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進膠模具,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前模單元、后模單元、頂出單元以及塑膠產品單元,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的前端,所述塑膠產品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之間,并彼此連通,所述頂出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的下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新型的進膠模式與熱流道控制系統的合并利用,進行塑膠產品的生產,解決了生產過后留下流道料桿的原材料浪費,使塑膠產品生產的效率大幅度提升。(*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進膠模具,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前模單元、后模單元、頂出單元以及塑膠產品單元,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的前端,所述塑膠產品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之間,并彼此連通,所述頂出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的下方。本技術通過新型的進膠模式與熱流道控制系統的合并利用,進行塑膠產品的生產,解決了生產過后留下流道料桿的原材料浪費,使塑膠產品生產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專利說明】新型進膠模具
本技術涉及模具
,具體是一種新型進膠模具。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現在模具作為制造業的核心,已經成為生產制造領域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模具是一種有一定形狀與尺寸的型腔工具,與模具內各種系統或者輔助機構配合使用,將各種高溫液態材料填充到模具型腔內,即可生產出具有特定的形狀、尺寸功能和質量的工業零件。各種塑料原材料如何進入模具型腔內,是模具設計工程師每套模具設計時必須思考的問題點。好的模具進膠結構讓產品的尺寸得到保證,使后續的注塑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減少原材料的使用。現在普遍應用的進膠結構均突出了一個問題,生產過后留下流道料桿的原材料浪費,流道料桿人工粉碎再利用所消耗的人力,而此是為傳統技術的主要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進膠模具。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新型進膠模具,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前模單元、后模單元、頂出單元以及塑膠產品單元,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的前端,所述塑膠產品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之間,且兩兩之間相互連通,所述頂出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的下方。優選地,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包括:澆口套、電源接口和進膠通道,所述澆口套與外部注塑機相連通,并通過進膠通道與前模單元的進膠孔相連通,所述電源接口固定于前模單元上并與外部電源相連接。優選地,所述頂出單元包括:頂針、頂針前板和頂針蓋板,所述頂針安裝在頂針前板上,所述頂針蓋板貼住頂針前板并鎖緊。工作時,熱流道控制單元控制外部注塑機提供的原材料,分別從前模單元各進膠孔注入原材料到合并后的前模單元與后模單元之內,并在塑料產品單元內成型,待產品成型冷卻后,由頂出單元將產品從后模單元頂出,從而完成塑膠產品的快速生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進膠模具具有以下技術特點:1、解決了生產過后留下流道料桿的原材料浪費,流道料桿人工粉碎再利用所消耗的人力,使塑膠產品生產的效率大幅度提升;2、解決因注塑生產產生的流道料頭和提高注塑生產的效率,消除模具注塑生產時,產生的流道料桿,節省塑料原材的結構。【專利附圖】【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前模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頂出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為熱流道控制單元,20為前模單元,30為后模單元,40為頂出單元,50為塑膠產品單元,11為燒口套,12為電源接口,13為進膠通道,41為頂針,42為頂針前板,43為頂針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進膠模具,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前模單元、后模單元、頂出單元以及塑膠產品單元,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的前端,所述塑膠產品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之間,且兩兩之間相互連通,所述頂出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的下方。進一步地,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包括:澆口套、電源接口和進膠通道,所述澆口套與外部注塑機相連通,并通過進膠通道與前模單元的進膠孔相連通,所述電源接口固定于前模單元上并與外部電源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頂出單元包括:頂針、頂針前板和頂針蓋板,所述頂針安裝在頂針前板上,所述頂針蓋板貼住頂針前板并鎖緊。具體為:如圖1至4所示,一種新型進膠模具結構,其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10、前模單元20、后模單元30、頂出單元40以及塑膠產品單元50。該熱流道控制單元10固定在該前模單元20的前端。該熱流道控制單元10包括澆口套11、電源接口 12、進膠通道13。該電源接口 12固定在前模單元A板上面并與外部電源控制器連接。該頂出單元40包括頂針41、頂針前板42、頂針蓋板43。其中,該頂針41裝在頂針前板42,頂針蓋板43貼住頂針前板42鎖緊。具體工作的時候,通過外部注塑機將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關閉。外部注塑機通過澆口套11將原材料注入熱流道控制單元控制10,熱流道控制單元10控制原材料的溫度,通過進膠通道13將原材料按規定的參數注入模具型腔內的前模單元。等到產品在塑膠產品單元50內冷卻完畢后,后模單元30往后退與前模單元20分開,當前模單元20與后模單元30分開后,由頂出單元40往前頂出,將塑膠產品單元50內的成型產品頂出并滑落。本實施例提供的新型進膠模具,通過新型的進膠模式與熱流道控制系統的合并利用,進行塑膠產品的生產,解決了生產過后留下流道料桿的原材料浪費,使塑膠產品生產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以上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技術的實質內容。【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進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熱流道控制單元、前模單元、后模單元、頂出單元以及塑膠產品單元,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的前端,所述塑膠產品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之間,且兩兩之間相互連通,所述頂出單元設置于前模單元和后模單元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進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流道控制單元包括:澆口套、電源接口和進膠通道,所述澆口套與外部注塑機相連通,并通過進膠通道與前模單元的進膠孔相連通,所述電源接口固定于前模單元上并與外部電源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進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單元包括:頂針、頂針前板和頂針蓋板,所述頂針安裝在頂針前板上,所述頂針蓋板貼住頂針前板并鎖緊。【文檔編號】B29C45/40GK203580025SQ201320627203【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1日 【專利技術者】鄭冠雄 申請人:上海克比精密塑膠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冠雄,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克比精密塑膠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