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領域,公開了一種汽車腳踏板,包括固定踏板、可動踏板、第一連板、第二連板及拉伸彈性件,固定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汽車上;固定踏板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和第二鉸接孔;第一連板的首端與第一鉸接孔相鉸接;第二連板的首端與第二鉸接孔相鉸接;可動踏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板的尾端及第二連板的尾端相鉸接;第二連板的長度小于第一連板的長度;拉伸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踏板的板身及第二連板的板身相連接。使用本汽車腳踏板,當固定踏板離地超過700mm時,增設可動踏板,方便司乘人員上下駕駛室,并且可動踏板能夠收起,避讓障礙物,不影響汽車的行駛及前進角,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汽車領域,公開了一種汽車腳踏板,包括固定踏板、可動踏板、第一連板、第二連板及拉伸彈性件,固定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汽車上;固定踏板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和第二鉸接孔;第一連板的首端與第一鉸接孔相鉸接;第二連板的首端與第二鉸接孔相鉸接;可動踏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板的尾端及第二連板的尾端相鉸接;第二連板的長度小于第一連板的長度;拉伸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踏板的板身及第二連板的板身相連接。使用本汽車腳踏板,當固定踏板離地超過700mm時,增設可動踏板,方便司乘人員上下駕駛室,并且可動踏板能夠收起,避讓障礙物,不影響汽車的行駛及前進角,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專利說明】汽車腳踏板
本技術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腳踏板。
技術介紹
大型汽車起重機或者中重型卡車的駕駛室離地高度較高。如果在上下車的位置設置固定的腳踏板,固定的腳踏板(也可以是多級固定腳踏板的最下一級)離地高度往往超過700mm,此時司乘人員上下車極其不方便,此時,一般的做法是增加腳踏板的級數,以滿足司乘人員上下車方便性的需求。但是增設的踏板離地高度較低,從而影響行駛狀態或者前進角。汽車起重機及卡車多在工地使用,工地上坑洼不平,在踏板較低時,經常會觸碰到障礙物。既損害汽車腳踏板,也會增大作業的危險性。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方便司乘人員上下車的汽車腳踏板,該腳踏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在碰到障礙物時能夠收起。(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汽車腳踏板,包括固定踏板、可動踏板、第一連板、第二連板及拉伸彈性件,所述固定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汽車上;所述固定踏板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和第二鉸接孔;所述第一連板的首端與所述第一鉸接孔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板的首端與所述第二鉸接孔相鉸接;所述可動踏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板的尾端及所述第二連板的尾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板的長度;所述拉伸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踏板的板身及所述第二連板的板身相連接。其中,所述拉伸彈性件為拉伸彈簧。其中,所述固定踏板的板身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鉸接孔與所述第二鉸接孔之間;所述第二連板的板身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連板的兩端之間;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部相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部相連接。其中,所述第二鉸接孔與第一連接部之間的距離和第二鉸接孔與第二連接部之間的距離相等。其中,所述可動踏板設有折彎。其中,所述第二連板的長度與第一連板的長度之比是1/2~2/3。(三)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汽車腳踏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當固定踏板(可以是多級固定的腳踏板中位于最下的一級)離地超過700_時,增設可動踏板,方便司乘人員上下駕駛室,并且可動踏板能夠收起,避讓障礙物,不影響汽車的行駛及前進角,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2)拉伸彈簧與固定踏板及第二連板之間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結構,增加腳踏板的穩定性。【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安裝在汽車上的立體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使用時下放狀態的立體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收起狀態的立體結構圖;圖中,1:固定踏板;2:弟一連板;3:可動踏板;4:弟二連板;5:拉伸彈黃;6:固定裝置;11:第一鉸接孔;12:第二鉸接孔;13:第一連接部;41:第二連接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實施例1:圖1為本技術的汽車腳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汽車上的立體結構圖。如圖1和2所示,本技術的汽車腳踏板,包括固定踏板1、可動踏板3、第一連板2、第二連板4及拉伸彈性件,固定踏板I通過固定裝置6固定在汽車上;固定踏板I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11和第二鉸接孔12 ;第一連板2的首端與第一鉸接孔11通過銷釘相鉸接;第二連板4的首端與第二鉸接孔 12通過銷釘相鉸接;可動踏板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板2的尾端及第二連板4的尾端通過銷釘相鉸接;第二連板4的長度小于第一連板2的長度;拉伸彈性件選用拉伸彈簧5,拉伸彈簧5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踏板I的板身及第二連板4的板身相連接。本技術的汽車腳踏板采用固定踏板1、第一連板2、可動踏板3及第二連板4依次相鉸接,形成一個類四連桿機構,其中固定踏板I與汽車相固定,第二連板4的長度小于第一連板2的長度。在司乘人員上下車時,將本技術的汽車腳踏板下放,如圖2所示,拉伸彈簧5連接固定踏板I及第二連板4,在拉伸彈簧5的預緊力對第二連板4進行做功,使第二連板4形成向左收縮的趨勢,根據三角形的原理,使第二連板4始終處于和可動踏板3的下止點緊密貼合,汽車腳踏板無法向左收縮,四連桿機構處于穩定狀態。司乘人員能夠先踏上可動踏板3,再踏上固定踏板I,進入駕駛室。在不需要使用汽車腳踏板時,可以將腳踏板收起,收起過程:對如圖2所示的使用狀態的汽車腳踏板的第二連板4向右施加推力,由于第一連板2的長度大于第二連板4的長度,在向右推動第二連板4時,第二連板4克服拉伸彈簧5做功,并使第二連板4向上翻轉,達到如圖3所示的狀態。此時,拉伸彈簧5在預緊力的作用下對第二連板4做功,使第二連板4始終處于和可動踏板3的上止點緊密貼合,四連桿機構處于穩定狀態。使用本技術的汽車腳踏板,增加可動踏板3解決司乘人員進出駕駛室困難的問題;固定踏板I與可動踏板3之間通過第一連板2及第二連板4鉸接,通過拉伸彈簧5使可動踏板3在下放狀態時不會前后晃動,并且能夠在碰到障礙物或者不使用時將腳踏板收起,腳踏板收起時使用拉伸彈簧使腳踏板處于穩定狀態,不需要其他部件進行固定,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優選的,固定踏板I的板身設有第一連接部13,第一連接部13位于第一鉸接孔11與第二鉸接孔12之間;第二連板2的板身設有第二連接部41,第二連接部41位于第二連板4的兩端之間;拉伸彈簧5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部13相連接,拉伸彈簧5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部41相連接。第二鉸接孔12與第一連接部13之間的距離和第二鉸接孔12與第二連接部41之間的距離相等,使拉伸彈簧5與第二連板4及固定踏板I之間在任何時候都形成一個以拉伸彈簧5作為底的等腰三角形,使結構更加穩定。優選的,如圖2所示,可動踏板3設有折彎,其外形呈類L型。第二連板4的長度小于第一連板2的長度,為了使可動踏板3在使用時的腳踏位置能夠與固定踏板呈平行狀態,可動踏板3設置為類L型的形狀,其折彎的長度加上第二連板4的長度與第一連板2長度接近,使可動踏板3供人踩踏的位置處于水平狀態。優選的,第二連板4的長度與第一連板2的長度之比是1/2?2/3。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拉伸彈性件采用橡膠彈性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腳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踏板、可動踏板、第一連板、第二連板及拉伸彈性件,所述固定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汽車上;所述固定踏板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和第二鉸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腳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踏板、可動踏板、第一連板、第二連板及拉伸彈性件,所述固定踏板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汽車上;所述固定踏板的下面設有第一鉸接孔和第二鉸接孔;所述第一連板的首端與所述第一鉸接孔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板的首端與所述第二鉸接孔相鉸接;所述可動踏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板的尾端及所述第二連板的尾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板的長度;所述拉伸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踏板的板身及所述第二連板的板身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廣見,曹麗娟,謝全廣,盧炳健,馮碩涵,
申請(專利權)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