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黃花石蒜的GAP種植方法,所述黃花石蒜以收獲花作為提取加蘭他敏的原料藥材。該方法包括種植園的建設、繁殖方法、栽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和貯藏六大部分。以人工栽培的黃花石蒜資源替代野生資源,有效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并可確保加蘭他敏的藥材原料的市場供應和臨床用藥的安全。以黃花石蒜地上的花作為提取加蘭他敏的藥材原料,勞動強度小,勞務費用比重小,生產成本低。并首次制訂出各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生產出來的原料藥材黃花石蒜的干燥花中加蘭他敏的含量遠遠高于以往藥廠生產加蘭他敏的原料藥材鱗莖的要求。實現(xiàn)黃花石蒜產業(yè)化、GAP規(guī)范化人工栽培生產。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黃花石蒜的GAP種植方法和標準操作規(guī)程,所述黃花石蒜以收獲花作為提取加蘭他敏的原料藥材。
技術介紹
中藥材GAP:是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簡稱GAP)。加蘭他敏化學名為:11-甲基-3-甲氧基-4α,5,9,10,11,12-六氫-6H-苯并呋喃[3α,2-ef]苯并氮雜卓-6-醇氫溴酸鹽。英文名galantamine,Reminy1,是源于石蒜屬植物的一種菲啶類生物堿,是可逆性膽堿脂酶抑制劑,能透過血腦屏障,使受阻礙的神經(jīng)肌肉傳導恢復,改善各種末梢神經(jīng)肌肉障礙的麻痹狀態(tài)。20世紀60年代,加蘭他敏(商品名為強肌片、尼瓦林,片劑)主要用于治療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后遺癥、肌肉萎縮、術后腸肌麻痹、尿潴留及重癥肌無力等癥,也可用于兒童腦型麻痹、外傷性感覺運動障礙、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及脊神經(jīng)根炎等的治療。到了90年代,人們研究發(fā)現(xiàn),加蘭他敏具有改善小鼠記憶障礙功能,由此推測其對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中樞膽堿能障礙可能有效。加蘭他敏能夠可逆且特異地結合乙酰膽堿酯酶(AChE)上的活性部位,由此抑制酶的活性,導致突觸問隙中乙酰膽堿量增加,從而提高了膽堿能神經(jīng)的功能傳遞,提高AD患者腦內的膽堿能,改善病人的認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加蘭他敏的臨床應用也由此從以前的治療肌肉萎縮和肌無力轉向了治療AD,而且已經(jīng)有了相應的劑型上市,具有較弱抗AChE作用的加蘭他敏,與AChE抑制活性較強的多奈替丁(donetidine)和利斯的明(rivastigmine)相比,在AD認知功能方面的治療作用卻不遜于它們,但卻無肝毒性。加蘭他敏具有膽堿抑制作用。氫溴酸加蘭他敏用于治療輕、中度AD。臨床有效率為50%~60%,其療效與已在多個國家上市。研究認為,老年性癡呆病人的乙酰膽堿量減少,膽堿能(AChE)的降低是引起AD的主要病因,因此,能提高病人膽堿水平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AD的有效藥物。AD的治療正朝著預防疾病的方向發(fā)展,氫溴酸加蘭他敏的優(yōu)勢受到特別的關注,其潛在的公眾健康益處具有重大意義而有可能成為AD治療的首選藥物。以加蘭他敏為主的對AD治療藥物市場前景看好,這主要是:①患病人群的數(shù)量增多,比例高,AD的發(fā)病率在65歲左右的老年人中約占10%,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占20%,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阿爾茨海默氏癥在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成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殺手”。有資料表明,我國6O歲以上人口l998年已達1.2億,2l世紀中葉可達4億左右,將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現(xiàn)有老年癡呆患者500萬左右,隨著時間推移,患病人數(shù)可能還將不斷增加。②該類藥物的市場銷售額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1995年該類藥物世界銷售額的50億美元,到21世紀初銷售額達到70億美元,現(xiàn)在早已超100億美元了。③服用治療藥物時間長,該疾病類似于糖尿病需要長期服用治療藥物,因此其用藥市場隨著人口老齡化增長而逐漸擴大。④加蘭他敏的藥效顯著而銷量快速增長,在治療老年癡呆藥物主要品種中,加蘭他敏銷量劇增,并有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加蘭他敏和石蒜堿也是我國近年來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產品。加蘭他敏可以從石蒜科石蒜屬、雪花蓮屬(又稱雪滴花屬)等植物中提取,也能用化學方法全合成。1.從石蒜科植物中提取:石蒜科植物包括石蒜屬和雪花蓮屬,石蒜屬中的石蒜(Lycoris?radiata?Herb),黃花石蒜(L.aurea?Herb,又名忽地笑),夏水仙Levor?chinensis?Roem),黃水仙(Narcissus?pseudo-narcissus?Linn,又名喇叭水仙)等,雪花蓮屬中的活氏雪花蓮(Galanthus?woronawii?Losink.)和夏雪滴花(Leucojum?aestivum?L.)都有加蘭他敏生物堿,通常質量分數(shù)為萬分之一左右,其中又以黃花石蒜球莖的加蘭他敏含量最高,生產上以其地下球莖作為原料提取加蘭他敏。2.化學方法合成:用化學方法合成加蘭他敏的工作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D?Barton用9步合成工藝制備了外消旋的加蘭他敏,總收率僅0.07%。目前的合成方法中總收率已有了提高。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Froehlich教授以3,4一二甲氧基苯甲醛為起始原料,經(jīng)9步反應,得到(-)加蘭他敏。日本的野出學等人提出了一條以3,4,5-三羥基苯甲酸甲酯為起始原料合成加蘭他敏類生物堿的路線。奧地利Sanochemia制藥公司的Laszlo?Czollner等人提出了以異香草醛和酪胺為起始原料合成加蘭他敏和表加蘭他敏的方法,國內學者閻家麒以異香草醛和酪胺為起始原料合成加蘭他敏。加蘭他敏提取過程中的副產物主要為力可拉敏,雖然藥用價值相對較小但其含量卻是加蘭他敏的2倍,且結構上僅少了一個雙鍵,故劉濤等以力可拉敏(1ycoramine)為原料,以9%鑭鎳稀土合金作為催化劑,于240℃選擇性脫氫,半合成加蘭他敏,其后又提出了一種全合成加蘭他敏的新方法以異香草醛和酪胺為主要原料,經(jīng)溴化、縮合還原、甲酰化、氧化偶合及還原5步反應,合成了加蘭他敏。雖然有不少化學方法合成加蘭他敏的報道,但加蘭他敏的化學合成方法存在著路線長、步驟繁瑣、反應條件苛刻、成本高、收率低、環(huán)境污染,同時加蘭他敏的手性碳的存在,消旋產物不易拆分等缺點,目前加蘭他敏仍沒有實現(xiàn)工業(yè)化合成,藥用原料都是來源于石蒜屬植物的地下鱗莖,這也是其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石蒜屬為傳統(tǒng)藥用植物,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其鱗莖可祛痰、利尿、解毒、催吐。石蒜屬藥用植物中黃花石蒜鱗莖因含有較高的生物堿。是藥廠目前提取加蘭他敏等生物堿的主要原料。黃花石蒜也是一種優(yōu)良的園林觀賞植物和切花植物,其花大,色彩豐富,葉片濃綠。在臺灣和東南亞等地的已作切花植物和園林綠化植物種植。國內工廠生產加蘭他敏等生物堿和園林綠化均是靠大量采挖野生黃花石蒜鱗莖。因長期采挖,野生資源瀕臨枯竭;另一方面,產地山丘被挖得千瘡百孔,造成水士流失,環(huán)境破壞嚴重。所以,大規(guī)模開展人工栽培黃花石蒜,以解決加蘭他敏的原料供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石蒜素有“中國的郁金香”之稱,石蒜花葶健壯,花莖長,花大色艷,花色豐富,有紅、黃、紫、白、藍、橘紅等多色,五彩繽紛,花形多變而奇特,花被反卷皺曲;花瓣有寬瓣、窄瓣、平瓣、皺瓣等,耐運輸?shù)忍攸c;葉基生,條帶狀,亮綠色,形態(tài)雅致,耐蔭性強,觀賞價值高。國內外對石蒜類植物的人工擴繁和人工栽培方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黃花石蒜的GAP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各方法步驟:一、種植園的建設1、選地: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高腐殖質、高土壤肥力的偏酸性的壤土、砂壤土;2、整地:地選好后,全墾深翻,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廄肥3000~5000kg/667m2,作高畦,寬120cm高25cm,龜背形,畦面中間稍高,四邊略低,周圍開好排水溝;二、繁殖選用下述方法1、分球繁殖:在休眠期或開花后將植株挖出,將母球附近附生的子球取下種植;2、種子繁殖:采種后即播或濕沙貯藏,播種深度2~3cm,翌年春季萌發(fā)幼根并形成小球,秋季幼葉萌發(fā)出土;3、基底切割繁殖:將清理好的鱗莖基底以米字型八分切割,切割深度為鱗莖長的1/2~2/3,消毒、陰干后插入濕潤沙、珍珠巖等基質中,3個月后鱗片與基盤交接處可見不定芽形成,逐漸生出小鱗莖球,經(jīng)分離栽培后可以成苗;4、組織培養(yǎng)繁殖:以NAA3~30mg/L+BA10mg/L為培養(yǎng)基,采花梗、子房和帶莖的鱗片作外植體材料,可大量誘導不定芽,并待其長大產生側芽后,取單一植莖置于NAA3mg/L的培養(yǎng)基上可誘導出根系豐富的完整植株;5、鱗片繁殖:利用鱗莖切片扦插繁殖;三、栽植1、適宜種植期:適宜種植期是初夏葉片剛剛枯萎時和秋花后,適宜的栽培時間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結合,切忌在長葉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2、栽培密度:適宜的行株距為20cm×15~20cm;3、栽植深度:栽植深度適中,適宜的栽植深度為8~10cm,土面埋至種球頸部;四、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中耕宜淺,中耕深度5~10cm,每年3~4次,并對裸露的球根覆土培根,勤除草,確保畦面無雜草;2、施肥:每年施肥4次,第1次于5~6月葉片干枯至開花前,施有機肥3000kg/667m2或復合肥100kg/667m2;第2次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復合肥100kg/667m2;第3次在8月底9月初開花后,施復合肥100kg/667m2;第4次在采花之后施肥,促進葉片的營養(yǎng)生長,增施磷、鉀肥,使鱗莖健壯充實;3、灌溉與排水:黃花石蒜既喜水又忌水,旱季應灌水,雨季應排澇,栽培后灌透水,營養(yǎng)生長期要經(jīng)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石蒜抽花時田間應注意灌溉,充分供應土壤水分,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供給適量水分,以達到提早抽花,開花整齊一致,葉片逐漸枯萎時,應慢慢減少澆水,一旦進入休眠期,即不可再澆水或施肥;4、遮蔭:栽培石蒜在營養(yǎng)生長綠株期應不遮光或弱度遮光,開花期7~9月應有遮蔭設施,花期適宜50~6O%的遮光;五、病蟲害防治1、常見的蟲害有:①斜紋夜蛾防治方法:農業(yè)防治:清除雜草,收獲后翻耕曬土或灌水,以破壞或惡化其化蛹場所,有助于減少蟲源,結合管理隨手摘除卵塊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蟲,以減少蟲源;物理防治:于盛發(fā)期點黑光燈誘殺;或者糖醋液誘殺,糖醋液配比為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敵百蟲誘蛾;或者柳枝蘸灑500倍敵百蟲誘殺蛾子;藥劑防治可選用下述藥劑: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15%菜蟲凈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3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5.7%百樹菊酯乳油4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2000倍液、2.5%滅幼脲1000倍液、25%馬拉硫磷1000倍液,10天1次,連用2—3次,交替噴施;②石蒜夜蛾防治方法:農業(yè)防治:要采用費洛蒙捕蛾燈,誘殺雄蛾,要經(jīng)常注意葉背,有無排列整齊的蟲卵,若有要即刻清除,結合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蟲蛹,減少蟲口基數(shù);藥劑防治:噴施藥劑樂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出來活動取食時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好;③薊馬防治方法:采用25%吡蟲啉3000倍液、70%艾美樂6000~10000倍液輪換噴霧防治;④蠐螬防治方法:農業(yè)防治:合理輪作,前茬為大豆、花生、薯類、玉米或與之套作的菜田,蠐螬發(fā)生較重,適當調整茬口可明顯減輕危害;施用的農家肥應充分腐熟,以免將幼蟲和卵帶入;適時秋耕,可將部分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藥劑防治:采用辛硫磷或敵百蟲藥劑進行防治;2、常見病害炭瘟病和細菌性軟腐病的防治方法:鱗莖栽植前用0.3%硫酸銅液浸泡30分鐘,用水洗凈,晾干后種植,發(fā)病初期用50%苯萊特2500倍液噴灑,每隔半月噴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六、采收、加工和貯藏1、采收:應選擇晴天進行采收,采收方法以剪刀剪摘花序;2、加工:采摘后的花立即攤開晾曬,晴天將花直接曬干,陰雨天用干燥機烘干,烘干溫度為50-60℃;干燥花的含水量低于8%,干燥花中加蘭他敏的含量在0.05%以上;3、貯藏:干后即可貯藏,置于干燥的室內存放。...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黃花石蒜的GAP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各方法步驟:
一、種植園的建設
1、選地: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高腐殖質、高土壤
肥力的偏酸性的壤土、砂壤土;
2、整地:地選好后,全墾深翻,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廄肥3000~5000kg/667m2,
作高畦,寬120cm高25cm,龜背形,畦面中間稍高,四邊略低,周圍開好排水溝;
二、繁殖選用下述方法
1、分球繁殖:在休眠期或開花后將植株挖出,將母球附近附生的子球取下種植;
2、種子繁殖:采種后即播或濕沙貯藏,播種深度2~3cm,翌年春季萌發(fā)幼根并
形成小球,秋季幼葉萌發(fā)出土;
3、基底切割繁殖:將清理好的鱗莖基底以米字型八分切割,切割深度為鱗莖長
的1/2~2/3,消毒、陰干后插入濕潤沙、珍珠巖等基質中,3個月后鱗片與基盤
交接處可見不定芽形成,逐漸生出小鱗莖球,經(jīng)分離栽培后可以成苗;
4、組織培養(yǎng)繁殖:以NAA3~30mg/L+BA10mg/L為培養(yǎng)基,采花梗、子房和帶
莖的鱗片作外植體材料,可大量誘導不定芽,并待其長大產生側芽后,取單一
植莖置于NAA3mg/L的培養(yǎng)基上可誘導出根系豐富的完整植株;
5、鱗片繁殖:利用鱗莖切片扦插繁殖;
三、栽植
1、適宜種植期:適宜種植期是初夏葉片剛剛枯萎時和秋花后,適宜的栽培時間
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結合,切忌在長葉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
2、栽培密度:適宜的行株距為20cm×15~20cm;
3、栽植深度:栽植深度適中,適宜的栽植深度為8~10cm,土面埋至種球頸部;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宜淺,中耕深度5~10cm,每年3~4次,并對裸露的球根覆
土培根,勤除草,確保畦面無雜草;
2、施肥:每年施肥4次,第1次于5~6月葉片干枯至開花前,施有機肥3000kg/667m2或復合肥100kg/667m2;第2次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復合肥100kg/667m2;第3次
在8月底9月初開花后,施復合肥100kg/667m2;第4次在采花之后施肥,促進葉片
的營養(yǎng)生長,增施磷、鉀肥,使鱗莖健壯充實;
3、灌溉與排水:黃花石蒜既喜水又忌水,旱季應灌水,雨季應排澇,栽培后灌
透水,營養(yǎng)生長期要經(jīng)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
石蒜抽花時田間應注意灌溉,充分供應土壤水分,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
供給適量水分,以達到提早抽花,開花整齊一致,葉片逐漸枯萎時,應慢慢減
少澆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日寶,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