線機底板3,所述X射線機底板3上安裝有X射線機固定前板4,所述X射線機I安裝在X射線機底板3上,并通過X射線機固定前板4固定;所述探測器包括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且第一探測器8上安裝有第一探測器準直器,第二探測器10上安裝有第二探測器準直器11,所述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分別通過探測器安裝架12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所述盛物筒13的盛物筒底板14也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且X射線機1、第一探測器8、第二探測器10以及盛物筒13構成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檢測幾何學結構。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探測器8與第二探測器10的夾角為15° -75。;所述盛物筒13遠離X射線機I的一側垂直主安裝板6,且該側的對側與主安裝板的夾角為45° -85° ;所述盛物筒13與盛物筒底板14為一個整體結構,且盛物筒底板14上設有滑動卡槽;所述X射線機1、主安裝板6、主安裝架側板7、探測器和盛物筒13均設置在機箱內。請參閱圖3,當被檢測物15放置在盛物筒13的盛物筒底板14的檢測點上時,X射線機I通過X射線機準直器2射出的發射射束16到達被檢測物15內,被檢測物15散射的散射射束17通過第一探測器準直器9和第二探測器準直器11進入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的輸出送給采傳電子學系統。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包括X射線機(1)、主安裝板(6)、主安裝架側板(7)、探測器和盛物筒(13),所述X射線機(1)上安裝有X射線機準直器(2),所述主安裝板(6)上安裝主安裝架側板(7),且主安裝架側板(7)上安裝X射線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包括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且第一探測器(8)上安裝有第一探測器準直器,第二探測器(10)上安裝有第二探測器準直器(11),所述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所述盛物筒(13)的盛物筒底板(14)也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且X射線機(1)、第一探測器(8)、第二探測器(10)以及盛物筒(13)構成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檢測幾何學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包括X射線機(I)、主安裝板(6)、主安裝架側板(7)、探測器和盛物筒(13),所述X射線機(I)上安裝有X射線機準直器(2),所述主安裝板(6 )上安裝主安裝架側板(7 ),且主安裝架側板(7 )上安裝X射線機(I),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包括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且第一探測器(8)上安裝有第一探測器準直器,第二探測器(10)上安裝有第二探測器準直器(11),所述第一探測器(8)和第二探測器(10)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所述盛物筒(13)的盛物筒底板(14)也安裝在主安裝板(6)上;且X射線機(I)、第一探測器(8)、第二探測器(10)以及盛物筒(13)構成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檢測幾何學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雙探測器的液體安全檢查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裝架側板(7)上通過主安裝架連接固定軸(5)安裝有X射線機底板(3),所述X射線機底板(3 )上安裝有X射線機固定前板(4 ),所述X射線機(I)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厚本,李波,周春燕,周坤明,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中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