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金屬液模鑄裝置。所述金屬液模鑄裝置包括底部帶有水口的金屬液容納容器、用于形成鑄件的鑄件模、上端帶有澆口的澆注管以及惰性氣體保護單元,所述惰性氣體保護單元包括柔性上保護套、硬質下保護套和惰性氣體供給構件,其中,柔性上保護套的上端與所述水口連接,硬質下保護套的下端與所述澆口連接,并且柔性上保護套和硬質下保護套在所述水口和所述澆口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能夠供金屬液穿過并進入澆口;惰性氣體供給構件用于向所述空腔中供入惰性氣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金屬液容納容器的水口與澆注管澆口之間的間隙進行惰性氣氛密封保護和保護套柔性密封,減少了金屬液在澆注過程中的吸氣和二次氧化。(*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金屬液模鑄裝置。所述金屬液模鑄裝置包括底部帶有水口的金屬液容納容器、用于形成鑄件的鑄件模、上端帶有澆口的澆注管以及惰性氣體保護單元,所述惰性氣體保護單元包括柔性上保護套、硬質下保護套和惰性氣體供給構件,其中,柔性上保護套的上端與所述水口連接,硬質下保護套的下端與所述澆口連接,并且柔性上保護套和硬質下保護套在所述水口和所述澆口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能夠供金屬液穿過并進入澆口;惰性氣體供給構件用于向所述空腔中供入惰性氣體。本技術通過對金屬液容納容器的水口與澆注管澆口之間的間隙進行惰性氣氛密封保護和保護套柔性密封,減少了金屬液在澆注過程中的吸氣和二次氧化。【專利說明】金屬液模鑄裝置
本技術涉及鑄造
,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金屬液的模鑄裝置
技術介紹
鋼液凝固成型有兩種方法:傳統的模鑄法和連續鑄鋼法。近二十多年來,模鑄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目前只占到4?6%的水平,并且還有略微下降的趨勢。但是對小批量,尤其是大厚度、高強度的鋼材,連鑄還是無法取代的。模鑄澆注方法包括上注法和下注法。目前,下注法(或稱下鑄法)由于操作簡便、效率高而被廣泛采用。采用下注法時,模鑄設備包括鋼包、中注管(或稱中鑄管)和鋼錠模,中注管通入鋼錠模底部,澆注時鋼包底部的水口對準中注管的澆口并且所述澆口和水口之間具有間隙。澆注過程為:鋼液從鋼包底部的水口澆入中注管的澆口,再通過中注管底部從鋼錠模底部流入鋼錠模中。由于所述間隙的存在,導致鋼包底部水口與中注管澆口之間有一段與空氣裸露的空間,影響鋼液的純凈度。某鋼廠的模鑄設備建成較早、使用年限較長,力口之采用的是行車澆注,從安全角度上考慮,不能在澆口上進行水口高度調整(即下調水口以減少水口與澆口之間的間隙距離),因此,亟需一種保護澆注裝置,以避免鋼包水口與中注管澆口之間的間隙對鋼錠質量帶來的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一個或多個問題。例如,本技術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實現良好的保護澆注效果的金屬液模鑄裝置。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金屬液模鑄裝置。所述金屬液模鑄裝置包括底部帶有水口的金屬液容納容器、用于形成鑄件的鑄件模、上端帶有澆口的澆注管以及惰性氣體保護單元,所述惰性氣體保護單元包括柔性上保護套、硬質下保護套和惰性氣體供給構件,其中,柔性上保護套的上端與所述水口連接,硬質下保護套的下端與所述澆口連接,并且柔性上保護套和硬質下保護套在所述水口和所述澆口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能夠供金屬液穿過并進入澆口 ;惰性氣體供給構件用于向所述空腔中供入惰性氣體。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惰性氣體供給構件包括吹氣管,所述吹氣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中,并且所述吹氣管位于所述空腔中的部分圍繞空腔的橫截面周向設置且管壁上開有多個出氣孔。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金屬液模鑄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空腔中的導流構件(例如導流磚),所述導流構件包括導流本體和形成在所述導流本體上的導流通道。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硬質下保護套為底部開口的箱體結構(例如吹氬箱),所述箱體結構的開口圍繞所述澆口設置并通過側壁的下端固定在澆口上,并且所述箱體結構的頂壁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導流本體上具有向外伸出的凸緣,導流本體穿過所述安裝孔后通過所述凸緣安裝在箱體結構的頂壁上。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導流構件由粘土質耐火材料制成。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柔性上保護套的下端包覆在所述硬質下保護套外。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柔性上保護套由耐高溫的纖維氈制成。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金屬液為鋼液。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惰性氣體為氬氣。根據本技術金屬液模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帶有水口的金屬液容納容器為鋼包,所述上端帶有澆口的澆注管為中注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包括:通過對金屬液容納容器的水口與澆注管澆口之間的間隙進行惰性氣氛密封保護和保護套柔性密封,減少了金屬液在澆注過程中的吸氣和二次氧化。【專利附圖】【附圖說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描述,本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特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其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裝配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吹氬箱和吹氬管的主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導流磚的主視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導流磚與吹氬箱配合結構的主視圖;圖5A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柔性上保護套的結構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展開圖。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鋼包、2-中注管、3-吹氬箱、4-柔性上保護套、5-吹氬管、6-導流磚、6a_磚本體、6b-導流通道、6c_連接卡。【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和示例性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金屬液模鑄裝置。圖1是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裝配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吹氬箱和吹氬管的主視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導流磚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導流磚與吹氬箱配合結構的主視圖;圖5A是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的柔性上保護套的結構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展開圖。如圖1所示,鋼液模鑄裝置包括鋼包1、中注管2和鋼錠模(未示出),中注管2通入鋼錠模底部,澆注時鋼包I底部的水口對準中注管2的澆口,由于采用行車進行澆注,在鋼包對包開澆后水口與澆口之間存在較大間隙,無論是從設備還是人員操作水平要求上都很難避免間隙的產生,并且從安全角度上考慮,不能在澆口上進行水口高度調整(例如,下降操作)。為了對水口和澆口之間的間隙形成保護,根據本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鋼液模鑄裝置還包括氬氣保護單元,氬氣保護單元包括柔性上保護套4、吹氬箱3、導流磚6和吹氬管5。其中,如圖2所示,吹氬箱3具有頂壁、側壁以及由頂壁和側壁圍成的底部具有開口的內腔。吹氬箱3的開口圍繞中注管2的澆口設置并通過側壁的下端固定在中注管2的澆口上;吹氬箱3的頂壁上設置安裝孔。吹氬管5通過吹氬箱3的側壁與吹氬箱3的內腔連通。優選地,吹氬管5與吹氬箱3側壁連接的一端延伸至吹氬箱3的內腔內,吹氬管5位于吹氬箱3內腔中的部分圍繞吹氬箱內腔的橫截面周向設置并且管壁上開有多個出氣孔,以實現周向均勻布氣。但本技術不限于此,吹氬管5主要起到用于向吹氬箱內腔中通入氬氣(Ar)的作用,從而在澆口上方形成一個充滿氬氣的氣室,以對中注管澆口和鋼包水口之間的間隙形成氬氣密封,對鋼流起到保護的作用。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吹氬箱11由鋼板制成,在使用過程中,固定放置在中注管2澆口上,與鋼流有較大間距不直接接觸,因而是一個不易損耗件。如圖3和圖4所示,導流磚6包括磚本體6a和連接卡6c,磚本體6a穿過吹氬箱3頂壁上的安裝孔進入吹氬箱3的內腔內并通過連接卡6c安裝在吹氬箱3的頂壁上,磚本體6a的上部延伸至鋼包I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屬液模鑄裝置,包括底部帶有水口的金屬液容納容器、用于形成鑄件的鑄件模和上端帶有澆口的澆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液模鑄裝置還包括惰性氣體保護單元,所述惰性氣體保護單元包括柔性上保護套、硬質下保護套和惰性氣體供給構件,其中,柔性上保護套的上端與所述水口連接,硬質下保護套的下端與所述澆口連接,并且柔性上保護套和硬質下保護套在所述水口和所述澆口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能夠供金屬液穿過并進入澆口;惰性氣體供給構件用于向所述空腔中供入惰性氣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杰,呂世建,唐遠昭,楊濤,陳曉波,
申請(專利權)人:攀鋼集團江油長城特殊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