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餐廚垃圾干粉接上發酵菌種后,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酵袋容器內封合,在發酵菌種需要的條件下進行發酵,最后形成發酵飼料。優選所述的10-30份餐廚垃圾干粉與15-45份菜籽粕、20-60份玉米粉、4-6份酒精糟、4-6份麩皮及0.1-0.3份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其能節省空間和生產成本,減少雜菌污染的風險,拆封后即可飼喂,并使物料發酵后的活菌和產生的活性物質得到了保留,具有強化營養、促消化、促生長、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飼喂后可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特別是肉質,既增加畜禽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又可使居民吃上放心肉、健康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餐廚余物制備飼料的生產方法和相關的容器。
技術介紹
餐廚余物就是指家庭、學校、機關公共食堂以及餐飲行業的食物廢料和食物殘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的餐廚余物數量大、質量高、混雜物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垃圾。目前餐廚余物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餐廚余物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嚴重污染環境。餐廚余物含水率高達80-90%,泔腳水中的滲瀝水極易通過滲透作用污染地下水,泔腳中富含的有機物在溫度較高時候,則很快會發酵而腐爛變質,產生出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若直接用其作為豬的飼料,各種病原體細菌會擴散到豬的身上,然后,人們在食用這種豬的肉時會感染到人的身上,長此以往就形成傳染源的惡性循環,另外,廢棄油脂和殘渣會堵塞住下水道,污染環境。另外,我國是一個糧食資源緊缺的國家,人口多,土地資源少,自然環境還在不斷地惡化,國土可耕面積每年正以200萬畝的速度減少,人口正以每年近2000萬人的數量增加,而對這寶貴糧食資源又存在令人擔憂的驚人浪費,其中餐廚余物就是這種浪費的主要方面。為此有人開發出將餐廚余物生產飼料的加工方法,如專利申請號為02160496.7的中國專利“餐廚廢棄物的再生飼料制備工藝”,其成品飼料的含水量為8%~14%,便于貯存、運輸及喂養,實現餐廚余物的無害化、資源化,其缺陷在于,對餐廚余物中的泔腳水沒有進行很好地處理,壓濾后將含水率在50%以下的物料去烘干,因為需要將水份加熱蒸發,所以能耗很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部分泔腳水沒有很好的凈化處理,排放到環境中,污染了環境,而且,使餐廚廢棄物中富含營養物泔腳水白白流失,所以,工藝方法還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雖然對餐廚余物進行發酵制備飼料也有文獻報道,如專利號為200410024920.3的以泔水為主要原料的微生態飼料及其生產方法,就是一種液體發酵方法。現在比較常用的發酵方式有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兩種,各有優缺點。一般固體發酵是平攤在地面上發酵,需占用很大的發酵地面,雖然有“貨架式”立體發酵形式,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固體發酵需要人工或機械鋪料和翻堆散熱,加之-->占地面積大,生產效率不高。固體發酵時物料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受外界環境中雜菌(霉菌)的污染,產品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證。液體發酵尤其是液體深層發酵克服了固體發酵占地面積大的不足,但液體發酵對發酵容器的密封性、操作的清潔度要求很高,設備投入很高。物料含水率很高(70%以上),不利于物料的儲運,如若烘干,又要消耗巨大的熱能,且在烘干過程中,物料中的活菌和活性物質也被破壞,不能全面發揮發酵飼料的有益作用。綜合上述,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和生產發酵設備需要進一步改進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能節省空間和生產成本,減少雜菌污染的風險,拆封后即可飼喂,并使物料發酵后的活菌和產生的活性物質得到了保留,具有強化營養、促消化、促生長、增強免疫力、調節動物胃腸道微生態平衡等多種功效,在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特別是肉質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餐廚垃圾干粉接上發酵菌種后,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酵袋容器內封合,在發酵菌種需要的條件下進行發酵,最后形成發酵飼料。作為優選,依次將10-30份餐廚垃圾干粉與15-45份菜籽粕、20-60份玉米粉、4-6份酒精糟、4-6份麩皮及0.1-0.3份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按上述重量份數比例加入到混合機內攪拌混合均勻,控制水分在30-35%(重量)范圍內,隨即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酵袋容器內封合,在常溫下堆垛發酵12-18天,即可形成發酵飼料。而且所述的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最佳比例1∶1∶1(體積)。這樣配比使飼料營養比較均衡全面,滿足畜禽的需要。同時,容易發酵,盡量降低生產成本。最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的餐廚垃圾干粉為20份,菜籽粕30份、玉米粉40份、酒精糟5份、麩皮5份,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0.2份,水分控制在32%(重量)范圍內,在常溫下堆垛發酵15天。所述的餐廚垃圾干粉是將收集來的餐廚余物至少經過以下步驟:(1)分選步驟,將收集來的餐廚余物在分選機進行分選,除去包括塑料、金屬、玻璃、陶瓷、或木質等不能作為飼料的雜物;(2)粉碎步驟,將經過分選步驟處理過的餐廚余物在粉碎機中進行粉碎成糊狀;(3)過濾分離步驟,將粉碎成糊狀的餐廚余物在壓濾機中進行固液分離,壓濾出來的液相用分離機進行油水分離,分離出的油送儲存罐,分離出的含蛋白水送濃縮步驟;(4)濃縮步驟,將含蛋白水用濃縮機進行濃縮;(5)烘干步驟,將濃縮后的含蛋白水通過管道和噴頭澆在壓濾機過來的固相物料-->上,在烘干機上烘干,控制含水率在15%以下,成為餐廚垃圾干粉。它能充分利用餐廚余物的營養物質,防止隨壓濾后的液相流失,同時,避免和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飼料的營養成分,達到變廢為寶,工藝方法更加合理。作為改進,所述的粉碎步驟后增加蒸煮步驟,在30-55度溫度下對餐廚余物進行蒸煮破水,便于后面的過濾分離。所述的濃縮步驟中濃縮機加熱濃縮的熱源采用從烘干步驟中物料經過加熱產生的廢熱水蒸汽,充分利用廢熱,來加熱進行濃縮,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所述的烘干步驟將烘干溫度控制在100-130度,將飼料粗蛋白粉含水率控制在10-15%。所述的濃縮步驟中將濃縮后的含蛋白水含水率控制在85-75%(重量),以降低能耗。非常有益的改進,所述的厭氧發酵袋,包括有袋體,袋體一端是開口,用來裝料,袋體的表面設置有單向透氣閥,結構簡單實用,容易使用。有益的改進,所述的單向透氣閥包括有閥座,閥座表面分布有出氣孔,內襯透氣膜,再卡入固定板,閥座后面開口邊緣連接在袋體上,袋體連接處分布有透氣孔,這樣一來單向透氣閥結構大大簡化,成本低廉,十分適合厭氧發酵。最后,所述的閥座后面開口邊緣是熱燙或膠水連接在袋體上。所述的袋體一端是開口用熱燙或膠水封閉閉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發酵中主要的物料為餐廚垃圾干粉,感官呈肉松狀,具有成分多樣、營養全面的特點,同時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能量物質,可滿足微生物生長過程中對碳源、氮源的需要,無需另外添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菌體蛋白、有機酸、小肽、游離氨基酸、維生素和未知生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餐廚垃圾干粉接上發酵菌種后,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酵袋內封合,在發酵菌種需要的條件下進行發酵,最后形成發酵飼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餐廚垃圾干粉接上
發酵菌種后,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酵袋內封合,在發酵菌種需要的條件下進行
發酵,最后形成發酵飼料。
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10-30份餐廚垃圾干粉與15-45份菜籽粕、20-60份玉米粉、4-6份酒精糟、4-6份麩皮及
0.1-0.3份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按上述重量份數比例加入到混合機內
攪拌混合均勻,控制水分在30-35%(重量)范圍內,隨即裝入帶有單向透氣閥的厭氧發
酵袋容器內封合,在常溫下堆垛發酵12-18天,即可形成發酵飼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比例是1∶1∶1(體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餐廚垃圾干粉為20份,菜籽粕30份、玉米粉40份、酒精糟5份、麩皮5份,芽孢桿菌、
乳酸菌、酵母菌菌種的復配物0.2份,水分控制在32%(重量)范圍內,在常溫下堆垛發
酵15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餐廚垃圾干粉生產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餐廚垃圾干粉是將收集來的餐廚余物至少經過以下步驟:
(1)分選步驟,將收集來的餐廚余物在分選機進行分選,除去包括塑料、金屬、
玻璃、陶瓷、或木質等不能作為飼料的雜物;
(2)粉碎步驟,將經過分選步驟處理過的餐廚余物在粉碎機中進行粉碎成糊狀;
(3)過濾分離步驟,將粉碎成糊狀的餐廚余物在壓濾機中進行固液分離,壓濾出
來的液相用分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明,
申請(專利權)人:嚴明,朱華倫,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7[中國|寧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