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換向閥,尤其是涉及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氣控換向閥只有下降位和上升位,無法進行緩沖,并且閥體兩端使用的O形圈壽命短、漏油,漏油造成液壓油的浪費,給環境也造成污染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閥體,閥體兩端分別連接有氣缸筒、后蓋,氣缸筒外端設有氣缸蓋,氣缸筒內設有活塞,氣缸筒內部在活塞兩端分別開有上升進氣口、下降進氣口,活塞連接有拉桿、復位彈簧,拉桿內端連接有閥桿,閥桿設在閥體的孔內,閥體孔上設有回油腔,閥體上分別連接有進油接頭、出油接頭,進油接頭與出油接頭分別連通進油腔與出油腔,進油腔連接有安全閥。(*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換向閥,尤其是涉及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氣控換向閥只有下降位和上升位,無法進行緩沖,并且閥體兩端使用的O形圈壽命短、漏油,漏油造成液壓油的浪費,給環境也造成污染等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包括閥體,閥體兩端分別連接有氣缸筒、后蓋,氣缸筒外端設有氣缸蓋,氣缸筒內設有活塞,氣缸筒內部在活塞兩端分別開有上升進氣口、下降進氣口,活塞連接有拉桿、復位彈簧,拉桿內端連接有閥桿,閥桿設在閥體的孔內,閥體孔上設有回油腔,閥體上分別連接有進油接頭、出油接頭,進油接頭與出油接頭分別連通進油腔與出油腔,進油腔連接有安全閥。【專利說明】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
本技術涉及一種換向閥,尤其是涉及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
技術介紹
重型自卸車由于受特殊的使用要求與使用環境制約,具有與普通自卸車不同的許多特點:裝載量大、車速低、運距短,其軸荷不受公路法規限制可以選擇較大,以及在惡劣道路條件下有良好的通過性與機動性等。因此,需專門設計底盤,上裝采用前頂舉升方式,結構簡單,車廂底板與主車架上平面的閉合高度可以很小,整車穩定性好。目前市場上重型自卸車貨箱液壓舉升機構用氣控換向閥存在以下兩個缺點:其一、普遍只有下降位和上升位,貨箱在上升極限位開始以調定的定值速度下降,如果下降速度很快,慣性大,抖動大,在周圍路面狀況差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如果下降速度慢,時間浪費大,影響運輸效率;其二、氣控換向閥在使用時,通過閥體兩端附近油槽的液壓油是高壓液壓油,閥體兩端靠O形圈密封易漏油,O形圈使用壽命短,漏油造成液壓油的浪費,給環境也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提供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氣控換向閥只有下降位和上升位,無法進行緩沖;并且閥體兩端使用的O形圈壽命短、漏油,漏油造成液壓油的浪費,給環境也造成污染等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技術的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包括閥體,所述的閥體兩端分別連接有氣缸筒、后蓋,氣缸筒外端設有氣缸蓋,氣缸筒內設有活塞,氣缸筒內部在活塞兩端分別開設有上升進氣口、下降進氣口,活塞連接有拉桿、復位彈簧,復位彈簧設在彈簧座上,活塞穿接有導向座,復位彈簧另一端設在導向座上,拉桿內端連接有閥桿,閥桿設在閥體孔內,閥體孔內設有回油腔,閥體上分別連接有進油接頭、出油接頭,進油接頭、出油接頭分別連通進油腔、出油腔。自卸車貨箱液壓舉升機構主要由油箱、齒輪泵、氣控換向閥、手控閥、多級油缸、限位閥及管路組成。齒輪泵是動力源,齒輪泵出口有出油單向閥;手控閥、氣控換向閥及限位閥是控制元件;多級油缸為系統的執行部件。當手控閥手柄在中立位時,齒輪泵的出油通過氣控換向閥內部直接回油箱;卸貨時,手控閥手柄推到上升位,氣控換向閥上升進氣口通氣,活塞推著拉桿,拉桿推著閥桿向右移動到限定位,液壓油進入多級缸,多級缸伸出,貨箱上升,當貨箱上升到設定角度,限位閥打開,氣控換向閥上升進氣口進氣被切斷,氣體通外界;活塞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動,帶動閥桿回到中立位,齒輪泵出油通過換向閥內部回油箱。在卸貨時,如果貨箱超重或巨大外力施加到貨箱時,液壓油壓力超過氣控換向閥安全閥的設定壓力,安全閥溢流,溢流的液壓油回油箱,保護整個液壓系統。下降時,氣控換向閥只有下降進氣口通氣,活塞拉著拉桿,拉桿拉著閥桿向左移動到限定位,閥桿與閥體之間通往回油腔的開口打開,多級缸在貨箱自重作用下,液壓油通過氣控換向閥內部回油箱,貨箱下降。本技術的氣控換向閥:一是解決重型自卸車貨箱從上升極限位開始以調定的定值速度下降,若下降速度很快,慣性大,抖動大,在周圍路面狀況差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翻車事故,若下降速度慢,影響運輸效率;二是解決閥體兩端工作時油槽通過高壓油,靠O形圈密封易漏油的技術問題。作為優選,所述的氣缸筒內設有緩降活塞,緩降活塞設在活塞外端,緩降活塞的面積大于活塞的面積,氣缸蓋端部開有緩降進氣口。作為優選,所述的氣控換向閥增設緩降功能。緩降時,緩降開關手柄打開,手控閥手柄推到下降位,氣控換向閥下降進氣口和緩降進氣口同時進氣,由于緩降活塞面積比活塞面積大,推力大,活塞拉著拉桿,拉桿拉著閥桿向左移動到緩降活塞限定位置,閥桿在閥體上通往回油腔的開口節流打開,多級缸在貨箱自重作用下,液壓油通過氣控換向閥內部節流回油箱,貨箱緩慢下降;到底后,限位閥打開,下降進氣口和緩降進氣口的氣壓同時被截斷,活塞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動,帶動閥桿回到中立位,貨箱通過鎖緊裝置鎖緊,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在客戶的實際操作自卸車時,卸貨完成后,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再緩慢下降到底,到底后,貨箱通過鎖緊裝置鎖緊。作為優選,所述的氣控換向閥閥體兩端附近油槽都是連通油箱,工作過程中通過兩端油槽的液壓油都是低壓液壓油,閥體兩端靠O形圈密封,密封可靠,壽命長。作為優選,所述的閥體連接有安全閥。作為優選,所述的活塞穿接有導向座,復位彈簧一端設在導向座上。因此,本技術通過增設緩降功能,大大提高卸貨時的安全性;通過改善氣控換向閥內部的中位機能,使得通過閥體兩端的液壓油為低壓液壓油,提高兩端O形圈密封可靠性。改進后的產品適用的范圍較廣,結構簡單、合理。【專利附圖】【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圖2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閥體1、氣缸筒2、后蓋3、氣缸蓋4、活塞5上升進氣口6、下降進氣口 7、拉桿8、復位彈簧9、彈簧座10、閥桿11、回油腔12、進油接頭13、出油接頭14、緩降活塞15、緩降進氣口 16、安全閥17、導向座18、O形密封圈19、O形密封圈2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例的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如圖1、圖2、圖3,包括閥體1,閥體兩端分別連接有氣缸筒2、后蓋3,氣缸筒外端設有氣缸蓋4,氣缸筒內設有活塞5,氣缸筒內部在活塞兩端分別開設有上升進氣口 6、下降進氣口 7。氣缸筒內還設有緩降活塞15,緩降活塞設在活塞外端,緩降活塞的面積大于活塞的面積,氣缸蓋端部開有緩降進氣口 16。閥體的兩端設有O形密封圈19、O形密封圈20。活塞連接有拉桿8、復位彈簧9,復位彈簧設在彈簧座10上,活塞穿接有導向座18,復位彈簧9另一端設在導向座18上。拉桿內端連接有閥桿11,閥桿設在閥體的閥孔內,閥孔上設有回油腔12,閥體上分別連接有進油接頭13、出油接頭14,進油接頭與出油接頭分別連通進油腔與出油腔。閥體連接有安全閥17。當手控閥手柄在中立位時,齒輪泵的出油通過氣控換向閥內部直接回油箱;卸貨時,手控閥手柄推到上升位,氣控換向閥上升進氣口通氣,活塞5推著拉桿8,拉桿8推著閥桿11向右移動到限定位,液壓油進入多級缸,多級缸伸出,貨箱上升,當貨箱上升到設定角度,限位閥打開,氣控換向閥上升進氣口進氣被切斷,氣體通外界;活塞5在復位彈簧9的作用下向左移動,帶動閥桿11回到中立位,齒輪泵出油通過換向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重型自卸汽車貨箱舉升液壓系統用氣控換向閥,包括閥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兩端分別連接有氣缸筒(2)、后蓋(3),氣缸筒外端設有氣缸蓋(4),氣缸筒內設有活塞(5),氣缸筒內在活塞兩端分別開有上升進氣口(6)、下降進氣口(7),活塞連接有拉桿(8)、復位彈簧(9),復位彈簧設在彈簧座(10)上,拉桿內端連接有閥桿(11),閥桿設在閥體的孔內,閥孔上設有回油腔(12),閥體上分別連接有進油接頭(13)、出油接頭(14),進油接頭與出油接頭分別連通進油腔與出油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曉華,
申請(專利權)人:新魁液壓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