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所述傳送繩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主傳送機構以及副傳送機構,將副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艏位置,將主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舯位置,那么當延繩釣捕獲結束后,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掛在傳送繩上,啟動驅動電機,可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傳送至船舯位置,這樣,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適用于傳送延繩釣支繩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 技術涉及船舶研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
技術介紹
延繩釣是捕撈魚類的一種作業方式,其主要指的是從船上放出一根長達一百公里的干線于海中,上面隔一定間距系有支繩和浮子,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繩上的魚餌懸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誘引魚上鉤,從而達到捕撈的目的。一般,專業延繩釣捕撈生產船,放釣以及收釣作業平臺在船的尾部,延繩釣支繩以及魚艙也安裝在船的尾部。而漁業資源科考船,是一艘多科學調查船,在船艏位置上延繩釣工作平臺,并在船舯位置的船舯工作平臺上設置延繩釣支繩收集平臺以及魚艙。延繩釣捕撈作業,將延繩釣支繩以及捕獲的魚從干線中拆卸下來后,需要將延繩釣支繩以及捕到的魚運送至船舯工作平臺。現一般的運送方式主要采用手工搬運,即將延繩釣支繩或魚分別放置與收集箱后,人工將收集箱搬運至船舯工作平臺后,將其放入對應的位置。這種的運輸方式,工作強度大,并且在船舶行駛過程中,存在危及延繩釣操作人員的生命的隱患。現需要一種便于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運送至船舯工作平臺的裝置。上下文中提到的船艏指的是船的首部,船舯指的是船的中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所述傳送繩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傳送機構內還包括主固定座、鉸接在主固定座上的主機座以及鉸接在主機座上的主張緊座,所述主張緊座上固定安裝有主張緊輪,所述王動輪安裝在王機座上;所述副傳送機構內還包括副固定座、絞接在副固定座上的副機座以及鉸接在副機座上的副張緊座,所述副張緊座上固定安裝有副張緊輪,所述從動輪安裝在副機座上;所述傳送繩依次繞過主動輪、主張緊輪、副張緊輪以及從動輪后形成封閉的回路。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機座與主張緊座間還設有主調節螺桿,所述副機座與副張緊座間還設有副調節螺桿。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固定座與主機座間還設有主液壓泵,所述副固定座與副機座間還設有副液壓泵。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設置主傳送機構以及副傳送機構,將副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艏位置,將主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舯位置,那么當延繩釣捕獲結束后,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掛在傳送繩上,啟動驅動電機,可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傳送至船舯位置,這樣,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術可適用于傳送延繩釣支繩中。以下結合附圖及實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在傳送延繩釣支繩中的應用。參照附圖說明圖1,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1,該傳送繩I為鋼絲繩,所述傳送繩I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5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50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5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9的輸出端連接。·通過設置主傳送機構以及副傳送機構,將副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艏位置,將主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舯位置,那么當延繩釣捕獲結束后,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掛在傳送繩I上,啟動驅動電機9,可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傳送至船舯位置,這樣,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主傳送機構內還包括主固定座2、鉸接在主固定座2上的主機座3以及鉸接在主機座3上的主張緊座4,所述主張緊座4上固定安裝有主張緊輪6,所述主動輪5安裝在主機座3上;所述副傳送機構內還包括副固定座20、鉸接在副固定座20上的副機座30以及鉸接在副機座30上的副張緊座40,所述副張緊座40上固定安裝有副張緊輪60,所述從動輪50安裝在副機座30上;所述傳送繩I依次繞過主動輪5、主張緊輪6、副張緊輪60以及從動輪50后形成封閉的回路,這樣,通過調整主張緊輪6以及副張緊輪60的位置,使得傳送繩I處于張緊狀態,當延繩釣支繩和魚達到船舯后,將其取下,傳送繩I可回到至船艏位置,實現其循環無間隙工作。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主機座2與主張緊座4間還設有主調節螺桿7,所述副機座20與副張緊座40間還設有副調節螺桿70,通過主調節螺桿7調節主機座2與主張緊座4間的角度,通過調節副調節螺桿70調節副機座20與副張緊座40間的角度,進而調整主張緊輪6和副張緊輪60的位置,使得傳送繩I在工作時一直處于張緊狀態。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主固定座2與主機座3間還設有主液壓泵8,所述副固定座20與副機座30間還設有副液壓泵80。工作時,啟動主液壓泵8以及副液壓泵80,將主機座3和副機座30推出船邊;工作完成后,通過主液壓泵8以及副液壓泵80,將主機座3和副機座30收攏在船內,這樣的結構,緊湊。以上是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技術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1),所述傳送繩(I)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5)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50)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5)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9)的輸出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傳送機構內還包括主固定座(2)、鉸接在主固定座(2)上的主機座(3)以及鉸接在主機座(3)上的主張緊座(4),所述主張緊座(4)上固定安裝有主張緊輪(6),所述主動輪(5)安裝在主機座(3)上;所述副傳送機構內還包括副固定座(20)、鉸接在副固定座(20)上的副機座(30)以及鉸接在副機座(30 )上的副張緊座(40 ),所述副張緊座(40 )上固定安裝有副張緊輪(60 ),所述從動輪(50)安裝在副機座(30)上;所述傳送繩(I)依次繞過主動輪(5)、主張緊輪(6)、副張緊輪(60)以及從動輪(50)后形成封閉的回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座(2)與主張緊座(4)間還設有主調節螺桿(7),所述副機座(20)與副張緊座(40)間還設有副調節螺桿(70)。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座(2)與主機座(3)間還設有主液壓泵(8),所述副固定座(20)與副機座(30)間還設有副液壓泵(80)。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所述傳送繩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本技術通過設置主傳送機構以及副傳送機構,將副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艏位置,將主傳送機構安裝在船舯位置,那么當延繩釣捕獲結束后,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掛在傳送繩上,啟動驅動電機,可將延繩釣支繩以及魚傳送至船舯位置,這樣,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術可適用于傳送延繩釣支繩中。文檔編號B65G21/10GK202704370SQ20122035131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延繩釣支繩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傳送機構、副傳送機構以及傳送繩(1),所述傳送繩(1)依次繞過主傳送機構的主動輪(5)以及副傳送機構的從動輪(50)后形成封閉的回路,所述主動輪(5)與主傳送機構內的驅動電機(9)的輸出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北勝,梁福權,盧福,于文明,黃國加,吳澤明,鄒廣生,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