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在不增加油泵排量的前提下提高壓鑄機鎖、開模速度的一套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采用該系統可提高鎖、開模速度,進而縮短壓鑄機空循環時間,最后到達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實現方法:減小鎖模油缸直徑,在鎖模油缸前后兩端各加裝兩只增壓油缸,增壓啟動通過順序油路來控制。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實現在不提高油泵流量、壓力的前提下,同時將鎖、開模速度提高30-40%,達到高效且節能的效果,具有很強的推廣意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鎖、開模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壓鑄機的結構改 進的鎖、開模系統。技術背景壓鑄是一種在高速、高壓環境下而又能生產精密、美觀、穩定的鑄造 產品的模具鑄造熔融金屬的成形方法。與鍛造或擠壓等塑性加工或切削加 工以及低壓鑄造相比,壓鑄具有在一道耗時較短的工序中形成復雜形狀的 成品件的顯著優點。雖然生產效率相對前面提及的幾種工藝來講是大大提 高了,但人們對于效率的追求永無止境。提高壓鑄生產效率是一個系統工 程,必須從多方面著手,如熔煉方法、金屬熔液轉送、壓鑄機與周邊設備 工序布置、各工序生產節拍的合理分配,模具快速安裝與快速維修等。而 在提高壓鑄機生產效率的多種途徑之中,縮短空循環時間是一個極為根本 的有效途徑。而要縮短空循環時間,其中提高壓鑄機的鎖、開模速度是最 為關鍵的一環,因為鎖、開模所占的時間是壓鑄機空循環時間的一半左右。 因此,許多壓鑄機生產廠商在如何提高壓鑄機的鎖開模速度上不斷的鉆研 和改進,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國內主要采用三種方法 來提高鎖、開模速度第一種,通過加大油泵排量;第二種,通過增加鎖、 開模儲能器;第三種,通過增加鎖、開模儲能器鎖模差動。但是這三種方 法都存在著不足之處1、第一種方法,在加大油泵排量后,油泵壓力不變的前提下,必須 要加大油泵電機的功率,隨著電機功率的加大,能耗也隨之增加。例如, 鎖模力800T壓鑄機,配三聯泵+45KW電動機的比配雙聯泵+37KW電動 機的在鎖、開模速度上的確要快,但機器能耗相應也增大了不少,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2、 第二種方法,它無須增加油泵排量,而是通過在鎖模油路附近增 加一只儲能器,利用壓鑄機待機時間事先將高壓油儲入儲能器內,在鎖、 開模時再瞬間注入鎖模油缸內。這種方法雖然無須增加油泵排量及電機功 率,但它額外增加了油泵儲能時間,同時,機器能耗比沒加儲能器的要大。3、 第三種方法,其原理是快速鎖模時鎖模油缸有桿腔液壓油不回油箱,而是回流入無桿腔內。因鎖模油缸無桿腔同時流入兩股液壓油(另一 路來自油泵),所以鎖模速度明顯加快,這個原理可以簡稱為差動。它無 須增加油泵排量,也不增加儲能時間,但只能增加鎖模速度,而不能增加 開模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需增加油泵排量 而能夠提高壓鑄機鎖、開模速度的快速鎖、開模系統。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由液壓執行部分和液壓控制部分組成, 所述的液壓執行部分包括鎖模油缸缸套,設置在其內部相對軸向移動的 鎖模活塞桿,所述的鎖模活塞桿一端穿過鎖模油缸座,所述鎖模活塞桿和 鎖模油缸座之間固定有鎖模油缸前蓋,在鎖模油缸前后腔各配接有一個增 壓油缸,其中一個增壓油缸同軸設置于鎖模油缸缸套,另一個增壓油缸垂 直設置于鎖模油缸前蓋。所述的鎖模油缸前蓋與鎖模油缸缸套相對垂直設置,增壓油缸與鎖模 油缸缸套相互平行而不同軸設置。所述的增壓油缸與鎖模油缸缸套也可相 互垂直設置。上述的增壓油缸包括有固接的增壓油缸缸套和增壓缸后蓋,在增壓油 缸缸套內部設置有增壓活塞,在增壓活塞內部設置有單向閥芯和彈簧座, 有一彈簧一端抵接在單向閥芯內部,另一端抵接在彈簧座上,并有一頂桿配接在單向閥芯的頂端,并且伸出到增壓缸后蓋之外。所述的液壓控制部分包括有方向閥和分別控制兩個增壓油缸的單向 順序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提高了鎖、開模速度, 鎖、開模速度提高之后可大大的縮短空循環時間,進而實現了壓鑄機的高 速、高效,并且節能。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l:本專利技術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構成示意圖。 圖2:圖l中鎖模增壓缸放大圖。 圖3:圖1中開模增壓缸放大圖。 其中1:稱為鎖模活塞桿;2:稱為鎖模油缸座;3:稱為鎖模活塞桿導 向銅司;4:稱為鎖模油缸前蓋;5:稱為悶蓋;6:稱為鎖模油缸前法 蘭;7:稱為鎖模油缸缸套;8、 8*:稱為孔用擋圈;9:稱為鎖模油缸 后法蘭;10、 10*:稱為增壓油缸缸套;11、 11*:稱為增壓活塞桿導向 銅套;12、 12*:稱為彈簧座;13、 13*:稱為單向閥芯;14、 14*:稱 為彈簧;15、 15*:稱為增壓活塞;16、 16*:稱為頂桿;17、 17*:稱 為增壓缸后蓋;VI:代指方向閥;V2、 V3:代指單向順序閥;a、 d:增 壓活塞桿周向孔;b、 e:增壓活塞環形間隙;C:增壓缸前腔。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其英文翻譯為Double Supercharger Quickly Clamp System,為使說明書簡潔,以下該雙增壓快速 鎖、開模系統會使用其英文縮寫DSQCS。如圖1所示,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由兩大部分構成液壓執行部 分和液壓控制部分。所述的液壓執行部分包括鎖模油缸缸套7,設置在其內部相對軸向移動的鎖模活塞桿1,所述的鎖模活塞桿1 一端穿過固定于鎖模油缸座2上的鎖模活塞桿導向銅司3。所述鎖模活塞桿1和鎖模油 缸座2之間固定有鎖模油缸前蓋4,該鎖模油缸前蓋4上設置有一個悶蓋 5和一個起固定作用的鎖模油缸前法蘭6。在鎖模油缸無桿腔側同軸配接 有一個增壓油缸,為鎖模增壓缸,由鎖模油缸后法蘭9固定;在鎖模油缸 有桿腔側也配接有一個增壓油缸,為開模增壓缸。在本優選實施例中,鎖 模油缸前蓋4與鎖模油缸缸套7相對垂直設置,開模增壓缸同樣垂直設置 在鎖模油缸前蓋4上,故開模增壓缸與鎖模油缸相互平行而不同軸設置。 當然,本專利技術也不排除增壓油缸與鎖模油缸相互垂直設置,即當鎖模油缸 前蓋4與鎖模油缸缸套7平行設置時即可,由于結構大致相同,故不再贅 述。兩個增壓油缸的內部結構相同,以鎖模增壓缸為例,包括有固接的增 壓油缸缸套IO和增壓缸后蓋17,在增壓油缸缸套10內部設置有增壓活塞 15和增壓活塞桿導向銅套ll,在增壓活塞15內部設置有單向閥芯13和彈 簧座12、孔用擋圈8,有一彈簧14一端抵接在單向閥芯13內部,另一端 抵接在彈簧座12上。有一頂桿16配接在單向閥芯13的頂端,并且伸出 到增壓缸后蓋17之外。所述的液壓控制部分包括有方向閥VI和分別控制 鎖模增壓缸和開模增壓缸的單向順序閥V2、 V3。開模增壓缸的結構在此 就不再贅述。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圖1所示狀態為油缸原始位,鎖、開模方向 閥V1為中位,液壓系統壓力為150bar。鎖模時,Sl電磁鐵得電,方向閥 置右位,壓力油P通A,進入鎖模增壓缸IO,經過增壓活塞桿周向孔a、 單向閥芯13和增壓活塞環形間隙b,最后進入到鎖模油缸無桿腔。油壓推 動曲肘、聯在曲肘上的動模座板、固定在動模座板上的模具動模一道快速 向前運動,此時因模具尚未合攏,合模油缸只需很小的壓力,大約在 10-20bar。油缸前進至一定位置,模具動模與靜模貼合,單獨由合模油缸產生的推力不足以繼續推動曲肘向前運動,合模缸后腔壓力迅速上升,當壓力上升至順序閥V2設定值時(100bar),鎖模增壓缸前腔c壓力油經順 序閥V2、鎖開模方向閥B 口流入油箱T 口。鎖模增壓活塞15得以向前運 動,單向閥芯13在彈簧及油壓作用下關閉,增壓開始。在增壓力作用下, 鎖模活塞桿l繼續向前運動,直至模具完全貼合。開模時原理與合模時類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由液壓執行部分和液壓控制部分組成,所述的液壓執行部分包括:鎖模油缸缸套(7),設置在其內部相對軸向移動的鎖模活塞桿(1),所述的鎖模活塞桿(1)一端穿過鎖模油缸座(2),所述鎖模活塞桿(1)和鎖模油缸座(2)之間固定有鎖模油缸前蓋(4),其特征在于:在鎖模油缸前后腔各配接有一個增壓油缸,其中一個增壓油缸同軸設置于鎖模油缸缸套(7),另一個增壓油缸垂直設置于鎖模油缸前蓋(4)。
【技術特征摘要】
1.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由液壓執行部分和液壓控制部分組成,所述的液壓執行部分包括鎖模油缸缸套(7),設置在其內部相對軸向移動的鎖模活塞桿(1),所述的鎖模活塞桿(1)一端穿過鎖模油缸座(2),所述鎖模活塞桿(1)和鎖模油缸座(2)之間固定有鎖模油缸前蓋(4),其特征在于在鎖模油缸前后腔各配接有一個增壓油缸,其中一個增壓油缸同軸設置于鎖模油缸缸套(7),另一個增壓油缸垂直設置于鎖模油缸前蓋(4)。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模油缸前蓋(4)與鎖模油缸缸套(7)相對垂直設置,增壓油缸與鎖模 油缸缸套(7)相互平行而不同軸設置。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增壓快速鎖、開模系統,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水平,袁耀原,許善新,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意特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