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它包括圍成方形結構的側墻(4)、安裝于側墻(4)四周的立柱(5)和安裝于立柱(5)頂部的頂棚(6),它還包括糞池(1)、漏糞板(3)、排糞管(8)和豬床(2),在側墻(4)所圍成的內部區域下方設置有糞池(1),糞池(1)上方蓋有漏糞板(3),糞池(1)的底部與排糞管(8)連通,相鄰兩個糞池(1)之間填充有素土層(7),豬床(2)設置在素土層(7)上方,豬床(2)上方放置有喂料槽和喂水槽;糞池(1)底部為具有坡度的倒錐形結構,其坡度范圍為10°~1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且造價成本低;休息區與排便區分開設置,利于豬的成長;使用壽命長。(*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它包括圍成方形結構的側墻(4)、安裝于側墻(4)四周的立柱(5)和安裝于立柱(5)頂部的頂棚(6),它還包括糞池(1)、漏糞板(3)、排糞管(8)和豬床(2),在側墻(4)所圍成的內部區域下方設置有糞池(1),糞池(1)上方蓋有漏糞板(3),糞池(1)的底部與排糞管(8)連通,相鄰兩個糞池(1)之間填充有素土層(7),豬床(2)設置在素土層(7)上方,豬床(2)上方放置有喂料槽和喂水槽;糞池(1)底部為具有坡度的倒錐形結構,其坡度范圍為10°~15°。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且造價成本低;休息區與排便區分開設置,利于豬的成長;使用壽命長。【專利說明】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動物圈舍,特別是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
技術介紹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等成分: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對豬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豬舍為對豬得到較好的保護,普遍采用封閉式結構,此種結構的豬舍室內地面潮濕陰暗,雖然豬舍靠上會設定通透空間,但是生豬的生存空間空氣流通較差,而且豬舍內部光線不足,影響生豬的生長發育。傳統的豬舍,喂食、排便、休息均在同一區域,豬隨意排便后,步進會使豬舍衛生受到污染,也會使養豬場臭氣沖天,養殖人員需要進行人工清理糞便,清洗后,其臭味仍難以消除,這無疑給養殖人員帶來許多痛苦,而且清洗豬舍會產生大量廢水,豬場內部形成較大的污染,沒有經過處理的地面容易潮濕,對豬的身體健康就較大危害,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對于豬瘟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增加了難度。盡管有條件的豬場使用了糞尿分離機、換氣扇、凈化器等機電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但是還是沒能給豬提供連續良好的內外環境,且設備越多成本越高。有些豬場為全開放式或少數有運動場的半封閉式結構,對豬的無規律排便,只有靠增加清糞次數和人工調教才能滿足衛生要求。其缺點是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飼料浪費大,浪費可高達飼料總供應量的20%以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造價成本低、休息區與排便區分開設置和使用壽命長的豬舍的排糞結構。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它包括圍成方形結構的側墻、安裝于側墻四周的立柱和安裝于立柱頂部的頂棚,它還包括糞池、漏糞板、排糞管和豬床,在側墻所圍成的內部區域下方設置有糞池,糞池上方蓋有漏糞板,糞池的底部與排糞管連通,相鄰兩個糞池之間填充有素土層,豬床設置在素土層上方。所述的糞池底部為具有坡度的倒錐形結構,其坡度為10°?15°。所述的漏糞板與豬床的邊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豬床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坡式結構,其坡度為2°?5。。所述的側墻外側還設置有至少一個爬梯。所述的爬梯的寬度為1.0m?L 2m。所述的喂料槽和喂水槽均勻分布于豬床的四周。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由側墻、砼支承板和漏糞板組合形成豬舍,一般為方形結構,在側墻頂部安裝頂棚,其結構簡單,其原材料為鋼筋、水泥和混凝土等常見材料,而且價格不高,整個造價成本較低。2、豬舍內部設置有砼支承板和漏糞板,砼支承板所在區域作為母豬的休息區域,而漏糞板下方還設置有糞池,母豬所排糞便,直接漏進糞池,母豬的排便區域和休息區域分開,保證豬舍內部干燥衛生。3、側墻和糞池墻體采用多孔磚堆砌而成,砼支承板用混凝土灌注,漏糞板用鋼筋制成,經久耐用。【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糞池,2-豬床,3-漏糞板,4-側墻,5-立柱,6-頂棚,7-素土層,8-排糞管,9-爬梯,10-喂料槽,11-喂水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它包括圍成方形結構的側墻4、安裝于側墻4四周的立柱5和安裝于立柱5頂部的頂棚6,它還包括糞池1、漏糞板3、排糞管8和豬床2,在側墻4所圍成的內部區域下方設置有糞池1,糞池I上方蓋有漏糞板3,糞池I的底部與排糞管8連通,相鄰兩個糞池I之間填充有素土層7,豬床2設置在素土層7上方,豬床2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坡式結構,其坡度為2°?5°,豬床2的四周放置有至少一個喂料槽10和至少一個喂水槽11。進一步地,糞池I底部為具有坡度的倒錐形結構,其坡度10°?15°,便于豬所排糞便自動進入排糞管8,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進一步地,漏糞板3與豬床2的邊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防止豬摔傷。進一步地,側墻4外側還設置有至少一個爬梯9,為了方便飼養人員搬運豬料,爬梯9的寬度為1.0m?1.2m。側墻4和糞池I的內壁均為多孔磚堆砌而成,糞池I之間的空間內填充素土,并夯實,在素土上方澆灌IOcm厚的C25砼,形成豬床2,在糞池I上方蓋設用鋼筋制成的漏糞板3,糞池I的底部與用PVC管制成的排糞管8連通,PVC管使用壽命長。【權利要求】1.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它包括圍成方形結構的側墻(4)、安裝于側墻(4)四周的立柱(5)和安裝于立柱(5)頂部的頂棚(6),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糞池(I)、漏糞板(3)、排糞管(8)和豬床(2),在側墻(4)所圍成的內部區域下方設置有糞池(1),糞池(I)上方蓋有漏糞板(3),糞池(I)的底部與排糞管(8)連通,相鄰兩個糞池(I)之間填充有素土層(7),豬床(2)設置在素土層(7)上方,豬床(2)上方放置有至少一個喂料槽(10)和至少一個喂水槽(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糞池(I)底部為具有坡度的倒錐形結構,其坡度為10°?1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糞板(3)與豬床(2)的邊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豬床(2)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坡式結構,其坡度為2°?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墻(4)外側還設置有至少一個爬梯(9)。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梯(9)的寬度為1.0m?1.2mο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物圈舍的排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喂料槽(10)和喂水槽(11)均勻分布于豬床(2 )的四周。【文檔編號】A01K1/01GK203590797SQ201320810938【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專利技術者】李學杰 申請人:李學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學杰,
申請(專利權)人:李學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