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鉸鏈及其轉動方法,使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0040459 閱讀: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07
    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鉸鏈,包括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切換裝置;所述切換裝置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控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的轉動順序。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轉動方法,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所述切換裝置將所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該鉸鏈可以實現設備上下本體360度翻轉。在此基礎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具有該鉸鏈的電子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移動通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鉸鏈及其轉動方法,和使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帶有翻轉功能的電子設備的轉動裝置一般只設有一個轉軸,單轉軸雖然結構可靠,但是翻轉角度有限,一般為165度,甚至更小。雖然可以對單轉軸結構進行改進,使其具有360度的翻轉角度,但這種改進會增加轉動裝置的復雜性,不僅使裝置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且會降低裝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單轉軸結構在大角度翻轉過程中無法獲得合適的阻尼,并且容易造成纜線斷裂。為克服單轉軸的缺陷,出現了具有雙轉軸結構的轉動裝置。連桿式雙轉軸可以靈活調節上下本體之間的角度,便于讓屏幕直面操作者,增強使用感受,但其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并不適于便攜式移動終端。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鉸鏈以解決上述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鉸鏈及其轉動的方法,和使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使采用該鉸鏈的電子裝置具有360度的翻轉角度。為實現該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上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上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上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上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上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上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上述切換裝置將上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上述第二轉動部件,上述第二扭力與上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上述第二轉動部件,使上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鉸鏈,包括: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切換裝置;上述切換裝置與上述第一轉動部件和上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控制上述第一轉動部件和上述第二轉動部件的轉動順序。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上述鉸鏈。上述鉸鏈,可以實現設備的上下本體從0度到360度翻轉,在翻轉180度時可以實現上下本體及鉸鏈在同一水平面,不會產生高度差;在翻轉360度時,上下本體間不會產生縫隙,并且在翻轉過程中上下本體可以在任意角度固定,增強了用戶的操作感受。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鉸鏈在保證轉動裝置可靠性的情況下,進一步縮小了轉動裝置的體積,增加了電子裝置的整體便攜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鉸鏈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爆炸圖。圖2為圖1中的連接座2的示意圖,其中,圖2a為連接座2的立體圖,圖2b為連接座2的正視圖,圖2c為左視圖,圖2d為后視圖。圖3為圖1中止擋機構201的示意圖,其中,圖3a為止擋機構201的立體圖,圖3b為止擋機構201的后視圖。圖4為圖1中預壓機構202的示意圖,其中,圖4a為預壓機構202的立體圖,圖4b為預壓機構202的主視圖,圖4c為預壓機構202的后視圖,圖4d為預壓機構202的左視圖。圖5為圖1中第一連接桿11的示意圖,其中,圖5a為第一連接桿11的立體圖,圖4b為第一連接桿11在A-A處的剖面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鉸鏈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爆炸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鉸鏈第二個實施例的裝配圖。圖8為圖6中第一滾珠41的示意圖,其中,圖8a為第一滾珠41的立體圖,圖8b為第一滾珠41的正視圖。圖9為圖6中第二滾珠42的示意圖,其中,圖9a為第二滾珠42的立體圖,圖9b為第二滾珠42的正視圖。圖10為圖6中滑塊44的示意圖,其中,圖10a為滑塊44的立體圖,圖10b為滑塊44的正視圖。圖11為圖6中固定座43的示意圖,其中,圖11a為固定座43的立體圖,圖11b為固定座43的俯視圖。圖12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的三個不同剖面的位置示意圖,其中,圖12a為第一個剖面B-B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12b為第二個剖面C-C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12c為第三個剖面D-D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13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處于初始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圖13a為立體示意圖,圖13b為在B-B處的剖面圖,圖13c為在C-C處的剖面圖,圖13d為在D-D處的剖面圖。圖14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處于第二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圖14a為立體示意圖,圖14b為在B-B處的剖面圖,圖14c為在C-C處的剖面圖,圖14d為在D-D處的剖面圖。圖15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處于第三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圖15a為立體示意圖,圖15b為在B-B處的剖面圖,圖15c為在C-C處的剖面圖,圖15d為在D-D處的剖面圖。圖16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處于第四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圖16a為立體示意圖,圖16b為在B-B處的剖面圖,圖16c為在C-C處的剖面圖,圖16d為在D-D處的剖面圖。圖17為第二個實施例鉸鏈處于第五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圖17a為立體示意圖,圖17b為在B-B處的剖面圖,圖17c為在C-C處的剖面圖,圖17d為在D-D處的剖面圖。圖18為纜線的第一種走線方式示意圖,其中,圖18a為纜線的第一種走線方式的立體圖,圖18b為第一連接桿的立體圖。圖19為纜線的第二種走線方式示意圖,其中,圖19a為纜線的第二種走線方式的立體圖,圖19b為第一連接桿的立體圖。圖20為纜線的第三種走線方式示意圖,其中,圖20a為纜線的第三種走線方式的立體圖,圖20b為第一連接桿的立體圖。圖21為本專利技術鉸鏈第三個實施例的結構爆炸圖。圖22為圖21中第一轉軸301的示意圖。其中,圖22a為第一轉軸301的立體圖,圖22b為第一轉軸301在E-E處的剖面圖。圖23為圖21中第一連接裝置311的示意圖。其中,圖23a為第一連接裝置311的立體圖,圖23b為第一連接裝置311的正視圖,圖23c為第一連接裝置311的左視圖,圖23d為第一連接裝置311的后視圖。圖24為圖21中第一凸輪321和第三凸輪331的示意圖。其中,圖24a為第一凸輪321的立體圖,圖24b為第一凸輪321的正視圖,圖24c為第三凸輪331的立體圖,圖24d為第三凸輪331的正視圖。圖25為圖21中第二凸輪322和第四凸輪332的示意圖。其中,圖25a為第二凸輪322的立體圖,圖25b為第二凸輪322的正視圖,圖25c為第四凸輪332的立體圖,圖25d為第四凸輪332的正視圖。圖26為圖21中第一鑲件323的示意圖。其中,圖26a為第一鑲件323的立體圖,圖26b為第一鑲件323的正視圖。圖27為圖21中第二連接裝置334的示意圖。其中,圖27a為第二連接裝置334的立體圖,圖27b為第二連接裝置334的正視圖,圖27c為第二連接裝置334的左視圖,圖27d為第二連接裝置334的后視圖。圖28為圖21中第五凸輪351的示意圖。其中,圖28a為第五凸輪351的立體圖,圖28b為第五凸輪351的正視圖。圖29為第三個實施例鉸鏈的四個不同剖面的位置示意圖。圖29a為剖面F-F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29b為剖面G-G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29c為剖面H-H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29d為剖面I-I在鉸鏈上的位置示意圖。圖30為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所述切換裝置將所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9.30 CN 201320610340.71.一種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以及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的切換裝置;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換裝置接收壓力;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轉動至第一角度;
    所述切換裝置將所述壓力轉換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二轉動部件首先在預定時間保持靜止,然后再轉動第二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扭力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扭力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在所述預定時間不發生轉動;當所述第二扭力大于所述第三扭力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轉動至所述第二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裝置包括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
    所述第二切換機構接收所述壓力,并將所述壓力轉換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所述第二扭力與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將所述第一扭力轉換為第四扭力,所述第四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接收所述第四扭力后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轉動至所述第一角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包括止擋機構和連接座,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轉動至所述第一角度后,所述連接座對所述止擋機構施加阻力,所述止擋機構將所述阻力轉換為第五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所述第五扭力與所述第一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使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停止轉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鉸鏈轉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換機構包括第二彈性部件和預壓機構;所述第二切換機構接收的所述壓力包括第一壓力和第二壓力;
    所述第二彈性部件在所述第一壓力及第二壓力作用下產生彈力,并將所述彈力施加于所述預壓機構;
    所述預壓機構接收所述彈力后,將所述彈力轉換為與所述連接座之間的摩擦力,所述預壓機構將所述摩擦力轉換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上。
    6.一種鉸鏈,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切換裝置;
    所述切換裝置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控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轉動部件的轉動順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裝置包括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所述第一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活動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鉸鏈,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化順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鼎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手机免费看 |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网站|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无码AV大香线蕉|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