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移動通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鉸鏈及其轉動方法,和使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帶有翻轉功能的電子設備的轉動裝置一般只設有一個轉軸,單轉軸雖然結構可靠,但是翻轉角度有限,一般為165度,甚至更小。雖然可以對單轉軸結構進行改進,使其具有360度的翻轉角度,但這種改進會增加轉動裝置的復雜性,不僅使裝置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且會降低裝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單轉軸結構在大角度翻轉過程中無法獲得合適的阻尼,并且容易造成纜線斷裂。為克服單轉軸的缺陷,出現了具有雙轉軸結構的轉動裝置。連桿式雙轉軸可以靈活調節上下本體之間的角度,便于讓屏幕直面操作者,增強使用感受,但其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并不適于便攜式移動終端。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鉸鏈以解決上述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鉸鏈及其轉動的方法,和使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使采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具有360度的翻轉角度。為實現該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上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上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上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上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上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上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上述切換裝置將上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上述第二轉動部件,上述第二扭力與上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上述第二轉動部件,使上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鉸鏈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所述切換裝置將所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9.30 CN 201320610340.71.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
所述切換裝置將所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扭力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扭力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在所述預定時間不發生轉動;當所述第二扭力大于所述第三扭力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轉動至所述第二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裝置包括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
所述第二切換機構接收所述壓力,并將所述壓力轉換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將所述第一扭力轉換為第四扭力,所述第四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接收所述第四扭力后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轉動至所述第一角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包括止擋機構和連接座,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轉動至所述第一角度后,所述連接座對所述止擋機構施加阻力,所述止擋機構將所述阻力轉換為第五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所述第五扭力與所述第一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停止轉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換機構包括第二彈性部件和預壓機構;所述第二切換機構接收的所述壓力包括第一壓力和第二壓力;
所述第二彈性部件在所述第一壓力及第二壓力作用下產生彈力,并將所述彈力施加于所述預壓機構;
所述預壓機構接收所述彈力后,將所述彈力轉換為與所述連接座之間的摩擦力,所述預壓機構將所述摩擦力轉換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上。
6.一種鉸鏈,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切換裝置;
所述切換裝置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控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的轉動順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裝置包括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鉸鏈,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化順,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鼎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