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墨斗設備,包括:墨斗輥;刀片;一對墨水壩;壓縮螺旋彈簧;和墨斗輥移動設備。該墨斗輥由偏心軸承可旋轉地支撐。該刀片被布置接近墨斗輥。所述刀片的末端相對于墨斗輥的外部表面形成間隙,墨水在此處被供應。該對墨水壩被布置以實質與刀片垂直,并且沿墨斗輥的軸向方向彼此相對,并且被支撐以便可以向墨斗輥的外部表面運動和運動遠離墨斗輥的外部表面。該壓縮螺旋彈簧偏置墨水壩以向墨斗輥的外部表面運動。該墨斗輥移動設備旋轉偏心軸承以運動墨斗輥。利用壓縮螺旋彈簧的偏置力,該對墨水壩沿實質垂直于連接墨斗輥的軸與偏心軸承的旋轉中心之間的直線的方向運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過墨斗輥將墨水供應到印版滾筒的墨斗設備。
技術介紹
如美國預授權公布第2005/0028693所示,傳統墨斗設備包括可旋轉地支撐在一對框架之間的墨斗輥;刀片,其末端與墨斗輥的外表面相對以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墨水被供應到墨斗輥;多個調節螺釘,其末端鄰接刀片以調節刀片與墨斗輥之間的間隙;和多個墨水壩,所述多個墨水壩與刀片和墨斗輥一起形成墨斗。在傳統的墨斗設備中,當操作多個調節螺釘時,刀片的末端彈性變形以向墨斗輥的外表面運動或遠離墨斗輥的外表面運動。這調節了刀片與墨斗輥的外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大小,以調節供應到墨斗輥的墨水量。在傳統的墨斗設備中,當印刷機的旋轉速度改變時,供應到墨斗輥的墨水量發生變化。在其中印刷機未到達預定旋轉速度的啟動階段,供應到墨斗輥的墨水量變得比正常量更小或更大,并且廢紙被連續生成,直到印刷機已達到預定的旋轉速度。根據墨水的類型,供應到墨斗輥的墨水量也會改變。當墨水的類型改變時,已被調節的所有調節螺釘必須被再次調節,這會占用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減少廢紙的墨斗設備。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能夠縮短調節所需時間的墨斗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墨斗設備,包括墨斗輥,該墨斗輥可旋轉地由偏心軸承支撐的;刀片,所述刀片被接近所述墨斗輥布置,并且所述刀片的末端相對于所述墨斗輥的外部表面形成間隙,墨水在該間隙處被供應;一對墨水壩,所述對墨水壩被布置為與所述刀片基本上垂直,并且沿所述墨斗輥的軸向方向彼此相對,并且被支撐以便可以朝向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和遠離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第一偏置裝置,所述第一偏置裝置用于偏置所述墨水壩以朝向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和墨斗輥移動(位移)裝置,所述墨斗輥移動(位移)裝置用于旋轉所述偏心軸承以移動所述墨斗輥,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偏置裝置的偏置力,所述一對墨水壩沿基本上垂直于連接所述墨斗輥的軸線與所述偏心軸承的旋轉中心的直線的方向運動。附圖說明圖1是顯示應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墨斗設備的凹版印刷機的示意布置的側視圖;圖2是顯示圖1中所示的墨水設備的滾筒排列的側視圖;圖3是顯示圖2中所示的墨斗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4是用于說明圖3中所示的墨斗輥的軸與偏心軸承的中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視圖;圖5是顯示應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墨斗設備的凹版印刷機的示意布置的側視圖;圖6是顯示圖5中所示的墨斗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7是顯示圖6中所示的墨斗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視俯視圖;圖8是顯示應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的墨斗設備的凹版印刷機的示意布置的側視圖;和圖9是顯示圖8中所示的墨斗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將參考圖1到圖4詳細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墨斗設備。參照圖1,凹版印刷機1包括一張接一張地饋送堆疊紙張的饋送設備2;在饋送設備2饋送的紙張上印刷的印刷單元3;和傳送由印刷單元3印刷的紙張的傳送設備4。一張接一張從饋送設備2饋送到供紙板11的紙張由對版設備沿圓周方向或切向和寬度方向調節,然后由搖臂軸預抓取裝置12的抓取裝置抓取。該印刷單元3包括三倍直徑壓印滾筒13;三倍直徑印版滾筒14;四倍直徑墨水收集滾筒15;多個印版(chablon)輥(部分印版滾筒)16,每個印版輥16包括單個滾筒;以及多個墨水設備17。該印版滾筒14的外表面接觸壓印滾筒13的外表面。三個凹版沿圓周方向被安裝在印版滾筒14上。該墨水收集滾筒15的外表面接觸印板滾筒14的外表面。該印版輥16的外表面接觸墨水收集滾筒15的外表面。該墨水設備17將墨水供應到相應的印版輥16。該壓印滾筒13的外表面還接觸傳送滾筒18的外表面。該傳送滾筒18將已從搖臂軸預抓取裝置12抓取改變的紙張抓取改變到壓印滾筒13的抓取裝置。在印版滾筒14的外表面上安裝的凹版與擦拭輥19的外表面接觸。該壓印滾筒13接觸傳送滾筒20的外部表面。傳送鏈22在與傳送滾筒20同軸布置的鏈輪(未示出)與布置在傳送設備4的后部的鏈輪21之間形成環。在具有上述布置的凹版印刷機1中,利用壓印滾筒13的抓取裝置,從饋送設備2饋送到供紙板11上的紙張從搖臂軸預抓取裝置12通過傳送滾筒18被抓取。同時,通過相應的印版輥16,各個墨水設備17的墨水被傳送到墨水收集滾筒15上,并被供應到印版滾筒14上的凹版的表面上。此時,供應在印版滾筒14上的凹版的表面上的墨水的過剩部被擦拭輥19去除。在經過壓印滾筒13和印版滾筒14的相對點時,在被壓印滾筒13的抓取裝置抓取時傳送的紙張被印刷。經印刷的紙張被抓取改變到傳送鏈22的傳送抓取裝置桿,由傳送鏈22傳送,然后落在堆紙臺23上并在那里堆疊。以下,將參照圖2到4描述上述墨水設備17。如圖2所示,墨水設備17包括墨斗設備25;輸墨輥27(權利要求2中的第二旋轉體);振動輥或串墨輥28(權利要求2中的第一旋轉體);和兩個著墨(form)輥29。該墨斗設備25具有墨斗輥26。該輸墨輥27的外表面與墨斗輥26的外表面接觸。該輸墨輥27被可旋轉地支撐。該振動輥28的外表面與輸墨輥27的外表面接觸。該振動輥28被支撐以可旋轉和可沿軸向方向運動。該振動輥28將墨水分布在墨斗輥26上。兩個著墨輥29的外表面與振動輥28和印版輥16的外表面接觸。如圖3所示,該墨斗設備25包括存儲墨水的墨斗30;和可旋轉地被支撐的墨斗輥26,其外表面形成墨斗30的部分。該墨斗30包括墨斗主體32;刀片33;和一對墨水壩34。該墨斗主體32接近墨斗輥26被支撐。該刀片33由墨斗主體32以懸臂的方式向外延伸,并用作底板。該刀片33和墨斗輥26的外表面之間的間隙能夠由多個調節螺釘33a調節。該對墨水壩34與墨斗主體32的底部表面基本上垂直,并沿墨斗主體32的底部表面的寬度方向(墨斗輥26的軸向方向)以預定間隙彼此相對。一對引導板36(一個引導板未示出),每個均具有引導槽36a,該對引導板36直立地連接在一對支撐床35(一個支撐床示示出)上,所述對支撐床35連接到沿墨斗主體32的底部表面的寬度方向的兩端。移動元件37接合在引導板36的引導槽36a中,該移動元件37被連接到每個墨水壩34的側表面。該墨水壩34由引導板36支撐,該引導板36引導移動元件37,以可沿箭頭A和B的方向(向著墨斗輥26的外部表面和離開墨斗輥26的外部表面)移動。壓縮螺旋彈簧38(第一偏置裝置)被彈性地安裝在移動元件37和引導板36之間。該壓縮旋轉彈簧38的彈力沿箭頭A的方向偏置對應的墨水壩34(以向墨斗輥26的外部表面運動)。因此,墨水壩34的彎曲前端表面34a緊密接觸墨斗輥26的兩端的外部表面。兩個偏心軸承40可旋轉地支撐墨斗輥26的兩個端軸,該兩個偏心軸承40由一對框架(未示出)可旋轉地支撐。此時,墨斗輥26的軸G2偏離該偏心軸承40的旋轉中心G1。如圖4所示,由壓縮旋轉彈簧38的彈力運動的墨水壩34的運動方向(箭頭A的方向)與連接偏心軸承40的旋轉中心G1和墨斗輥26的軸線G2的直線L基本上垂直。暴露在框架外部的偏心軸承40的凸緣41具有突起41a,該突起41a從凸緣41的外周部分突出。墨斗輥移動機構45(墨斗輥移動裝置)的可伸長軸48被可旋轉地安裝在突起41a上。凸輪部41b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墨斗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斗輥(26),該墨斗輥(26)可旋轉地由偏心軸承(40)支撐的;刀片(33),所述刀片(33)被接近所述墨斗輥布置,并且所述刀片(33)的末端相對于所述墨斗輥的外部表面形成間隙,墨水在該間隙處 被供應;一對墨水壩(34),所述對墨水壩被布置為與所述刀片基本上垂直,并且沿所述墨斗輥的軸向方向彼此相對,并且被支撐以便可以朝向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和遠離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第一偏置裝置(38),所述第一偏 置裝置(38)用于偏置所述墨水壩以朝向所述墨斗輥的所述外部表面運動;和墨斗輥移動(位移)裝置(45),所述墨斗輥移動(位移)裝置(45)用于旋轉所述偏心軸承以移動所述墨斗輥,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偏置裝置的偏置力,所述一對墨水壩 沿基本上垂直于連接所述墨斗輥的軸線與所述偏心軸承的旋轉中心的直線的方向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日下明廣,
申請(專利權)人:小森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